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方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正方形的判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正方形 判定定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归纳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2.会运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和交流使学生逐步得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会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在探究过程中运用猜想、分析、类比、交流、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正方形判定的过程中,发现正方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正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研究它的性质和判定是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研究的需要,也是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工具.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它的判定方法的.正方形判定方法的合理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提高学生合理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难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刻度尺、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刻度尺、铅笔.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对于正方形,你了解多少?学情分析:学生可能从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对称性、轴对称、面积及周长等有关知识阐述自己对正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有关知识的复习,为探究正方形的判定做好铺垫.同时唤起学生学数学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思考下列问题: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2.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4.四条边(或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学情分析: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正方形可以根据其概念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它是否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90°.学生可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判断上面的几个问题.故可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教师可分组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用小黑板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正方形的判定: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4.四条边和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
  【设计意图】由数学猜想到数学验证,整个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探索、交流、展示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从表象到抽象的理性思维.
  【活动三】探讨
  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特殊的菱形,那么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
  学情分析:在经历了上面问题的探讨后,学生能快速地回答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引导落实,巩固练习.
  例1.已知:如图,点A′、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
  问题:如果将例1中的“点A′、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改为“点A′、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且AA′=BB′=CC′=DD′”,结论是否变化?并给出证明过程.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学生尝试阐述本节知识点内容,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1.正方形的几种判定方法.2.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并共同交流.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汇总、归纳,强调各判定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适当进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数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社.数学学习与研究[M].石家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增强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在此我就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谈谈体会。  一、注重阅读兴趣激发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要紧扣素质教育的核心,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挖掘每位学生的自身潜力,调动每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乐学的情境中、在最近发展区有所提高,有所建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
写作的最大理由是摆脱无知,早一天就多一些人生的充实,迟一天就多一次无聊的等待。人非生而“写”之者,写作是有技巧的,需要老师授业、解惑。以写散文为例,写好一篇散文,必须教会学生写景,景物一定要有特点,那如何写景呢?  一、要调动各种感官,让景物变成“活景”  整个无边无际的草原似乎洒遍了金黄色的微尘。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茂盛在青草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草原上呈现出一片五光十色的欢快景色:
从教近十载,我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我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工夫,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进入实验三小后听了不少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导语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其中有几段话对我启发很大。一堂语文课要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爱、信、助”,并把这三要素作为师生关系的纽带和理念,尊重学生、爱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便会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关爱 深信 关注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把“爱、信、助”三要素作为维持师生关系的纽带,这也是自己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悉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教育学生、
摘 要: 阅读教学与泛读指导相结合,夯实中学生作文基础,才能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教学要从繁琐的分析解读中跳出来,教师要力求突出重点词语、句子。把强化课外阅读推进课堂,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课内所选文章为主,课外阅读更能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与泛读指导的双翼同时张开,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一、学会观察生活,描述生活  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学生囿于“三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至于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社会,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  首先要给学生一双慧眼,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实话实说》、《人与自然》等电视节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或无从下手、无话可写,或胡编乱造、敷衍了事。教师要一心一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娱乐。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由他所爱,由她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多。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所设的题目要使学生感到“有用”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一说作文就头痛,写不出好的作文。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评价来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摘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