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育者在认识上的误区---多媒体教学唯一化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误区---多媒体课件教案化”、“多媒体课件使用中的误区---实验、板书课件化”、“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机械化的灌输”四个方面阐述了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并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愚见,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 误区
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自然贴切地表达、传播、处理各种视听信息,并具有个多的参与性和创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技术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并在课堂中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喜爱,其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了。
一、教育者在认识上的误区---多媒体教学唯一化
现在,很多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依赖于多媒体,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教学中就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学生就能掌握知识。学校领导也相当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还专门安排学生登记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有些学校的考核制度中,根据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多少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在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的评比活动中,学校往往推选多媒体课件制作优秀的教师登台,没有课件的课根本不能亮相,也得不到评委的认可。备课中,执教者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画、幻灯片、录象等轮番上阵,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关心课件放到哪一环节,至于学生是否配合,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学生有没有消化,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评委们发言中,谈得最多的是执教者的课件制作如何的精美,或者课件中教学内容与课件动态的展示结合如何完美流畅。从学校领导、教研员到一线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成了教学中的“独媒体”。多媒体课件更是执教者参加“赛课”的必备筹码,这一辅助的教学方法摇身一变成了教师教学成功、成名的重要法宝。
反思: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作为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领师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迸发出知识的火花;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谐地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促进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实践证明只有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才能有创造性的生成。否则,就是浪费教师在课件制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误区---多媒体课件教案化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文字、声音、图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动态地展示科学中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探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堂热热闹闹,课堂评价良好。但是,从课后作业反馈看,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并不理想。
反思:课件制作要精炼、简洁,注重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
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以免偏离教学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件制作中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中的误区----实验、板书课件化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些科学教师力求方便,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搬上了银幕,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结果都设计的无比完美,展示的都是成功的实验。教师利用这些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是充当了“讲实验,讲过程”的角色。教师关注的是课件的内容播放到哪里了,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反馈,更不用说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反思: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黑板,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其实,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交互动态的发展过程,更关注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而没有实验、没有科学体验的学习又怎么能使学生完整地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科学的规律呢?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运用,忽视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和启发,那么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科学教学极力倡导实验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开设的都要向学生开放,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机械化的灌输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有些科学教师怕操作失误,为求方便,将课件设计成流水线式的结构,将所有的问题都预设完整。上课时,教师只需点点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机械的“播放”下去。教师的讲解就好象电影的旁白。教学时,教师对课件的程序了如指掌,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流程上来。教师受课件的限制难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沉闷,最终还是满堂灌,只是由原始的“人灌”到先进的“机灌”。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认清当前多媒体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尽快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冷静理性地思考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择其益者而从之,择其弊者而弃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独到优越性,使之更好地成为辅助教学的帮手,使科学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
[2]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3]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陈美玲,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
[5] 章剑卫,姚社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于实践 [M].中国电化教育,2001,(5).
[6] 徐红彩,冯秀琪,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探讨[M].中小学电教,2002,(4).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 误区
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自然贴切地表达、传播、处理各种视听信息,并具有个多的参与性和创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技术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并在课堂中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喜爱,其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了。
一、教育者在认识上的误区---多媒体教学唯一化
现在,很多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依赖于多媒体,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教学中就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学生就能掌握知识。学校领导也相当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还专门安排学生登记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有些学校的考核制度中,根据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多少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在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的评比活动中,学校往往推选多媒体课件制作优秀的教师登台,没有课件的课根本不能亮相,也得不到评委的认可。备课中,执教者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画、幻灯片、录象等轮番上阵,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关心课件放到哪一环节,至于学生是否配合,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学生有没有消化,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评委们发言中,谈得最多的是执教者的课件制作如何的精美,或者课件中教学内容与课件动态的展示结合如何完美流畅。从学校领导、教研员到一线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成了教学中的“独媒体”。多媒体课件更是执教者参加“赛课”的必备筹码,这一辅助的教学方法摇身一变成了教师教学成功、成名的重要法宝。
反思: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作为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领师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迸发出知识的火花;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谐地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促进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实践证明只有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才能有创造性的生成。否则,就是浪费教师在课件制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误区---多媒体课件教案化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文字、声音、图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动态地展示科学中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探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堂热热闹闹,课堂评价良好。但是,从课后作业反馈看,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并不理想。
反思:课件制作要精炼、简洁,注重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
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以免偏离教学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件制作中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中的误区----实验、板书课件化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些科学教师力求方便,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搬上了银幕,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结果都设计的无比完美,展示的都是成功的实验。教师利用这些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是充当了“讲实验,讲过程”的角色。教师关注的是课件的内容播放到哪里了,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反馈,更不用说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反思: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黑板,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其实,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交互动态的发展过程,更关注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而没有实验、没有科学体验的学习又怎么能使学生完整地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科学的规律呢?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运用,忽视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和启发,那么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科学教学极力倡导实验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开设的都要向学生开放,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机械化的灌输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有些科学教师怕操作失误,为求方便,将课件设计成流水线式的结构,将所有的问题都预设完整。上课时,教师只需点点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机械的“播放”下去。教师的讲解就好象电影的旁白。教学时,教师对课件的程序了如指掌,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流程上来。教师受课件的限制难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沉闷,最终还是满堂灌,只是由原始的“人灌”到先进的“机灌”。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认清当前多媒体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尽快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冷静理性地思考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择其益者而从之,择其弊者而弃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独到优越性,使之更好地成为辅助教学的帮手,使科学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
[2]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3]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陈美玲,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
[5] 章剑卫,姚社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于实践 [M].中国电化教育,2001,(5).
[6] 徐红彩,冯秀琪,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探讨[M].中小学电教,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