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 多年来,老师们也是各尽其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的试卷中还是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真是令人头疼,很多家长和老师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粗心,对学生横加指责。其实,小学生的计算错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把“+”误做“-”,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把上一行抄到下一行等等,是由于他们的感知不正确造成的。心理学所谓的感知,就是一个事物在脑中的表象,也称印象。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对数、文字、符号或数和符号所组成的算式的正确感知,是他们准确理解题意与计算的前提。但是,受心理年龄特征的制约,小学生对题目的感知,呈现出比较笼统、不具体和不精确的特点。因而很容易把相似的数字、符号混淆起来,在计算中根据模糊表象抄数据并计算,导致计算出现错误。面对学生这种因感知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情况,我们不能简单的归咎于“粗心”,而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力求减少因感知粗略而造成的错误。例如:在进行100以内数的竖式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抄题开始,就让他们手口眼并用:眼睛看题目的同时用嘴读题目,读题目的同时用左手指着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右手进行书写。这样,将学生的手、脑、眼、嘴,多种器官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切断学生抄错题的源头。
  再比如,学生在做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会忘记进位和退位,这是由于需要瞬间记忆的量比较大,学生的短时记忆中断,使得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造成的。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在短时记忆中言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如经复述、编码,就进入长时记忆。虽然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但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组织加以扩大。因此,面对学生这种由于记忆短时中断而造成的错误,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题目的计算过程,把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例如:教学“34+16=□”时,学生列好竖式后,我们要求学生按如下内容边完整叙述计算过程边进行书写:个位上4加6等于10,在十位右下角写小“1”,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原来是3加1等于4,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等于5,在十位上写“5”,所以34+16等于50,在横式后面写上50。
  再如,在24÷6、45÷9、36÷4后加一道30-5,有些学生往往算成30÷5=6,这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影响造成的。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强大的惯性或顽固性,不仅逐渐成为思维习惯,甚至深入到潜意识,成为不自觉的、类似于本能的反应。针对学生由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我们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解题策略。此外,教师要提醒学生加强警惕性,防止掉进别人设置的陷阱里。
  此外,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而当遇到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复杂时又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其根本原因是情感不稳定、意志薄弱。针对学生由情感不稳定、意志薄弱造成的错误,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
  其实,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还不仅仅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病根,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作为对长期
期刊
远在古代,生命意识普遍淡薄的时候,已有许多典范:马篷起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如今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何使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紧紧抓住语文教材
期刊
新课标把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无疑是对语文学科认识的一次重大超越。语文学科积淀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富有浓郁的人文特色,较之于其它学科,有更多的文学、艺术,有更多的幻想、想象,也有着更多的情和爱。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笔者致力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索和总结,让学生对语文课堂、语文课本、每一篇文章都能情有独钟,从中
期刊
语文是百科之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文学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一门学科。   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是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可谓地位突出,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而备课,尤其是编写教案是搞教学工作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案往往是按照教材体系一册一册、一课一课地编写的,这似乎无可非议,但笔者却认为,这
期刊
现在有些学生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悉心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彩?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运用汉语修辞。   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曾这样来描绘月下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期刊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信息、认识社会、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一个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强弱正是文学系综合能力素质的体现。近年来的升学考试把课外阅读能力的考察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成了当前中学生学习语文中刻不容缓的课题。  每次测验,学生们最发愁而且丢分最多的就是阅读题,多数学生都非常羡慕阅读能力强、得分高的几个学生,觉得自己尽了力,可就是成绩和能力都提高不快。我觉得问题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对学校作文教学颇多指责,而教师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教师的烦恼是 费尽心思,但吃力不讨好,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烦恼是越写越写不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厌写导致教师厌教,教师厌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当然学生就厌写了。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
期刊
通过六年的探索和实验,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被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替代,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突显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新的课改理念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无疑
期刊
从教以来,我跟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总想捧着语文课本走进课堂,心中时刻涌动一种“儿时熟悉与此时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心中那无法忘怀的,陪伴自己成长的小学课堂里的朗朗读书声,而陌生的是,每天都面对课堂,而每天都会与语文课堂擦肩而过,有“隔行如隔山”的陌生感触。而如今正倡导学科资源整合正迎合了我好奇的心理,我开始尝试从跨学科听课的途径出发,去探索实践用语文教学之“长”来反串数学课堂。    一、从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