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画(小小说)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不是最近有人提起这幅画,犟黄老早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故事发生在几年前犟黄老刚来风情小镇的时候。犟黄老退休了,在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
  犟黄老姓黄,有名有字还有号,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很得意这个称谓。
  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写意花鸟见长,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作品在书画市场炙手可热,有齐白石第二之称。
  著名书画家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在镇上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要算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老屠的儿子小屠了。小屠索画并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他们单位领导附庸风雅,喜欢收藏名人字画。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作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咱们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这句话激怒了犟黄老,他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死在屋里,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们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儿。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作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买。老屠拍拍鼓鼓的提包:“钱我都带来了,您看看,现金。”犟黄老说,我从不碰钱,我也从不和商人打交道。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虽破旧,但面色红润,身体健壮。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作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准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孤家寡人的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进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文人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
  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不失大师之风。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黯然地说,咋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的脸依然没有放晴,她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还抱怨:画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把失望写在了脸上。
  前两天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犟黄老说没有了印象。打电话的人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几年前来人索画的事。犟黄老放下电话,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其他文献
小程喜欢书法,小杨也喜欢。一次,小杨打电话让小程过来,有样东西要送给他。小程去了一看,是小杨写的一幅作品——乘风破浪。小杨说,“程”与“乘”同音,祝你乘风破浪,早日成为书法家!  小程把这幅作品拿回家,扔进了书柜旁的垃圾篓里。心想:什么破字,废纸一张!  过年的时候收拾屋子,小程的媳妇把这张“乘风破浪”和小程写的好多张“作品”一同捆起来,扔到了书柜顶上。  没几年,小程买了楼房,平房闲置了,“乘风
元丰七年(1084)是苏轼人生发生重大变动的年份:三月,被任命为汝州团练副使;四月离开贬居的黄州,坐船至九江游览庐山,然后到筠州看望在那里做官的苏辙。六月送长子苏迈赴任德兴尉;七月抵达金陵,会见了在此闲居的王安石,握手言和,相谈甚欢,甚至准备结邻而居。其间也有人间的悲哀,到金陵后,妻子卧病,跟随他一家多年的老乳母去世,还夭折了一个婴儿。这让苏轼深感“老境所迫,归计茫然”,从七月开始“所至求田问舍”
罗华政,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他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他作为该机构的专家核心成员,先后到过34个国家,核查化学武器104次,他与同事们数百次穿越地球上那一条条看不见的子午线的同时,也在飞越着他人生历程的子午线。  人生处处有考场  要想成为联合国机构的官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  当罗华政副教授前往荷兰海牙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担任核查员的时候,许多
小说以“那年打仗”的历史心绪为主线,描写陈春生、黄虎臣等几位“越战”老兵的人生经历与命运浮沉,以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巨大反差揭示不同时期的人生况味,读来五味杂陈、令人感慨。一  陈春生是个城里人,但他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干草和牛粪的混合气味,这种气味似乎被揉进了他的皮肤,老远见到他,我眼前就会出现插队时经常打扫的牛棚。我猜想,八岁那年他被挂红袖套的人带走,或许在某个养过牛的黑屋子里被关过较长时间。但我始
一  扬州,在二十四桥的吹奏中成形,在扬州八怪的醉梦中丰满,李白三月的烟花,还开在缥缈的水上,胡须长长,白发苍苍的扬州,仍是那么灵气十足。  我来的时候,下了一路雨,到扬州还是湿漉漉的。我感觉这正是我要见的扬州,她一定是润泽的,水汽蒙蒙的。尽管朝代更替,时光荏苒,但是扬州的韵味没有变,那是一种自古渗出来的韵味,这种韵味可从唐诗宋词中钩沉出来,从明清画意中寻找出来,从飘自扬州上空的馨香与轻歌软语中感
在一个明亮的早晨  是谁慷慨地挥霍光阴  挥霍我的梦境  和我昨夜遺忘而又想到的什么事情  然后在我的玻璃窗上留下狡猾的图案  似乎是一种声音发出神秘的呼喊  没有地址,你孤独地远离心灵  目光,记忆,甚至辽阔的想象  也无法追踪你  像一面虚无的镜子  模仿还是解脱  你在永恒的红色中流动  而我在你的流动中  不过是一种声音,瞬息即逝  责任编辑 黑 丰
一  1928年8月,因不满军阀强行合并国立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唐迪风、彭芸生(字芸荪)、蒙文通、刘咸炘(字鉴泉)等人创办敬业学院,吴芳吉(字碧柳)主持中国文学系,蒙文通主持中国历史系,刘咸炘主持中国哲学系。1929年中秋后,蒙文通再赴南京支那内学院,随即任教于中央大学。  1930年4月11日,蒙文通收到好友刘咸炘从成都的来信,托他将自己的著作转送给钱穆:“钱君滨泗其名为何?闻
小说展现了西单大杂院里京城百姓的众生相:不幸下岗却性格乐观豁达的朱大哥,相貌堂堂却没啥本事混日子玩女人的王贝,谋生路上几经周折重新发现自己价值的前清贵族后裔三儿……这些人各有各的活法,却都活出了不同滋味,京味的生活、京味的语言,使小说弥漫着当代京城生活的烟火气,读来别具韵味。朱大哥  朱大哥是我的老房东。  老房东不老,刚过五十岁,正值知天命。套着海军蓝T恤衫,穿着大裤衩,趿拉着一双拖鞋,左手插进
桑园变迁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梦境中行走,黑暗、神秘、未知,也许就在此时记忆把你带到一个移动的迷宫前,你摔落时掉到了一棵大树下,对,就是一棵大树。  一棵大桑葚树。  小时候,我家前面的院子里有这么一棵大桑葚树,它占了前院的三分之一的面积,儿时显得巨大的院子和巨大的桑葚树。每当天气渐渐热起来,春衣代替冬衣不久,田里的麦子还一个劲地拔节和灌浆,桑葚却一颗颗地长大了,慢慢地熟了,刚一变白色,我就会爬上树
一  人对什么都有探求之心,泰山极顶,长城龙头,黄河源地,天涯海角都已去过,大运河之首却成为一个焦渴的期待,那是久违的故乡吗?  正是草枯地阔,木落山空时节,出京城好远了,又出了通州好远,天地越见舒朗,直到再不见一座建筑,完全一片野旷天低的景象。  有雪纷纷扬起,温度更显低落,情绪却昂扬起来。浑茫间走下一个斜坡,再拐个弯,就看见了粉墙黛瓦。是的,这里该有一些房舍,这里该是多么繁闹的去处,茶肆酒楼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