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校服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间位于苏州平江路上的缘杨裁缝铺内,80后姑娘杨蓓正在精心设计一款新版“国民校服”,这位来自四川自贡的女子,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非常痴迷。曾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她,为了全身心设计制作“国民校服”,干脆辞职一心一意进行构思和创作,由她设计的“国民校服”系列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许多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点赞,孩子穿上后显得精气神十足,家长对此也赞不绝口。
  最近,杨蓓亲自设计的“国民校服”正式亮相,一套关于“国民校服”的设计制作标准也正在制定中,旨在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穿上“国民校服”。
  这样的“国民校服”制作成本并不高,几乎与普通校服差不多。为了让“国民校服”更适合孩子们穿着,杨蓓针对家长和学生专门进行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杨蓓表示,“国民校服”最初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她的复古情节,她很想通过服装的设计,来传递和推广自己對中国传统服饰和文化的热爱。而且她认为,作为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传统的服饰文化理应被传承和发扬,这也是她设计“国民校服”的初衷。为了设计制作出更适合学生穿的“国民校服”,杨蓓不仅在面料上花了很多心思,跑了许多地方寻找适合的面料,而且在裁剪、缝制方面特别用心。杨蓓在“国民校服”系列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历经3年多时间的构思和设计,光是“国民校服”的设计图稿就有数十张。
  谈起校服,许多学生以及家长就会开启吐槽模式,留给它的评价有点不留情面:丑。与国内的校服截然不同的是,日本、韩国甚至欧美学生或传统、或英伦风的校服,显得青春洋溢,活力满满。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小学、中学都开始模仿日本、韩国的校服,但也被许多人所诟病,认为一味地模仿国外风格,放弃中国自己的服饰特色,实在是不应该。
  有学生表示:“这样的‘国民校服’,我愿意每天都穿。”“国民校服”系列推出后,让许多经常光顾裁缝铺的顾客都非常惊讶。有人很好奇,一直做旗袍的杨蓓为什么要开始做校服?这是不是有点“不搭界”?杨蓓的出发点,除了同样为人母的关爱,更多的还有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情怀。杨蓓告诉记者,从商业角度来看,自己设计制作的“国民校服”,目前来说并不是个盈利的项目,甚至还可能面临亏损。而在推广中,自己更是常常面临不少壁垒,家长审美的差异,学校相关政策的不支持都是她无法逃避的现实。但杨蓓坚信,她的努力应该放在更长的时间里来评价,一定会有一天能够通过孩子们来传递和推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摘自《扬子晚报》)
  【素材解读】
  校服不仅是一种校园服饰文化,而且还展现着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学生需要个性化发展,需要体现出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朝气一面,校服就是一个载体。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个载体来展现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运动服几乎成为校服的代名词。教育界人士认为,校服这种单一面孔严重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让孩子们能穿上合体、精神、有朝气的校服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和期待的。
  【适用话题】
  传统与个性;活力与朝气;美的追求……
其他文献
公元前506年,孙武率军出其不意,逆淮而上,直插汉水,意取楚都。然而,隔岸观之,敌众我寡,六万吴军千里奔袭,疲态日现,军心日糜。孙武洞察之后,计上心来。一日,大战将至,孙武唤自酿美酒列于军前,顿酒香四溢,沁人心脾,士兵们大喜。孙武命全军皆品之。士兵们闻其香,酒兴大起;品其妙,数日之劳顿尽消也。军心大振。见状,孙武命人撤去美酒,正色道:“此等美酒,堪比天降甘霖,待吾军完胜,方可痛饮之!”翌日,鼓声四
期刊
孙武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武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武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
期刊
小学时,许多老师都是中年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升入初中后的老师大都很年轻,并且各具特色,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严肃。  开学第一天,迎接我们的是班主任语文老师。初接触,感觉他很和蔼,而且学识渊博。你瞧他,高大壮实,说话出口成章,还不时搞笑几句,不多时,便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合不拢嘴,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哥哥。接触多了,我们彼此都增进了了解,才发现,语文老师是最严厉的。由于专业,
期刊
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鄧石如,治印笔法简洁,刀艺刻画细致精巧,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  邓石如有一个名为“碧山书屋”的书斋。他想写一副对联,作为点缀,但苦思良久,都不能得到一副典雅如意的对子。  一天,邓石如招来学生,让他们为书斋撰写对联,他勉励大家广开思路,劝勉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生们听说是为老师的书斋撰联,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脱颖而出。不久后,不少学生交上了对联稿。邓石如一一过目,仔细推
期刊
2017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整体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整整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有24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达望远镜5公里核心區内的观景台,目睹“中国天眼”的风采。  而有一个人,却再也看不到了,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作为FAST工程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他在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23时23分逝世,享年72岁。  很多人说,没有南仁东,就
期刊
1993年,50岁的张成贵在从镇上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顺着声音看到一个婴儿被丢在了路边。婴儿小小的,脚上还有伤,张成贵懂点中草药的方子,把婴儿治好了,也有了感情,便决定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并给这个孩子取名张志菊。  那时的张成贵没有成家,经济条件也不好,一个单身汉要怎么养活孩子呢?思索再三,张成贵决定外出乞讨。  张志菊渐渐长大,该上学了,张成贵自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对张志菊上学
期刊
我试着不去想这一分钟内发生在查理身上的事。我试着去想那个在家乡的查理,以前的查理。但充塞在我脑子里的,尽是士兵将查理带到行刑场的画面。他没有颤抖,没有挣扎,也没有放声大哭。他昂首阔步地走着,神情就像那天他被缅宁先生鞭打后一样。也許这时一只云雀正高飞上天,或者一只乌鸦正旋入他头顶的风。枪决小组站在那儿等待着,呈稍息姿势。他们一行六人,身上的来复枪已经装上子弹,万事齐备,大家都希望将这件事情尽早解决。
期刊
在为“中国好人榜”拍摄的蓝底免冠照上,86岁的方敬歪着脑袋,笑着露出一口补得横七竖八的牙,一头银发被打理得一丝不乱,身上的白色蓝条纹衬衣微微泛黄。  方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认真“打扮”过自己了。  26年前,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岗位退休后,方敬执意回到老家江蘇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宋庄镇,继续发挥余热,给当地的村里娃和乡镇公务员们免费上课。  方敬的家,有个雅致的别名——“景清书苑”,是用方敬恩师胡景清的名
期刊
近日,一段短短的9秒钟视频,让所有人的心里都为之一暖:好司机遇上了好大爷。  视频出自一辆车的行车记录仪,车主开车途经斑马线,正好有一位拄拐杖的老人要过马路,于是车主停车礼让。而接下来老人的举动,却让人意外:这位老人向停车礼让的车主脱帽鞠躬致谢。这一幕发生在福建莆田东园路正荣时代广场附近。老人鞠躬的姿势,让人感觉特别认真且郑重。当时老人腿脚不便,步伐缓慢,除了视频中在机动车道内道第一次向驾驶员鞠躬
期刊
自古以来,爱马的人极多,而喜欢驴的人甚少。驴没有马秀气,不如骡子剽悍,也没有被当作宠物的运气,但就是这个不幸的动物,却和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人特别喜欢骑驴。据说李白失意时曾骑驴游华山,县宰认不得他,他也不报姓名,只说:“曾用龙巾拭唾,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道上不许骑驴?”与李白不一样,杜甫骑驴,就显得沉郁悲壮多了:“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