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这些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日益壮大,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和挑战,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广播如何应对?广播只有更好的发挥独一无二的伴随性媒体优势,才能在扑面而来的新媒体浪潮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关键词】 广播;伴随性;优势;受众开发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广播的伴随性?
通俗点讲,就是一边收听广播,一边还能干别的事情,“一心”可以“二用”,两不耽误,这便是“伴随性”的狭义内涵。拿驾车一族来说,一边开车,一边听着收音机,这就是广播对这位驾驶人员的最佳“伴随”。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这种“伴随”达到习惯性,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那就会是一种广义或深层次的“伴随性”。有些节目确实具备这样的“功效”,如一些谈话类节目,一些连载性的评说或者小说。或者交通广播每天随性的路况播报。这种心理与现实需求成为“伴随性”诞生的土壤。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一些广播媒体收听率没有受到冲击,甚至还有猛烈抬头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广播的“伴随性”,尤其私家车越来越普及,车载广播呈现了不可替代的“伴随”优势。事实上,对于私家车或者任意移动人群而言,可选的媒体不止广播一种,时下有随手可买的报纸,有车载电视,有手机报,可为何“车载广播”一枝独秀呢?因为,其他媒体缺少“伴随性”优势。
广播“伴随性”呈现的具体优势是什么?
上世纪末,网络媒体铺天盖地而来,还在懵懂当中,一些弱势的广播、电视、报纸似乎就被挤到了一个又一个角落中。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叫嚣”着要成就一个媒体“新世界”,“吞并式”的发展倒也一时间吓到了某些传媒兄弟,尤其一些广播——这个本就已经越来越缺少竞争能力的传统媒体,似乎更感到地位的岌岌可危。不可否认,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全球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地球变村,全社会信息共享、互通成为现实。但是细细推敲起来,无论是传统媒体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媒体互联网、手机等,哪一样都至少需要人的两种以上器官才能实现摄取,报纸需要手眼并用,电视要眼耳齐施,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更是需要手眼耳三管齐下或者至少要其中的两种器官的配合,但唯有广播不然,听广播只需耳朵参与,这时,手里做些其他零散的小事情可以两不耽誤,如驾驶、织毛衣、做饭、哄孩子玩等。
与广播“伴随性”特点相伴而生的可开发受众群有哪些?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广播的受众群是社会全员,那时的广播普及到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电视的普及,进入90年代,广播受众群越发缩小,广播这种大众媒体变成了“窄众”媒体,甚至很多地方只剩下老人与部分青少年在收听广播,也有些广播举步维艰到不得不关门停播,与电视混编,合二为一了。然而,正当广播人苦苦思考如何扩大广播受众的时候,本世纪初,私家车普及率迅猛提升的现状让广播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似一缕春风,大中城市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辆私家车,为广播阵地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驾驶者和乘坐者已经成了当代广播的忠实听众群,而这部分人还将随着中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和今后,拥有私家车的家庭将成为广播最固定的收听群。
除此之外,因为广播是一个公共媒体,所以,公共场所也成为广播亟待争取开发的阵地。而公共场所时下也被分成若干非常专业的领域,比如,针对楼宇的墙贴电视;针对医院的候诊大厅电视等就是非常好的值得借鉴的模式。而广播就言避其重而就其轻,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和阵地。比如,社区、公园、江边等。如果能像过去那样安装小有线喇叭更好,若不能,则可以通过免费发放收音机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受众群。
广播占领受众市场的“秘诀”是什么?
江山易打不易守。时下,对广播而言,最大的劲敌莫过于无处不在的网络。而网络又是一个综合媒体,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等为一体,但对比而言,它也具备其强的参与性与融入度,但某种角度还不如广播的“抱团性”与“规模化”。广播组织活动有号召能力,也具备组织能力,参与受众有“归属感”。所以,对广播人而言,当前应该研究的就是,一方面要避开网络以及其他媒体的优势,另外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一方面要做“全媒”广播,不能只靠“声音”取胜,要兼顾所有人的喜好;另外一方面,要通过互动收听,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或者爱心活动来实现与受众的更深层次接触,把“伴随性”做深,做透。打比方来说,黑龙江省广播电台有一套频率在做“万人购卓邦”活动,连续搞了几期,效果都非常突出和明显。他们首先与商家联系了团购的实惠价格,然后通过广播大范围招募购买者。并不是把商家与消费者对接上就完事儿,而是由著名主持人带队进商场购买。著名主持人在其间还充分发挥了自身“名人效应”,在为消费者做参谋过程中,与受众更近一步融合与接触,从而也提升了受众的“忠诚度”,一举多得。
既要规避又要树立的“一家独大”理念。
广播作为媒体中的先行模式,历史久远,经验深厚。加之广播人整体综合素质使然,这支队伍有很强的战斗力。尤其从录播改直播,并与市场完全融合之后,人员素质更是有了新的飞跃与提升。然而,必须正视,每一种媒体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长处,要保持学习的态度,戒骄戒躁,虚心学习,把其他媒体的长处尽量为我所用;同时也要树立足够的自信,不能因为广播曾经或者一时处于低谷就挫败萎靡。要始终坚信广播的不可取代与厚积薄发,定会赢得更为广阔的未来。
作者简介:石佳,女,(1982.1-),勃利县广播电视局记者,中级职称
(作者单位:勃利县广播电视局)
【关键词】 广播;伴随性;优势;受众开发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广播的伴随性?
通俗点讲,就是一边收听广播,一边还能干别的事情,“一心”可以“二用”,两不耽误,这便是“伴随性”的狭义内涵。拿驾车一族来说,一边开车,一边听着收音机,这就是广播对这位驾驶人员的最佳“伴随”。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这种“伴随”达到习惯性,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那就会是一种广义或深层次的“伴随性”。有些节目确实具备这样的“功效”,如一些谈话类节目,一些连载性的评说或者小说。或者交通广播每天随性的路况播报。这种心理与现实需求成为“伴随性”诞生的土壤。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一些广播媒体收听率没有受到冲击,甚至还有猛烈抬头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广播的“伴随性”,尤其私家车越来越普及,车载广播呈现了不可替代的“伴随”优势。事实上,对于私家车或者任意移动人群而言,可选的媒体不止广播一种,时下有随手可买的报纸,有车载电视,有手机报,可为何“车载广播”一枝独秀呢?因为,其他媒体缺少“伴随性”优势。
广播“伴随性”呈现的具体优势是什么?
上世纪末,网络媒体铺天盖地而来,还在懵懂当中,一些弱势的广播、电视、报纸似乎就被挤到了一个又一个角落中。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叫嚣”着要成就一个媒体“新世界”,“吞并式”的发展倒也一时间吓到了某些传媒兄弟,尤其一些广播——这个本就已经越来越缺少竞争能力的传统媒体,似乎更感到地位的岌岌可危。不可否认,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全球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地球变村,全社会信息共享、互通成为现实。但是细细推敲起来,无论是传统媒体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媒体互联网、手机等,哪一样都至少需要人的两种以上器官才能实现摄取,报纸需要手眼并用,电视要眼耳齐施,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更是需要手眼耳三管齐下或者至少要其中的两种器官的配合,但唯有广播不然,听广播只需耳朵参与,这时,手里做些其他零散的小事情可以两不耽誤,如驾驶、织毛衣、做饭、哄孩子玩等。
与广播“伴随性”特点相伴而生的可开发受众群有哪些?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广播的受众群是社会全员,那时的广播普及到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电视的普及,进入90年代,广播受众群越发缩小,广播这种大众媒体变成了“窄众”媒体,甚至很多地方只剩下老人与部分青少年在收听广播,也有些广播举步维艰到不得不关门停播,与电视混编,合二为一了。然而,正当广播人苦苦思考如何扩大广播受众的时候,本世纪初,私家车普及率迅猛提升的现状让广播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似一缕春风,大中城市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辆私家车,为广播阵地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驾驶者和乘坐者已经成了当代广播的忠实听众群,而这部分人还将随着中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和今后,拥有私家车的家庭将成为广播最固定的收听群。
除此之外,因为广播是一个公共媒体,所以,公共场所也成为广播亟待争取开发的阵地。而公共场所时下也被分成若干非常专业的领域,比如,针对楼宇的墙贴电视;针对医院的候诊大厅电视等就是非常好的值得借鉴的模式。而广播就言避其重而就其轻,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和阵地。比如,社区、公园、江边等。如果能像过去那样安装小有线喇叭更好,若不能,则可以通过免费发放收音机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受众群。
广播占领受众市场的“秘诀”是什么?
江山易打不易守。时下,对广播而言,最大的劲敌莫过于无处不在的网络。而网络又是一个综合媒体,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等为一体,但对比而言,它也具备其强的参与性与融入度,但某种角度还不如广播的“抱团性”与“规模化”。广播组织活动有号召能力,也具备组织能力,参与受众有“归属感”。所以,对广播人而言,当前应该研究的就是,一方面要避开网络以及其他媒体的优势,另外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一方面要做“全媒”广播,不能只靠“声音”取胜,要兼顾所有人的喜好;另外一方面,要通过互动收听,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或者爱心活动来实现与受众的更深层次接触,把“伴随性”做深,做透。打比方来说,黑龙江省广播电台有一套频率在做“万人购卓邦”活动,连续搞了几期,效果都非常突出和明显。他们首先与商家联系了团购的实惠价格,然后通过广播大范围招募购买者。并不是把商家与消费者对接上就完事儿,而是由著名主持人带队进商场购买。著名主持人在其间还充分发挥了自身“名人效应”,在为消费者做参谋过程中,与受众更近一步融合与接触,从而也提升了受众的“忠诚度”,一举多得。
既要规避又要树立的“一家独大”理念。
广播作为媒体中的先行模式,历史久远,经验深厚。加之广播人整体综合素质使然,这支队伍有很强的战斗力。尤其从录播改直播,并与市场完全融合之后,人员素质更是有了新的飞跃与提升。然而,必须正视,每一种媒体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长处,要保持学习的态度,戒骄戒躁,虚心学习,把其他媒体的长处尽量为我所用;同时也要树立足够的自信,不能因为广播曾经或者一时处于低谷就挫败萎靡。要始终坚信广播的不可取代与厚积薄发,定会赢得更为广阔的未来。
作者简介:石佳,女,(1982.1-),勃利县广播电视局记者,中级职称
(作者单位:勃利县广播电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