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剧,是指将语文课本中的有关课文改编成适合于学生演出的戏剧,它力求充分表达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尽量运用原作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在舞台上更好地诠释课文内容。如何让课本剧表演充分地发挥作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面,笔者以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粗浅认识。
一、选择角色,编演结合,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是整堂课的核心。课本剧表演需要经历选课文、分角色、演戏剧三个步骤。选课文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课文的故事性要强,情节要起伏;人物不能太多,但要凸显对话;场景不能频繁更换等。选课文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熟悉、巩固的过程。
《草船借箭》就是依据这些因素选出来的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量如何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草船借箭》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要去攻打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援助孙权联合抗曹。周瑜气量狭小、妒忌心强;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两位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通过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十万支箭让周瑜心服口服。学生在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和场景的过程中,把握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就是巩固课文、加深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过程。
选择角色后,每个学生需要反复阅读,熟悉台词,体会人物的内心冲突,讨论表演的细节。例如,小旭同学饰演诸葛亮一角,为了表演好这个角色,他不仅读原著反复揣摩角色,而且借助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分组参与课本剧排演时,就会感同身受,努力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塑造一个“舞台上的自我”。学生通过个性化地表达角色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细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人人参与体验、排练课本剧的全部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主动进行小组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交往式学习,共同探究课本剧表演的方法、规律,产生创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都会有所提升和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推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创意表达,并运用过程性评价不断肯定和激励学生。
共同改编剧本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草船借箭》课本剧改编过程中,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精确理解人物的内心冲突。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全员参与,互相配合,是改编课本剧的前提;学会反思,是成功改编课本剧的关键。刚开始,学生认为周瑜心胸狭隘、恃才傲物,故意刁难诸葛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下文周瑜长叹比不上诸葛亮,发现他也有勇于服输的一面。接着师生共同交流《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学生又发现了周瑜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一面。这样,周瑜的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了。联系上下文,联系整本书,联系生活,学生再次修改人物对白时,人物语言就会更适切,对角色的认知会更深刻。
合作排练剧本是构建作品的过程。在《草船借箭》课本剧排练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照剧本单独排练,反复识记对应角色的台词,设计动作,感悟角色心理变化。例如,鲁肃的对白不多,但心情变化是最复杂的。每个学生对着镜子独自排练,及时改进,不断地自演自悟,这一过程是角色自我内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剧情需要,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集思广益。这一过程是集体构建的过程。例如,诸葛亮是主角,面对周瑜的阴谋,面对鲁肃的质疑,面对曹操的威胁,他都从容应对,在舞台上他的形象是最难塑造的。小组合作排练时,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教師不仅要进行点评,而且要共同参与试演。师生在平等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完成对角色的创新性理解。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习得方法,发现规律,找到提高表演效果的技巧,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
三、合作排练,反思成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情感不仅包括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而且涵盖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宽容利他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强调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学生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发现真善美,感知合作的力量,学会友善沟通、取长补短。
课本剧表演需要在创设好的情境中,相互合作进行排练。小组成员是一个团队,荣辱与共。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能力稍弱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也会不断地努力。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度的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草船借箭》课本剧表演中,学生彼此互助合作,真诚沟通,培养了团队合作力;同时,个别胆小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下,虽然饰演的只是草船上的士兵,但是毕竟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勇敢地面对观众,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克服胆怯。
课本剧排练的过程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学生身临其境,投入排练表演的过程中,经历了“剧中人”的矛盾冲突。在《草船借箭》排练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草船借箭》人物排行榜”评选。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诸葛亮的达65%,喜欢曹操的21%,喜欢鲁肃的11%,喜欢周瑜的仅为3%。学生为诸葛亮的人品和智慧所折服,钦佩他的神机妙算和顾全大局。而周瑜输在格局上,输在性格弱点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课本剧表演活动中,学生真正地站在了舞台的中央,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体验,滋养生命的成长,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先有意思,再有意义。也许有意义就在有意思当中。
(作者单位: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一、选择角色,编演结合,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是整堂课的核心。课本剧表演需要经历选课文、分角色、演戏剧三个步骤。选课文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课文的故事性要强,情节要起伏;人物不能太多,但要凸显对话;场景不能频繁更换等。选课文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熟悉、巩固的过程。
《草船借箭》就是依据这些因素选出来的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量如何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草船借箭》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要去攻打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援助孙权联合抗曹。周瑜气量狭小、妒忌心强;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两位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通过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十万支箭让周瑜心服口服。学生在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和场景的过程中,把握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就是巩固课文、加深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过程。
选择角色后,每个学生需要反复阅读,熟悉台词,体会人物的内心冲突,讨论表演的细节。例如,小旭同学饰演诸葛亮一角,为了表演好这个角色,他不仅读原著反复揣摩角色,而且借助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分组参与课本剧排演时,就会感同身受,努力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塑造一个“舞台上的自我”。学生通过个性化地表达角色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细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人人参与体验、排练课本剧的全部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主动进行小组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交往式学习,共同探究课本剧表演的方法、规律,产生创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都会有所提升和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推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创意表达,并运用过程性评价不断肯定和激励学生。
共同改编剧本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草船借箭》课本剧改编过程中,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精确理解人物的内心冲突。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全员参与,互相配合,是改编课本剧的前提;学会反思,是成功改编课本剧的关键。刚开始,学生认为周瑜心胸狭隘、恃才傲物,故意刁难诸葛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下文周瑜长叹比不上诸葛亮,发现他也有勇于服输的一面。接着师生共同交流《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学生又发现了周瑜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一面。这样,周瑜的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了。联系上下文,联系整本书,联系生活,学生再次修改人物对白时,人物语言就会更适切,对角色的认知会更深刻。
合作排练剧本是构建作品的过程。在《草船借箭》课本剧排练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照剧本单独排练,反复识记对应角色的台词,设计动作,感悟角色心理变化。例如,鲁肃的对白不多,但心情变化是最复杂的。每个学生对着镜子独自排练,及时改进,不断地自演自悟,这一过程是角色自我内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剧情需要,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集思广益。这一过程是集体构建的过程。例如,诸葛亮是主角,面对周瑜的阴谋,面对鲁肃的质疑,面对曹操的威胁,他都从容应对,在舞台上他的形象是最难塑造的。小组合作排练时,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教師不仅要进行点评,而且要共同参与试演。师生在平等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完成对角色的创新性理解。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习得方法,发现规律,找到提高表演效果的技巧,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
三、合作排练,反思成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情感不仅包括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而且涵盖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宽容利他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强调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学生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发现真善美,感知合作的力量,学会友善沟通、取长补短。
课本剧表演需要在创设好的情境中,相互合作进行排练。小组成员是一个团队,荣辱与共。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能力稍弱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也会不断地努力。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度的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草船借箭》课本剧表演中,学生彼此互助合作,真诚沟通,培养了团队合作力;同时,个别胆小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下,虽然饰演的只是草船上的士兵,但是毕竟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勇敢地面对观众,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克服胆怯。
课本剧排练的过程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学生身临其境,投入排练表演的过程中,经历了“剧中人”的矛盾冲突。在《草船借箭》排练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草船借箭》人物排行榜”评选。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诸葛亮的达65%,喜欢曹操的21%,喜欢鲁肃的11%,喜欢周瑜的仅为3%。学生为诸葛亮的人品和智慧所折服,钦佩他的神机妙算和顾全大局。而周瑜输在格局上,输在性格弱点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课本剧表演活动中,学生真正地站在了舞台的中央,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体验,滋养生命的成长,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先有意思,再有意义。也许有意义就在有意思当中。
(作者单位: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