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角度下法治人文校园的构建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国的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并把“和”文化运用在现代校园管理上,将“刚性”的依法治校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互结合,创新校园管理模式,构建法治人文校园,形成理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礼乐文化;“和”文化;依法治校;人文关怀
  一、用“和”文化构建法治人文校园的意义
  1.“和”文化,长治久安的根基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起着引导、规范、完善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融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涵括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显然,这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和”文化一脉相承。
  中国的“和”文化博大精深。“和”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由原来乐器演奏的范畴扩大到社会学内涵。《尚书》《老子》和《论语》等儒家经典均有相关论述,归纳起来,主要含义有:平息争端、和平相安、团结协调等。如《论语》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即是包容和理解。“和为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现代角度理解,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人文上的关心、关怀。在韦昭的《国语注》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有各个不同事物对立面相互配合、统一达到平衡状态的涵义。
  因此,若能把“和”文化运用在现代校园管理上,将“刚性”的依法治校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互结合,创新校园管理模式,构建法治人文校园,必能形成礼和乐谐的校园文化,形成“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快乐校园。
  2.依法治校,和谐校园的前提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治国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的今天,更是意义深远。只有教育的最基层单位——学校贯彻实施依法治校,推动校园法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地、稳定地发展。
  依法治校中的“依”是指依据、凭借。“法”是指法律渊源,不仅指《宪法》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条文,也包括《教育法》《教师法》等法,此外还涉及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依法治校中的“治”是指管理,管理不是管制,不是通过借助法律的惩罚手段来限制学生的活动,而是要学校按照法律的规定教育学生,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法律不僅有预防违法行为和惩罚的作用,更重要还有指引、维护合法权益等作用。
  依法治校,就是运用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相对应的规章制度,让校园管理和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科学化,从而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人文关怀,文明校园的核心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前总书记胡锦涛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人文关怀的时代课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文关怀,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观念的体现,其培育与践行的最终目的,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体现人文关怀,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环境。
  爱因斯坦指出:“学校教育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关怀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和”模式下法治人文校园构建
  1.“和礼”建制,以礼育德,以德润身
  《礼记·坊记》说:“礼者,因人之情而为节文。”也就是说,礼的种种节文,是根据人情来制订的。人不同于动物,应该且能够理性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学校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需引导学生学会恰当宣泄情感,“发而皆中节”。这对于个体的健康,对于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有很大益处。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落实这一切,就需要通过践行“礼”——按照道德要求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以礼育德,以德润身。故此,建立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是实施学校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是推行学校管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众所周知,日本在教育方面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就公布实施了《学校教育法》,对学校实施法治化的管理。这表明日本教育的成功与其的教育实行法治化管理有很大的联系。
  以我们学校为例,2018年,在课题组的带动下,我们对学校的《章程》《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在整个修订过程,始终在公开、透明的规范程序中进行,并及时吸纳各方面的意见,让广大教职工在重大决策前拥有了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协商权和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提高我校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公正、效益原则,整项工作突出学校“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结合”的科学管理理念,获得了教职工们的广泛认可和赞扬。《章程》《规章制度》的修订,也为“法治人文”的推行打下坚实基础。
  2.“和正”执法,公平公正,法治长安
  “有法必依”是推行法治人文校园管理重要着力点。通过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保障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确保国家的教育相关方针政策得到认真落实,达到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目的。
  国家授权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这一职能,但是这种行政权威并不等同于能绝对地确保管理上的规范与公平。学生的法治意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当他们自身的合法利益一旦受到学校的侵犯时,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出不服和抗议,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   思想决定行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所以想要公正、公平执行法治人文校园规章、制度,就必须加强管理者的法治教育,提高其法治素养和管理水平。首先,要拓宽管理者的法律法规知识面,促使其能有效地把握和运用学校的各项法律法规。其次,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改变管理上认为法律只是管理的工具的误解,即是仅仅把法律当成管理手段,但其实质上法律的执行是人们对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再次,学校管理者应坚持创新的观念,树立法治精神,坚持以人为根本,公正、公平执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
  3.“和乐”育心,心正身正,校园大和
  以乐正心,心正,德正,身正,则校园之风正,校园大和也。一是校园营造“礼乐文化”氛围。在校园中,将“礼乐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统一,精心布局学校的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温馨的育人环境中正心正德。
  二是将礼乐文化融入到传统节庆活动中。如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让师生不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传承、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是将礼乐文化与社团文化结合。学校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设立了如武术队、象棋部、舞蹈队、古筝社等门类齐全的文化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活跃了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也为未来个人的多元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將礼乐文化与经典诵读结合。我国传统礼仪文化都无形地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经典诵读对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利用每天早读和晚读,学校老师都会和学生一起,诵读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或朗诵,或吟唱,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4.“和谐”治校,法治人文,美美其美
  无论是“刚性”的依法治校,还是“柔性”的人文关怀,最终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职业学校。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全面深化人文关怀是中职学校的急迫需要。中职学校为实现培养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应实行依法治校,提高法治思维修养,使其社会行为符合法治规范;培养科学思维修养、使其具有传统人文精神及工匠精神。既培育其精湛的技艺本领,也培育其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关心他人,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导学生学会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法治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和,让法治人文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法治人文教育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运用“和”文化,让“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优化。在教学教育管理中,创新校园管理模式,做到刚柔相济,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形成理性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达成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输送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法治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国华.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7-68.
  [2]朱伟光.大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0(5):207.
  [3]李海明.论依法治校:理念、制度、运作[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5) :108-111.
  [4]王东.论“人文关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5]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思想资源[J].浙江学刊,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时期,语言能力可以奠定幼儿一生的发展方向,帮助幼儿找到兴趣点,从学习中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力,让他们在幼儿园学会说话,敢于说话,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活动策略;研究;学习兴趣;想象力  心理学家发现,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语言是幼儿和外界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小组合作学習下我们看到了生机盎然的课堂,善于引导的老师,自信、阳光的学生,怎样才能在音乐课上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呢?  一、充分利用学生互学的有效性  有差异才有合作,在《规范与指南》一书p43页中,2、操作要求(2)
【摘要】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由于部分班主任受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手段,从而导致师生关系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同时也给学生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内容,并针对当前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师生和谐关系;存在问题;优化建
【摘要】作为现在处于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学科逐渐增多,学习难度也开始逐步上升。初中数学是初中学生在这阶段学习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如果正确对待,这对于初中学生之后长久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努力培养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当学生有较高的核心素养后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提高数学方面的思维和技巧,也能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
【摘要】善于沟通的人,其思想表达及意向反馈更加清晰。初中学生,特别是九年级位于初高中边界的学生,青春期躁动感强,学习负担大,思维意识和个人行动都没有达到一个足够成熟的程度。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学生学习重要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肩负着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和良好应考心态的重任。本文将着重探析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与学生科学沟通、应用沟通艺术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应用探析 
【摘要】为研究“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提高三年级数学考试成绩中作用的研究,笔者对本校三年级学生进行该学习模式的教学;教学3个月后检验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试卷的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看图探究题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在应用题上的成绩则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学习模式;显著差异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意义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形象向抽象急剧转变的过程。在三年级的学习过
在农村学校支教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发现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厌学现象非常严重。他们大多都是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更因成绩差只能留在乡镇中学就读高中。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的全面理解、尊重和关爱,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训斥,甚至出口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最终造成师生感情隔阂、情绪对立,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形成教育的不良循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尊重、关爱农村学生,消除这种不良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实施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有终生影响作用。初中班主任是教书育人的践行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于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从七年级学生的状况出发,从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出发,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为初中老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德育即是对学生实施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孩子近视了,家长心里一定有不少疑问……近视和散光的预防措施一样吗?预防用眼疲劳可以给孩子用一些眼药水吗?12个近视防控常见疑问,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为你解读。  1.近视和散光的预防措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近视的预防措施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白天的户外活动,每天在自然光环境下活动2小时能够
【摘要】2013年教育部審定的广东版《开心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阅读篇章的加入,单词量的增加,使得词汇教学成为了英语教师的艰巨任务。大多数学生觉得教材中单词多、记不住又不会拼读,词汇的阻碍,词汇量的不足,让学生感到英语难学,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率。本文笔者阐述了如何利用Phonics教学方法进行语音教学,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拼读规律;课堂实效  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