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力——课堂永恒的内在冲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满诗意的培育出充满诗情的学生,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多了一些枯燥、刻板,少了一些沟通、交流,流失了课堂教学应有的诗意?
  反思:缺乏热度的课堂
  教育应该有足够的活力和魅力,完成对个体生命的点化和润泽。教育应该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与帮助,以使作为个体的人获得更为充分自由的发展。教育应该给学生敞亮开放的新天地,让学生在曼妙的青春之旅中少一些耳提面命的疲劳,多一些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纯美记忆。但我们看到的却往往是这样的一幅教育图景:教师毫无生气地在没有血色的文字中机械地引领,偶尔提问一下。学生揣摩着教师的意图,让自己没有来得及深入的思考渐渐接近标准与“真理”。一个没有什么情感参与的教学环境,何来快乐呢?
  对策:在个性释放中还原课堂的诗意
  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面对浅显易懂的《村居》,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解释诗意似乎显得多余。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诗人心中的喜悦、对春天的热爱,我尝试着“以演代讲”。
  “小草”上来了,“黄莺”上来了,“杨柳”上来了,因为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表演经历还不太多,上台的学生略显羞涩,但台下的学生却一改往日的沉默,显得好奇而激动。谁来给他们提些建议?我适时将话题交给学生。“小草要蹲着,然后越长越高。”“黄莺飞时要自由展开双翅,最好要边飞边唱。”……
  表演开始了,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之后,几位同学表演得活灵活现,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特别是表演“杨柳”的一位同学,为了表演“沉醉”,轻轻地晃动着身子,我说“还可以再沉醉些。”他一听,加大了晃动的幅度,竟一下子晃倒在旁边同学的身上,惹得大家大笑不止,连我也被逗乐了。在表演中,学生沉醉了,老师沉醉了。
  在后来的一次作文训练《难忘的一节课》中,许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一课来写,写得生动有趣。我想,有许多时候,我们抱着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美好愿望,在实际的教学中是无效的,因为它忘却了孩子的本性,忘记了孩子天生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孩子语言的习得,又有多少是教出来的呢?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以为那个地方就是春天,有花香,有鸟鸣,有最美的笑脸;我会在那里找到一座彩虹桥,它会带我去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
  反思:拄着拐杖的舞者
  纵观课堂学生的自学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拄着拐杖读书。学习只讲究结果,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从而使文本的解读单一化、程式化,不能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不能用个性化的语言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当我们将学生童年的欢乐隔离于课堂之外,当对文本的理解有了相同的“指南”而成为反复不断的复制,学生的精神世界贫瘠而了无生趣,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盎然。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敢于表现,释放个性,引导学生在思辨中走进阅读的深度,为学生思想的厚度多打开几扇窗,让课堂拥有永恒的内在冲动。
  对策:在拓展延伸中反哺文本
  教学需要拓展。立足文本的拓展,是文本解读的延伸与补充,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教学要让学生展示自我,课堂要因为学生的创造而充满期待。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读出来、写出来,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一个表现的舞台。教学《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我说:“他们用歌声、用诗句表达着对老师的敬爱,你又准备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呢?”有的同学说:“我也为老师唱一首歌《我爱米兰》。”有的同学说:“我送老师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说:“老师最想看到的是你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回报老师,请给老师写一首诗吧!”学生们纷纷动笔,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我们都向往一望无际的大漠,喜欢辽阔的草原,乐于亲近浩瀚的大海,希冀超越局限。那就让我们的课堂一样也洋溢着超越性的激情,引领学生由平凡走向伟大,走向永恒的内在冲动。
  (作者单位:溧阳市蒋店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公路交通相比于其他三大运输业以其投资金额小、灵活承
一、 解诗意    1.今天,我们深入研究《石灰吟》这首诗,比比谁得到的多。  2.在个人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完成练习。  (1) 这首诗是______朝代______写的,他是______家、______家,还是______  (2) 读本诗,你学到了两个四字成语______、______,学到了一个三字成语______,你知道它的意思是______,通过这个成语你体会到了:__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课文第4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而第3自然段近200个字,却对夹竹桃只字未提,这一小节内容是不是可以省去不写呢?   生: 不能。  师:为什么?  生: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  生:写别的花花开花落,更能体现出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所以,作者在第4自然段一开头就说“然而,——”  生:(齐读)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 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夹竹桃》这篇课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为什么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画出写夹竹桃“有韧性”的词和句。  3. 第二句话能看出夹竹桃有韧性,季节在变,天气在变,夹竹桃却始终如一地争奇斗艳。“无日不迎风吐艳”没有直接来写夹竹桃的韧性,但更可见夹竹桃天天如此,日日这样。  读这一句话的时候,
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培养。    一、 精心营造氛围,为魅力阅读创造磁场    首先,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阅览室、图书馆,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其次,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学校橱窗、墙壁、走廊等处,可张贴名人名言、名人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作文评价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而不是总结性的评价。它贯穿在课前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课中对作文的讲评和课后采取的延时性训练这样的全过程中。    一、 批改方式多样化    学生修改作文是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一篇好的作文是反复修改、多次加
[编者按]自本刊推出《郑和远航》和《爱如茉莉》两课的不同教学设计对照品读后,同课异构已成为许多老师关注的焦点。本期我们再推出三篇《夹竹桃》一课对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突破的指导设计和品评,希望能给您一定的启示。    一、 由此及彼,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应有尽有、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花开花落。  2.你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是呀,那些花开得热热闹闹、万紫千红,可在季先生心中,这两盆花是
汤加是一个欠发达的国家,在那里发展生态旅游遇到诸多可预见的以及不可预见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提供一个能为这些地区提供指导的框架,以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形式。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每一首诗都蕴含了诗人不同的情感。然而,作为高年段的小学生,他们到底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的情感呢?我在一次研究课的两次试教中受到了一点启发。    第一次教学——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充分感受到了六月西湖急雨景象的奇特。那么,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问题一出,孩子们紧锁眉头,自读着诗句,陷入了思考。我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