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质量,教师只有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探索了中职学校的教师主要以教育观念的“六个转变”为基础,提高中职德育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 教师 转变 教育观念
观念,即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观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质量。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想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以转变德育课教师的教育观念为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实现“六个转变”。
1 转变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简言之,“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的过程。”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中职教育不但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等,因此,中职教育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普高热的升温,中职教育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严峻的中职教育,正考验着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面对众多考不上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自制力弱、纪律意识淡薄等的中职学生,中职教育如何把他们培育成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中职教师只有认清严峻的教育形势,勇敢承担教育使命,逐渐实现中职教育由 “以知识为中心”向 “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为中心”转变,教育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 转变教师观
昔日,人们对于教师的认识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用与时俱进的眼光认识教师。
2.1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会教书又会育人。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而至于教师会不会教,教得如何,关注的并不多。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比教师本身拥有的知识还重要。
2.2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典范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与其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命令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不如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影响学生。因为,动口不动手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放低姿态,以身作则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注意维护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2.3 树立服务意识。教师的工作是围绕如何教育、培养学生而展开的,因此,教师的工作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就业服务。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认识到有学生,才有教师的工作;学生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2.4 拥有奉献精神。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个性的个体,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辛苦性,操心多,责任大。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可能发财。“想发财,你别来”。教师是很辛苦、清贫,但又高尚的,所以,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要有“我为教育奉献”的精神。
3 转变学生观
今日的中职学生,今非昔比,教师一定要刮目相看。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大都经受过教师的否定甚至漠视,家长的斥责甚至打骂,这直接造成中职生强烈的挫折感,浓厚的自卑厌学情结。也正因如此,他们渴望被关爱、理解和尊重就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赏识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中职学生多数是中考落榜者,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好,厌学、自制力弱,放任自我,责任意识淡薄等。但现在的中职学生又具有聪明、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等优点。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两面”,既看到学生的缺点,又看到学生的优点,优缺点相结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中职学生培育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 转变教材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数教师习惯性使用教材进行规范化教学,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认为教学必须遵从教材,不可轻易更改教材,要服从教材的安排。在这种教材观下,教师成了教材的附庸,毫无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个体性发展,使教学因循守旧,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不佳。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材观,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教学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材要为教学服务,为教与学提供基础,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学生情况,积极尝试编写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让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5 转变课堂教学观
德育课教学内容有很多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较少,如果教师不注意授课方式、方法,即使教师对理论的讲授再准确、深刻、全面,学生也不会感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问题情景法、主体研究法、阅读指导法、活动引导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上,教师可把启迪思想的诗词、富有哲理的故事、饶有趣味的顺口溜、幽默诙谐的漫画、精彩的影视历史故事、令人深思的社会新闻、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重视网络、多媒体、音像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讲授生动化,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 转变教育质量观
受中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影响,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存在对工作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即教师关注的是我做工作了,至于学生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学会和掌握就另当别论了,反正,我已经尽到责任。其实,这样的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教师只强调了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与学相结合,教与学相得益彰。
对于教育,我们既要关注过程,也要重视结果。面对“恼人的”中职生,很多教师是抱着尽到责任的态度注重教的过程,至于教的结果如何也许关注的并不多。学生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教育,历来是众人之事。我们与其抱怨是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是小学和初中老师没有教好学生,还不如端正教育态度,做好中職教师该做的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的过程”,也要注重“教的结果”,更要注重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教育质量。
现在的中职学生,真的很难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教师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转变教育观念,从我做起,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2008
2 尚志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3,(6)
3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西师范大学,2003
4 上官凤.创新教育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5,(6):
60~61
【关键词】 中职 教师 转变 教育观念
观念,即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观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质量。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想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以转变德育课教师的教育观念为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实现“六个转变”。
1 转变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简言之,“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的过程。”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中职教育不但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等,因此,中职教育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普高热的升温,中职教育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严峻的中职教育,正考验着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面对众多考不上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自制力弱、纪律意识淡薄等的中职学生,中职教育如何把他们培育成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中职教师只有认清严峻的教育形势,勇敢承担教育使命,逐渐实现中职教育由 “以知识为中心”向 “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为中心”转变,教育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 转变教师观
昔日,人们对于教师的认识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用与时俱进的眼光认识教师。
2.1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会教书又会育人。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而至于教师会不会教,教得如何,关注的并不多。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比教师本身拥有的知识还重要。
2.2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典范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与其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命令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不如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影响学生。因为,动口不动手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放低姿态,以身作则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注意维护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2.3 树立服务意识。教师的工作是围绕如何教育、培养学生而展开的,因此,教师的工作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就业服务。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认识到有学生,才有教师的工作;学生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2.4 拥有奉献精神。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个性的个体,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辛苦性,操心多,责任大。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可能发财。“想发财,你别来”。教师是很辛苦、清贫,但又高尚的,所以,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要有“我为教育奉献”的精神。
3 转变学生观
今日的中职学生,今非昔比,教师一定要刮目相看。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大都经受过教师的否定甚至漠视,家长的斥责甚至打骂,这直接造成中职生强烈的挫折感,浓厚的自卑厌学情结。也正因如此,他们渴望被关爱、理解和尊重就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赏识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中职学生多数是中考落榜者,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好,厌学、自制力弱,放任自我,责任意识淡薄等。但现在的中职学生又具有聪明、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等优点。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两面”,既看到学生的缺点,又看到学生的优点,优缺点相结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中职学生培育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 转变教材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数教师习惯性使用教材进行规范化教学,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认为教学必须遵从教材,不可轻易更改教材,要服从教材的安排。在这种教材观下,教师成了教材的附庸,毫无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个体性发展,使教学因循守旧,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不佳。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材观,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教学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材要为教学服务,为教与学提供基础,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学生情况,积极尝试编写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让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5 转变课堂教学观
德育课教学内容有很多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较少,如果教师不注意授课方式、方法,即使教师对理论的讲授再准确、深刻、全面,学生也不会感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问题情景法、主体研究法、阅读指导法、活动引导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上,教师可把启迪思想的诗词、富有哲理的故事、饶有趣味的顺口溜、幽默诙谐的漫画、精彩的影视历史故事、令人深思的社会新闻、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重视网络、多媒体、音像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讲授生动化,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 转变教育质量观
受中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影响,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存在对工作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即教师关注的是我做工作了,至于学生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学会和掌握就另当别论了,反正,我已经尽到责任。其实,这样的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教师只强调了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与学相结合,教与学相得益彰。
对于教育,我们既要关注过程,也要重视结果。面对“恼人的”中职生,很多教师是抱着尽到责任的态度注重教的过程,至于教的结果如何也许关注的并不多。学生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教育,历来是众人之事。我们与其抱怨是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是小学和初中老师没有教好学生,还不如端正教育态度,做好中職教师该做的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的过程”,也要注重“教的结果”,更要注重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教育质量。
现在的中职学生,真的很难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教师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转变教育观念,从我做起,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2008
2 尚志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3,(6)
3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西师范大学,2003
4 上官凤.创新教育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5,(6):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