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末夏初,徜徉在充满古典意味的园林之中,你方能深深体会到古人那种将自然、生活与艺术充分融合在一起的意趣,此景、此意,值得细细体味。
庭院深深深几许,就让我们重新发现园林之美。
杭州永福寺:重回盛唐
从游人如织、香客济济的灵隐寺向西,走上不到500米就会来到永福禅寺。
这座清雅秀丽的禅寺始建于东晋,迄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灵隐这一带集杭州灵气之大成,起伏的群山之间,隐藏着灵隐、永福、法净、法喜、法镜等多座古寺,大多建于宋代之前,掩映在参天的古木之中,是以中国园林的审美来体现佛家净土的最典型代表。
去过永福寺的人都会深深感叹:这里太像日本的寺院了。其实,日本的建筑风格本来就是继承中国唐代的遗风,而如今,这种在我们本土大多数地方已经“失落”了的优美典雅,在永福寺却四处可见。
原先的永福寺历经上千年岁月早已残破不堪。从2002年开始,禅寺开始了历时数年的重整工程。修缮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整新如旧”,但每一座禅院,每一道廊柱、檐梁,每一个石制灯台、桥梁,都最大限度保留了东晋与盛唐的风范。站在这里,无需想象,你就仿佛真的置身在1600年前,在暮鼓晨钟里体会净土的意味。
没有高耸森严的寺门,自一道小巧古雅的松木庙门而入,小径旁边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一进又一进的普园净院、迦陵禅院、福泉禅院……全都依着石笋峰的山势,渐次分布在山间,由石板台阶相连。每一进禅院中,花木扶疏、叶繁林密,带着茶香的空气令人沉醉。
我们在讲经院中突遇一场大雨,于是就坐在檐下,看雨听风。山间极静,唯有雨声簌簌,打在枝叶之上,将那明黄的院墙洗刷得更澄净。一场雨落了半个小时,坐在永福寺中却竟无半分焦急烦忧,眼前的一草一木都似带有禅意,宁静致远,是这个初夏的下午最让人欢喜忘忧的一刻。
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
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的美,就在那一个“瘦”字。
若不是这“瘦”,你就无法将两岸的春色同时相拥。蜿蜒曲折的瘦西湖宛如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堪称古典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色,组合巧妙,既融入了南方园林之秀丽别致,又汇北方园林之雄奇浑厚,可谓园林艺术中难得的佳品。难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在游览之后也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
步入瘦西湖大门,迎宾的是长堤春柳,尽头是徐园。徐园曾是当地军阀徐宝山的祠祀,规模不大,但结构布局合理,庭院错落有致,春池假山点缀其间,让人备感江南园林的精巧。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都集中在这里。小金山西麓,有长屿伸入湖中,行至尽头,有一座重檐方亭,亭壁三面留有圆洞,引入远景,尽收洞中。方亭东檐口悬“钓鱼台”三字匾,相传乾隆皇帝曾在这里钓过鱼。
走过小金山,登上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桥上有二十四根栏柱,处处都与二十四相联系。栏柱上刻有彩云追月的浮雕,桥水衔接处有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也使得唐代才子杜牧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南京瞻园:明代园林
瞻园分东西两部分,大门在东,门楣上悬一大匾:“金陵第一园”。
与小家碧玉式的苏州园林相比,瞻园尽显皇家的豪气与霸气。静静矗立在南京城里六百多年,如今瞻园是城中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这里最初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的府邸,经过上百年的扩建而成为古金陵园林最重要的代表。院子四周高墙耸立,长廊环绕,扇亭和岁寒亭错落其间。扇亭全为铜铸,形如打开的折扇置于假山之上。假山上有一洞,寒冬腊月里,洞中会点燃薪火,热气沿铜柱上传,供主人取暖驱寒。
整个园子不算太大,假山就占掉了将近一半的面积,主景与骨干由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组成,各显其陡峭雄浑之势。跨入嵌有“瞻园”门额的园门,才真正见到了昔日达官贵人私家宅院的堂皇。园内假山嶙峋,藤树参差,池馆错落。院内主建筑是静妙堂,它的一部分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在堂前廊檐下可以欣赏榭前假山,聆听山上飞瀑。而沿假山小径爬上山巅,又可观赏静妙堂全景。
与其他古典园林不同的是,瞻园如今还是太平天国历史纪念馆的所在地。一进园门便是一道屏风,画屏云蒸霞蔚,巨龙盘曲。绕过屏风,便见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各式大炮。二进的大厅是太平天国纪念馆,天父上帝玉玺、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众多历史文物,诉说着太平天国曾经不可一世的辉煌和注定覆灭的哀伤。
苏州沧浪亭:北宋私家花园
沧浪亭,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
园门开在水面之上,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也如当年的沈复那般“过石桥,进门”,虽然没有老仆前导,却也是“折东曲径而入”。前行未几步,便是土山了,沧浪亭便立在其上。但我们未“循级至亭心”,惟恐失去游园之趣,徒踏前人后尘,于是便顺着水边复廊前行。复廊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而尤以此处为佳。
沿廊前行,小折,有一亭临水而建,此便是“观鱼处”了。可惜的是,观鱼处如今却变作钓鱼台,怕是庄周在世,也不会发出鱼之乐的感叹了。转过观鱼处,沿廊而行,径分两端,左通一别院,继续前行,还可经过看山楼、印心石屋,来到“翠玲珑”亭,名字取自苏子美“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句。
转过“翠玲珑”便是五百名贤堂了,堂内陈列有五百历代贤士小像,像侧皆有题注,概其一生功绩。路过“仰止亭”“清香馆”便走回土山的另一侧了。山不高,堆土而成,各处皆树木花草,分外繁茂,沧浪亭便隐于其中。亭柱上刻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今文经学家、书法家俞樾之手,说起这一对联来也是蛮有意味的:上联本是出自欧阳修之手,而下联却是苏子美之作,直至清代,梁章钜才把两句集为了联,且由俞樾书写才得以悬挂,这也算得上是文史上一则美谈。
庭院深深深几许,就让我们重新发现园林之美。
杭州永福寺:重回盛唐
从游人如织、香客济济的灵隐寺向西,走上不到500米就会来到永福禅寺。
这座清雅秀丽的禅寺始建于东晋,迄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灵隐这一带集杭州灵气之大成,起伏的群山之间,隐藏着灵隐、永福、法净、法喜、法镜等多座古寺,大多建于宋代之前,掩映在参天的古木之中,是以中国园林的审美来体现佛家净土的最典型代表。
去过永福寺的人都会深深感叹:这里太像日本的寺院了。其实,日本的建筑风格本来就是继承中国唐代的遗风,而如今,这种在我们本土大多数地方已经“失落”了的优美典雅,在永福寺却四处可见。
原先的永福寺历经上千年岁月早已残破不堪。从2002年开始,禅寺开始了历时数年的重整工程。修缮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整新如旧”,但每一座禅院,每一道廊柱、檐梁,每一个石制灯台、桥梁,都最大限度保留了东晋与盛唐的风范。站在这里,无需想象,你就仿佛真的置身在1600年前,在暮鼓晨钟里体会净土的意味。
没有高耸森严的寺门,自一道小巧古雅的松木庙门而入,小径旁边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一进又一进的普园净院、迦陵禅院、福泉禅院……全都依着石笋峰的山势,渐次分布在山间,由石板台阶相连。每一进禅院中,花木扶疏、叶繁林密,带着茶香的空气令人沉醉。
我们在讲经院中突遇一场大雨,于是就坐在檐下,看雨听风。山间极静,唯有雨声簌簌,打在枝叶之上,将那明黄的院墙洗刷得更澄净。一场雨落了半个小时,坐在永福寺中却竟无半分焦急烦忧,眼前的一草一木都似带有禅意,宁静致远,是这个初夏的下午最让人欢喜忘忧的一刻。
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
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的美,就在那一个“瘦”字。
若不是这“瘦”,你就无法将两岸的春色同时相拥。蜿蜒曲折的瘦西湖宛如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堪称古典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色,组合巧妙,既融入了南方园林之秀丽别致,又汇北方园林之雄奇浑厚,可谓园林艺术中难得的佳品。难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在游览之后也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
步入瘦西湖大门,迎宾的是长堤春柳,尽头是徐园。徐园曾是当地军阀徐宝山的祠祀,规模不大,但结构布局合理,庭院错落有致,春池假山点缀其间,让人备感江南园林的精巧。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都集中在这里。小金山西麓,有长屿伸入湖中,行至尽头,有一座重檐方亭,亭壁三面留有圆洞,引入远景,尽收洞中。方亭东檐口悬“钓鱼台”三字匾,相传乾隆皇帝曾在这里钓过鱼。
走过小金山,登上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桥上有二十四根栏柱,处处都与二十四相联系。栏柱上刻有彩云追月的浮雕,桥水衔接处有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也使得唐代才子杜牧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南京瞻园:明代园林
瞻园分东西两部分,大门在东,门楣上悬一大匾:“金陵第一园”。
与小家碧玉式的苏州园林相比,瞻园尽显皇家的豪气与霸气。静静矗立在南京城里六百多年,如今瞻园是城中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这里最初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的府邸,经过上百年的扩建而成为古金陵园林最重要的代表。院子四周高墙耸立,长廊环绕,扇亭和岁寒亭错落其间。扇亭全为铜铸,形如打开的折扇置于假山之上。假山上有一洞,寒冬腊月里,洞中会点燃薪火,热气沿铜柱上传,供主人取暖驱寒。
整个园子不算太大,假山就占掉了将近一半的面积,主景与骨干由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组成,各显其陡峭雄浑之势。跨入嵌有“瞻园”门额的园门,才真正见到了昔日达官贵人私家宅院的堂皇。园内假山嶙峋,藤树参差,池馆错落。院内主建筑是静妙堂,它的一部分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在堂前廊檐下可以欣赏榭前假山,聆听山上飞瀑。而沿假山小径爬上山巅,又可观赏静妙堂全景。
与其他古典园林不同的是,瞻园如今还是太平天国历史纪念馆的所在地。一进园门便是一道屏风,画屏云蒸霞蔚,巨龙盘曲。绕过屏风,便见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各式大炮。二进的大厅是太平天国纪念馆,天父上帝玉玺、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众多历史文物,诉说着太平天国曾经不可一世的辉煌和注定覆灭的哀伤。
苏州沧浪亭:北宋私家花园
沧浪亭,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
园门开在水面之上,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也如当年的沈复那般“过石桥,进门”,虽然没有老仆前导,却也是“折东曲径而入”。前行未几步,便是土山了,沧浪亭便立在其上。但我们未“循级至亭心”,惟恐失去游园之趣,徒踏前人后尘,于是便顺着水边复廊前行。复廊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而尤以此处为佳。
沿廊前行,小折,有一亭临水而建,此便是“观鱼处”了。可惜的是,观鱼处如今却变作钓鱼台,怕是庄周在世,也不会发出鱼之乐的感叹了。转过观鱼处,沿廊而行,径分两端,左通一别院,继续前行,还可经过看山楼、印心石屋,来到“翠玲珑”亭,名字取自苏子美“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句。
转过“翠玲珑”便是五百名贤堂了,堂内陈列有五百历代贤士小像,像侧皆有题注,概其一生功绩。路过“仰止亭”“清香馆”便走回土山的另一侧了。山不高,堆土而成,各处皆树木花草,分外繁茂,沧浪亭便隐于其中。亭柱上刻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今文经学家、书法家俞樾之手,说起这一对联来也是蛮有意味的:上联本是出自欧阳修之手,而下联却是苏子美之作,直至清代,梁章钜才把两句集为了联,且由俞樾书写才得以悬挂,这也算得上是文史上一则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