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自身实践,对“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这一课题进行有益实践,首先对七年级学生中普片存在的衔接不利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再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对口衔接,取得了良好效果,最后陈文记之。
关键词: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实践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会大幅度下降,许多小学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学生有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因此我对新生入学后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搞好六、七年级课程的衔接。
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教材、同学、教师、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进入初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初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数轴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的变化
首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量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开始抽象,研究变量、字母的内容增多,不仅注重主要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三)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量少简单,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老师对重难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小学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一些实践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学生讲明小学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四是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选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另一方面,比较小学、初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初中知识的链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衔接工作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绝对值、数轴,对七年级新生来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死记硬套,这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小学初中良好衔接
重视运用情感,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我在初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更是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高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完善,证明实施这些措施后成效明显。我知道这些不足挂齿,只想抛砖引玉,赐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M].新课程学习(中),2015(03)
关键词: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实践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会大幅度下降,许多小学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学生有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因此我对新生入学后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搞好六、七年级课程的衔接。
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教材、同学、教师、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进入初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初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数轴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的变化
首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量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开始抽象,研究变量、字母的内容增多,不仅注重主要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三)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量少简单,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老师对重难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小学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一些实践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学生讲明小学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四是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选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另一方面,比较小学、初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初中知识的链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衔接工作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绝对值、数轴,对七年级新生来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死记硬套,这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小学初中良好衔接
重视运用情感,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我在初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更是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高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完善,证明实施这些措施后成效明显。我知道这些不足挂齿,只想抛砖引玉,赐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M].新课程学习(中),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