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大环境中,由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以高职教育为载体,由高职院校历届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共同传承和创造而逐渐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领域的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大学生其他方面(如专业知识和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大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前进。因此,我院主要从以下方面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端正“五会”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学习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道德和价值系统的学习(会做人,会发展);其次是基本方法论的掌握(会学习,会生活);最后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做事)。必须坚持三个层次的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更深远。因此,要重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群体。
三、社会环境的熏陶。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要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设施和校舍建筑等都是大学人文、学术氛围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教导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植有着潜移默化的首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风学风的基础,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丰富、最感性、最直接的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参与实践的重要形式。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推进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制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构建了与骨干校建设相适应的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形载体,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是大学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学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一是统一校园规划和建设布局,根据学校的精神內涵明确了文化主题。对校内的道路、教学楼、建筑征集命名,使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分布科学合理。二是开发了一批设施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具有生产情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组建了一系列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奠定了文化场景。三是营造职业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在教学楼、实验楼、教室等场所悬挂名言警句、张贴体现专业特色的图片,在校园陈设机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机械设备,调动和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代表学校精神品质的、被广大师生所认同的文化特质,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主要通过发挥校训、校风的内聚作用,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我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尚学崇技、求真创新”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学院精神和校训得到师生员工广泛认同,在高职教育的办学道路上,在骨干校申报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广大教职工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引入企业文化,邀请企业老总、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导向,激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发奋成才。高品位的人文讲座,拓展人文知识,养成人文素质。通过开展高品位的系列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文化品牌,引导学生自学参与。
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和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的保障系统,是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制度保证。通过学生培养创建高职制度文化,推进了高职文化建设的深入。学院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刚性与柔性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制度、专任教师专业与职业能力管理制度。同时,强化与行业企业沟通与互动机制建设,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创立高职行为文化,重点专业开展的社会活动成效突出“青年网络志愿者”、义务压沙造林、河西葡萄酒节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向社会展示了高职学生以应用技术与实践技能服务社会的高职行为文化建设成效,突出了高职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为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学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254”的校园文化体系。即“一个理念”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文化人”;“两大精品”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武威职业学院大学生社团;“五项活动”是“十佳优秀青年学生”评选、“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大专辩论赛”、“业余党团校培训”、“读书月”系列活动等;“四个发展”是道德素质、职业技能、身心健康、团队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院团委每年主办一次“舞动青春”现代舞大赛、“校园好声音”、“文明礼仪知识大赛”这些校园活动对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展现了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的熏陶和引领作用,营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夏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1-63.
[2]孙建华.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12):8-10.
[3]曾琦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刘菊莲(1980.3.1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733000)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大学生其他方面(如专业知识和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大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前进。因此,我院主要从以下方面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端正“五会”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学习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道德和价值系统的学习(会做人,会发展);其次是基本方法论的掌握(会学习,会生活);最后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做事)。必须坚持三个层次的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更深远。因此,要重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群体。
三、社会环境的熏陶。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要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设施和校舍建筑等都是大学人文、学术氛围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教导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植有着潜移默化的首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风学风的基础,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丰富、最感性、最直接的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参与实践的重要形式。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推进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制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构建了与骨干校建设相适应的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形载体,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是大学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学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一是统一校园规划和建设布局,根据学校的精神內涵明确了文化主题。对校内的道路、教学楼、建筑征集命名,使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分布科学合理。二是开发了一批设施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具有生产情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组建了一系列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奠定了文化场景。三是营造职业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在教学楼、实验楼、教室等场所悬挂名言警句、张贴体现专业特色的图片,在校园陈设机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机械设备,调动和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代表学校精神品质的、被广大师生所认同的文化特质,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主要通过发挥校训、校风的内聚作用,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我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尚学崇技、求真创新”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学院精神和校训得到师生员工广泛认同,在高职教育的办学道路上,在骨干校申报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广大教职工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引入企业文化,邀请企业老总、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导向,激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发奋成才。高品位的人文讲座,拓展人文知识,养成人文素质。通过开展高品位的系列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文化品牌,引导学生自学参与。
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和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的保障系统,是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制度保证。通过学生培养创建高职制度文化,推进了高职文化建设的深入。学院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刚性与柔性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制度、专任教师专业与职业能力管理制度。同时,强化与行业企业沟通与互动机制建设,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创立高职行为文化,重点专业开展的社会活动成效突出“青年网络志愿者”、义务压沙造林、河西葡萄酒节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向社会展示了高职学生以应用技术与实践技能服务社会的高职行为文化建设成效,突出了高职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为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学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254”的校园文化体系。即“一个理念”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文化人”;“两大精品”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武威职业学院大学生社团;“五项活动”是“十佳优秀青年学生”评选、“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大专辩论赛”、“业余党团校培训”、“读书月”系列活动等;“四个发展”是道德素质、职业技能、身心健康、团队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院团委每年主办一次“舞动青春”现代舞大赛、“校园好声音”、“文明礼仪知识大赛”这些校园活动对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展现了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的熏陶和引领作用,营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夏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1-63.
[2]孙建华.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12):8-10.
[3]曾琦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刘菊莲(1980.3.1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