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赏析课五彩纷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赏析课文,特别是赏析精彩、优美的语言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甚至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思想的最佳表现形式,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进行情感熏陶的重要手段。我们作为教师,对这种找“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的模式也是屡试不爽,乐此不疲。
  我们鉴赏一篇文学作品,赏析精彩的字词句段,在进入这一环节之前进行情绪的调动,氛围的熏陶非常重要。一篇课文再精彩,但学生全然没有感觉,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发言的强烈愿望,任你想破脑袋也毫无作用,而一旦有了氛围,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老师、作者、作品达到一个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心中有所触动,“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学生自然就有了表达的愿望,鉴赏作品、欣赏佳句才可能精彩绝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音乐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
  
  例如学习郭沫若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这首诗虽是现代诗,但由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叙写的内容之间的差距较大,相隔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他们对这首诗的阅读兴致、学习的兴致似乎并不高,当配上钢琴曲《星空》,老师再给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之后,学生的朗诵热情一下被点燃,学习的情绪迅速高涨,并且恰到好处的音乐也激发起学生无穷的想象力,音乐带动大家跟随着诗人去想象天上那个富饶幸福的美丽街市。思维被激活了,下面对诗歌,特别是其中重要句子的赏析理解便如行云流水一般了,也因为美妙的音乐,使本打算一课时完成的一首诗用了整整两节课时间,因为大家都想为自己争取配乐朗诵的机会,那种高涨的情绪让你无法也不能狠心用一节课时间结束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虽达不到百遍,但有这么多遍用心用情的朗读,对课文的赏析理解还有什么障碍呢?
  再如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文笔细腻优美,在第三段中为我们描绘了梅雨潭那荡人心魄的绿,所以欣赏精彩的句子是课文毋庸置疑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配上音乐《绿野仙踪》,或自己范读,或让善于读书的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也会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恰当的音乐,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智慧美等效果自然全出,跟着课文,学生的脑中画面不断,浮想联翩,对课文的赏析自然精彩纷呈。
  
  二、以生活中真实的经历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八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课文写的是一对贫穷的夫妇因为无力抚养四个孩子,经过再三商量,决定把其中一个孩子送给一位家境优越但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主动要求要领养一个的“贵妇”。一次送,两次换,最后一次实在因为割合不下的亲情而要回。课文情节可谓简单,没有曲折感人、震人心魄的经历,如果直接欣赏,很难让学生走进文本,鉴赏文章。上课时,可不必急于让学生学习,而是教师先饱含深情叙述自己和父母的生活细节,再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关于亲情的生活细节。学生被一件件深情的回忆拨动了情感之弦,再来赏析课文就容易得多。那一送两换之中饱含他们多少的痛苦、无奈和不离不弃的亲情之爱。
  
  三、借助背景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感人事迹酝酿赏析氛围
  
  江苏省特级教师徐立刚老师在上示范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徐老师一开始就满怀悲痛叙说了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不幸去世,举国悲痛的事实。再配以电影《周恩来》中十里长街送总理,街道两边万人攒动,泪水纷飞,无声痛哭的场面来调动学生情绪,很快,教室里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就自然吸引学生、老师跟着诗人柯岩一起去呼唤总理,寻找总理,怀念总理,整节课,所有师生都沉浸哀思中,从诗人深情的呼唤中忘我感受着总理伟岸的人格,高大的形象,那么饱满,那么厚重,这不能不说是徐老师这节课的高明之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情境氛围被熏陶出来了,再进入鉴赏环节就显得水到渠成。
  
  四、模拟现场入情入境巧妙采访促进文本理解
  
  关于这一点,江苏省特级教师王锦起老师在上《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这篇课文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通过渔人游历桃花源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文章叙述的成分多一些,如果用赏析句子谈理由的教学方法应该也不容易让学生感兴趣。王老师为理解课文、鉴赏课文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在感受桃花源之美这一环节里,他采用“时空连线”这样一个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现场采访,采访前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根据课文想象桃花源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为采访做好准备。然后把自己变为一名穿越时空的记者,而学生就是桃花源的村民。根据他这节课的印象,笔者设计了一段开场白:亲爱的观众朋友,虽然乘坐时光机,穿越了时空隧道,一路上还是翻山越岭,穿林涉水,费尽周折才找到这个一向不为人知的古老村庄——桃花源。如今我已置身于村外桥头,桥下是流水潺潺,水中鱼儿清晰可数。岸边绿柳吹拂,百花争艳,远处群山绵延,烟雾缭绕,好一处人间仙境!村子里到底会是怎样的世界,让我们进去看看。采访中王老师采访的对象有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物,采访的问题既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又紧扣课文,逐层深入地让学生对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而这样的方式自然更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自然更受学生的喜爱与欢迎。
  教无定法但有法,以上也只是本人在教学和学习中对赏析教学的一点感悟与摸索。语文课上如何把文本教材的鉴赏环节上得有声有色,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理念渗透到这一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也才会在课堂上呈现给我们无限精彩!
其他文献
2009年12月16日上午,学校领导带领我们英语教研组的七位英语教师,到先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巴福中学观看了一节英语生本课堂。这也是我们生平第一次站着听完一节英语课。上课班级是七年级,上课内容是第六单元“Do you likebanans?”(你喜欢香蕉吗?)。  上课的音乐铃声响起,我们快步走进教室,眼前的景象似乎有点“乱”,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成员围坐在一起,有的在读课文,有的
谈到日记写作的好处,很多名家都谈到过自己的看法。比如叶圣陶先生就认为“从日记练习写作”,“由此锻炼得来的写作能力必然深至着实”。朱光潜说“记日记是初学习作的最好办法”。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也很多次的建议中小学教师每天指导学生写日记。确实,日记是学生记叙生活、抒写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运用文字水平的十分理想和自然的途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仅靠一学期为数不多的作文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
【摘要】课前的精心的准备是上好课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学习课程标准、了解和研究学情、阅读分析教材、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课前准备 研究学情 分析教材 设计任务 制定方案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数学名师课堂上的精彩的近乎表演的讲解,他们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他们的每一步讲解都是那样的环环相扣,每一步分析都是那样的细腻缜密,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是那样的恰到好
自古书法就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它是以粗犷或流畅的线条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又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就其艺术性而言,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写好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写得熟练、美观,能够使人看后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受到淋漓舒畅的精神鼓舞。在渗透审美情趣的同时,又可以培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继而把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这对学生以后
【摘 要】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但并非所有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有效的。有效的问题情景应具有真实性、发展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本文试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切入点,从教师如何面向学生提问,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当新课程改革声势浩大展开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
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数学有的老师也许会显得奇怪。其实,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是数学素养和智力腾飞的翅膀。以下简述自己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点策略和体会。  一、激发读书兴趣  激发读书兴趣,关键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阅读心态。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
【摘要】利用生物教学游戏画图游戏、拼图游戏、模型拼装、模型制作和角色扮演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画图游戏 拼图游戏 模型拼装 角色扮演 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融合了观察、描述、推理等手段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物教学时间短、内容多、知识跨度大,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不少,要求反复做题练习、灵活运用的知识更多。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应该把课堂还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学科主要以直观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主,故小学语文课堂的成功离不开教学激趣艺术。兴趣既是入门的教师,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调动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激发他们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少一点教师的理性分析,多一点学生自己的感性认识,这是自主式阅读的宗旨。本文就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和开放性阅读的必要性及优势提出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自主式阅读 兴趣 开放性    “二十世纪语文教育原有的弊端尚未解决,而社会的现代发展又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面f临的挑战,同时又是一种机遇,这种断层使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坛坛罐罐,使我
摘要:《数学实验》这门课程是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校中新开设起来的课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即不把数学看成先验的逻辑体系,而是把它视为一门"实验科学",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实验    数学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