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是一门要求实务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教育又是为社会培养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人才的地方。因此,作为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老师,有必要承担起这一职责,通过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将深奥枯燥的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喜于接受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 中职教育 教学创新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中职教育加大的扶持力度,向社会培养提供出更多的具有素质过硬、就业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地将深奥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原由
要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大胆地去尝试些新的教学模式,其创新的主要根本原因是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群体,大部份都是没有升入普高的学困生,学习底子薄弱,因而接受理论知识存在着消化较慢,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尽管中职生是生活在互联网络下的一代,对计算机兴趣都较高,但现实中反映出的结果却是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不想上此课。加之理论知识抽象且实际操作又具复杂,有的中职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又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其学习积极性,甚至时间长久后产生出厌学逃学的情绪现象。
二、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途径
可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是件辛苦的事情。因此,要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起创新意识,结合实际需求,用创新教育激发、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中职生扎实的掌握到计算机以专业知识。
(一)培养操作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由于教师在传统讲授计算机课程时,先集中在教室给学生讲理论,然后要求学生到机房做实践,结果导致理论学习不能与操作同步进行,学生无法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之知识抽象,自身基础薄弱,让学生极易产生厌烦和排斥的情绪,即使某些理论知识有生动课件也难让学生理解,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中职教育工作者须脱离原有应试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走职业教育特色化的教学之路为目标,坚持 “适度理论、强化实践”的教学方针,把握教学知识点的连贯和完整,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中实践课与理论科比例设置为1: 1 甚至 1: 2,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实践结束后要有报告、归纳和总结。
(二)定位在实际应用,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中职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将其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市场计算机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计算机课程定位在与其相关工作具有实践性较强的职业素质教育上。从以实行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积极改革单一学科型模式,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来应对计算机岗位招聘需求少,学生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就业安排难度大的情况。指导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住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最终具备走出校门与社会所需岗位零距离的对接,能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应用上。
(三)注重场所与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计算机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表面肤浅认识到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重要过程。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向学校提出建议,要加大对实验室资金与设备投入力度,确保学校有条件建设必要的实验室和购置实训的设备,不断完善实践操作环节上的教学基础设施。
(四)侧重于就业导向,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中存在不太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有的课程理论如 “数据编码”“、差错控制”等难度过大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有的内容如Internet 应用教程又过于简单。因此,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认真研读教材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密切关注社会相关领域的用人需求来编写校本教材。满足中职生在短期学业内,接受到更多的专业课知识。假如教师不关注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不关注学科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直接闭门造车,编写出的计算机教材知识内容肯定陈旧不符合社会需要,将导致培养出的中职生职业素质不过关,缺乏就业优势的竞争力,走向社会也难应聘到合适的岗位,没有好的发展前途。
三、结语
综合上述,中职计算机创新教育须立足于社会岗位需求,以培养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尽管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借鉴,但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社会与教育的重任,彻底摒弃陈旧落伍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紧贴新形势下的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网络应用人才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2)
[2]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3)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
【关键词】 计算机 中职教育 教学创新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中职教育加大的扶持力度,向社会培养提供出更多的具有素质过硬、就业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地将深奥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原由
要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大胆地去尝试些新的教学模式,其创新的主要根本原因是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群体,大部份都是没有升入普高的学困生,学习底子薄弱,因而接受理论知识存在着消化较慢,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尽管中职生是生活在互联网络下的一代,对计算机兴趣都较高,但现实中反映出的结果却是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不想上此课。加之理论知识抽象且实际操作又具复杂,有的中职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又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其学习积极性,甚至时间长久后产生出厌学逃学的情绪现象。
二、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途径
可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是件辛苦的事情。因此,要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起创新意识,结合实际需求,用创新教育激发、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中职生扎实的掌握到计算机以专业知识。
(一)培养操作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由于教师在传统讲授计算机课程时,先集中在教室给学生讲理论,然后要求学生到机房做实践,结果导致理论学习不能与操作同步进行,学生无法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之知识抽象,自身基础薄弱,让学生极易产生厌烦和排斥的情绪,即使某些理论知识有生动课件也难让学生理解,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中职教育工作者须脱离原有应试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走职业教育特色化的教学之路为目标,坚持 “适度理论、强化实践”的教学方针,把握教学知识点的连贯和完整,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中实践课与理论科比例设置为1: 1 甚至 1: 2,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实践结束后要有报告、归纳和总结。
(二)定位在实际应用,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中职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将其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市场计算机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计算机课程定位在与其相关工作具有实践性较强的职业素质教育上。从以实行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积极改革单一学科型模式,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来应对计算机岗位招聘需求少,学生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就业安排难度大的情况。指导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住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最终具备走出校门与社会所需岗位零距离的对接,能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应用上。
(三)注重场所与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计算机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表面肤浅认识到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重要过程。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向学校提出建议,要加大对实验室资金与设备投入力度,确保学校有条件建设必要的实验室和购置实训的设备,不断完善实践操作环节上的教学基础设施。
(四)侧重于就业导向,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中存在不太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有的课程理论如 “数据编码”“、差错控制”等难度过大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有的内容如Internet 应用教程又过于简单。因此,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认真研读教材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密切关注社会相关领域的用人需求来编写校本教材。满足中职生在短期学业内,接受到更多的专业课知识。假如教师不关注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不关注学科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直接闭门造车,编写出的计算机教材知识内容肯定陈旧不符合社会需要,将导致培养出的中职生职业素质不过关,缺乏就业优势的竞争力,走向社会也难应聘到合适的岗位,没有好的发展前途。
三、结语
综合上述,中职计算机创新教育须立足于社会岗位需求,以培养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尽管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借鉴,但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社会与教育的重任,彻底摒弃陈旧落伍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紧贴新形势下的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网络应用人才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2)
[2]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3)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