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然而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往往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天书”一般。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长期以来,教师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词义词法、句子翻译,把疏通课文大意作为教学主要目的,把一堂文质兼美的古文课上成了单调枯燥的古汉语教学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言作品的真正价值,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日生厌倦之情。
文言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混乱和困惑的: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但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难以有效的合作,教师要精讲少讲,不能满堂灌,在新一轮课改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一、学案——课前预习充分
要摆脱“满堂灌”的弊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愉快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益。那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让学生做好预习。
1.充分朗读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先给学生以范读,避免学生积错难改。
学生在课前就能把文章读通顺,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给学生自主学习,便于教师的精讲点拨。
2.学案为引
课前预习除了朗读,还要干些什么,很多学生往往茫无头绪。因此,教师每节课前都精心准备一份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预习,学生就不会盲人摸象,无所适从了。学案重在引导,教师可以从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重点词句,脉络文意等方面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预习自学。
如教学《岳阳楼记》前,我设计了一份学案,首先提出预习要求: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点字词字音、释义;文章思路、主旨等。然后在学案上对范仲淹的生平、作品,《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等都作了详尽的介绍,把重点的词句,文章的思路等也都一一点出,这样学生预习起来思路清晰,预习有所依。
二、教案——课堂反馈点拨充分
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必再对文章做繁琐的门面介绍,也不必再给学生熟悉课文的时间。真正的课堂教学,我主要把精力用在三个环节上:
1.检查反馈
课堂开始教师就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朗读。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如自我推荐朗读,小组推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通过个人比、小组比、班级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朗读检测效果。
2.质疑问难
学生针对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质疑问难,如字词的释义,句子的翻译,主题的理解等等。学生的问题,教师仍以学生解答为主,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补充。这一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也最能检测学生是否深入钻研课文。
3.精讲点拨
古文难,难就难在一些词语句子的解释与现在的用法、习惯往往有出入。然而,在文言文中,同样会有大量的规律性知识,比如“词语活用”“宾语前置”“固定句式”等。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完全可以独立读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章,并随着教师地指导循序渐进,经过一个时期,学生自己要读懂简单的文言文是完全能行得通的,同时,还可再延伸到课外的文言文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规律性的东西授给学生,讲通讲懂;学生要做的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识记、消化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此外,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精讲点拨,不必面面俱到。
三、巩固案——巩固训练充分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样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文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的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每篇文言文学习之后,我都精心设计一份巩固练习,在对学生所学的课文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实,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和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言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混乱和困惑的: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但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难以有效的合作,教师要精讲少讲,不能满堂灌,在新一轮课改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一、学案——课前预习充分
要摆脱“满堂灌”的弊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愉快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益。那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让学生做好预习。
1.充分朗读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先给学生以范读,避免学生积错难改。
学生在课前就能把文章读通顺,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给学生自主学习,便于教师的精讲点拨。
2.学案为引
课前预习除了朗读,还要干些什么,很多学生往往茫无头绪。因此,教师每节课前都精心准备一份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预习,学生就不会盲人摸象,无所适从了。学案重在引导,教师可以从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重点词句,脉络文意等方面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预习自学。
如教学《岳阳楼记》前,我设计了一份学案,首先提出预习要求: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点字词字音、释义;文章思路、主旨等。然后在学案上对范仲淹的生平、作品,《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等都作了详尽的介绍,把重点的词句,文章的思路等也都一一点出,这样学生预习起来思路清晰,预习有所依。
二、教案——课堂反馈点拨充分
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必再对文章做繁琐的门面介绍,也不必再给学生熟悉课文的时间。真正的课堂教学,我主要把精力用在三个环节上:
1.检查反馈
课堂开始教师就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朗读。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如自我推荐朗读,小组推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通过个人比、小组比、班级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朗读检测效果。
2.质疑问难
学生针对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质疑问难,如字词的释义,句子的翻译,主题的理解等等。学生的问题,教师仍以学生解答为主,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补充。这一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也最能检测学生是否深入钻研课文。
3.精讲点拨
古文难,难就难在一些词语句子的解释与现在的用法、习惯往往有出入。然而,在文言文中,同样会有大量的规律性知识,比如“词语活用”“宾语前置”“固定句式”等。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完全可以独立读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章,并随着教师地指导循序渐进,经过一个时期,学生自己要读懂简单的文言文是完全能行得通的,同时,还可再延伸到课外的文言文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规律性的东西授给学生,讲通讲懂;学生要做的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识记、消化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此外,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精讲点拨,不必面面俱到。
三、巩固案——巩固训练充分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样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文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的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每篇文言文学习之后,我都精心设计一份巩固练习,在对学生所学的课文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实,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和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