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义务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思想意识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要积极利用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部分学校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这就需要学校的美术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整合美术教育体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帮助学生体会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阶段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课程不够重视,难以发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为作品赏析,且教学手段较为陈旧,学生仅仅能够掌握部分美术技巧,难以体会其中的美术思想,也难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观。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疫情过后,更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审美思想。如今,全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中西方思想文化发生了较为强烈的碰撞与交汇,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也逐渐发生转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避免学生由于受到多元化文化的不良影响,过于崇拜西方艺术与文化,轻视本国文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音乐、剪纸、绘画等,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文化背景与发展历程,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引进典故,促使学生体会优秀传统艺术作品的意境与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审美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绘画大师罗丹的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美的东西熟视无睹的情况,所以当课堂上让他们表现美的时候就显得束手无策了。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就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欣赏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其实存在许许多多的美的东西。根据它形成的条件可分为自然存在的和人为创造的,根据它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学生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很敏感。但要真正让他们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美的东西时,他们却显得无所适从,这都是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受美的熏陶或没有掌握一些欣赏美的方法。在教学中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名画、风景图片,听好人好事,有时还让学生听一些经典曲目,让学生在看完或听完后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一起交流体会,找出美的地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内心就会产生“向美”的心理倾向,从而充满对美的向往,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审美方法,形成了自己评价美的标准。
其次發现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确立这些美的品质。”这句道出了学生一旦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就等于给了他们一台从周围世界获得源源不断的美的机器,使他们受益终身。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可在学校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掌握辨别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正确的评判标准。
最后创造美。如前所述,美的产生条件有自然存在和人为创造两种,自然存在的美是有限的、固定的,而人为创造的美是无限的、变化多端且富含思想感情的。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绘画、泥塑、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发挥想像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诱发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就蕴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高雅别致的艺术品、优美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的言行举止以及高尚的道德思想情操,等等。这些无不是成为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摇篮和肥沃土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从小在美的环境中成长。
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把握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不断丰富美术教育体系,优化美术教育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合古今,既能够引用传统文化,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审美思想,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还要结合实际生活,迁移美术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生活审美观念,锻炼学生的美术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习惯和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为自己美好的前景,创造美好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平.寻求诗意栖居的人生――论审美人生态度[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2]陈伯海.怎样才是“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论审美态度及其性能[J]上海.学术月刊.2010(08)
关键词:美术教育;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部分学校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这就需要学校的美术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整合美术教育体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帮助学生体会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阶段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课程不够重视,难以发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为作品赏析,且教学手段较为陈旧,学生仅仅能够掌握部分美术技巧,难以体会其中的美术思想,也难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观。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疫情过后,更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审美思想。如今,全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中西方思想文化发生了较为强烈的碰撞与交汇,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也逐渐发生转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避免学生由于受到多元化文化的不良影响,过于崇拜西方艺术与文化,轻视本国文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音乐、剪纸、绘画等,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文化背景与发展历程,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引进典故,促使学生体会优秀传统艺术作品的意境与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审美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绘画大师罗丹的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美的东西熟视无睹的情况,所以当课堂上让他们表现美的时候就显得束手无策了。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就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欣赏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其实存在许许多多的美的东西。根据它形成的条件可分为自然存在的和人为创造的,根据它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学生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很敏感。但要真正让他们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美的东西时,他们却显得无所适从,这都是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受美的熏陶或没有掌握一些欣赏美的方法。在教学中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名画、风景图片,听好人好事,有时还让学生听一些经典曲目,让学生在看完或听完后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一起交流体会,找出美的地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内心就会产生“向美”的心理倾向,从而充满对美的向往,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审美方法,形成了自己评价美的标准。
其次發现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确立这些美的品质。”这句道出了学生一旦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就等于给了他们一台从周围世界获得源源不断的美的机器,使他们受益终身。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可在学校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掌握辨别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正确的评判标准。
最后创造美。如前所述,美的产生条件有自然存在和人为创造两种,自然存在的美是有限的、固定的,而人为创造的美是无限的、变化多端且富含思想感情的。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绘画、泥塑、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发挥想像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诱发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就蕴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高雅别致的艺术品、优美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的言行举止以及高尚的道德思想情操,等等。这些无不是成为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摇篮和肥沃土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从小在美的环境中成长。
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把握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不断丰富美术教育体系,优化美术教育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合古今,既能够引用传统文化,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审美思想,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还要结合实际生活,迁移美术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生活审美观念,锻炼学生的美术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习惯和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为自己美好的前景,创造美好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平.寻求诗意栖居的人生――论审美人生态度[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2]陈伯海.怎样才是“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论审美态度及其性能[J]上海.学术月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