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除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大学之外,实际上也影响着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尤其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古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古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古文教学
前言
高中语文教学除了要涉及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的学习外,还包含着大量的古诗、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阅读与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到古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古文想要表达思想感情等。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往往采取单一化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直接死记硬背各种古文考试重点,导致学生的古文分析能力相对较低,古文教學有效性难以实现质的突破。基于此,针对如何开展古文教学、提高其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营造适合开展古文诵读的教学氛围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和丰富起来,特别是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它可以与音乐、美术、音频、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特点和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相较于单纯的书面文字,艺术性的形式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它可以化无形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给学生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场景,让人更容易置身其中,融入到那种氛围里。如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幻灯片、配乐、动画、视频等,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快速抓住学生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观性、艺术性,不至于单调乏味,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官,优化课堂效果。例如在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对应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配乐中朗读文本,感情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而变化,诵读的语调自然就跟感情对接起来,同时,在有感情地诵读中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强化学生古文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通过对教学实践分析,在当前的古代散文教学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存在问题,这里面固然有学生主动意识缺乏、惰性心理支配等原因,教师未能准确布置预习任务以及缺乏监督也导致了预习效果的不充分。所以,教师要在课下布置好任务,不让“预习”成为一句空口号,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布置:一是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勾画出来,并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如《古代汉语词典》,做出标注,并尝试自己翻译全文,疏通文章大意。二是借助网络或课外书籍等途径,查阅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际遇和写作风格等,并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可以相联系的地方,比如韩愈的《马说》和《师说》,作者相同,文体相同,就可以通过前者来了解后者。教师还可以制作导学案,将重点的知识列在导学案上,要学生根据上面的问题,通过预习找到答案,这样学生也会提前清楚学习的重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布置完预习任务后,要通过课堂提问、书面检查等途径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并对未完成任务的同学采取惩罚措施,例如抄写、背诵等,让学生能够以此为戒,主动完成预习任务。当学生每次上课前都能完美预习任务,长此以往,这就变成了一个习惯,将其内化成自己所必须遵守的,必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克服惰性心理。
三、在古文教学中强化分类教学法——以古代叙事散文教学为例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就已经开始研究文体分类,现行高中教材也将选文按照内容按单元来学习,然而当前古代散文教学中几乎都是按照同一教学流程,先是整体通读,然后肢解为词句翻译,最后谈谈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感情,文本自身特质荡然无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把握不同选文的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出每类文本所教授的重点内容和适宜教法,这样有利于抓住古代散文最精华的部分,并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古代叙事散文的教学为例,这类选文将叙事作为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叙事的脉络,以及学会鉴赏叙事的艺术,并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必修教材选取的三篇古代散文都取自史书,所以几乎通篇以叙事为主,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详细完整,人物形象也在记叙事件中刻画得栩栩如生,而选修教材选取的文本虽以叙事为主,但还包含抒情成分,如《狱中杂记》《苦斋记》等等。所以面对选修选文教师除了要讲清楚叙事的艺术外,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色彩。由于选修选文相对于必修来说不太典型,所以我们选取必修选文《鸿门宴》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一文本划分为宴前、宴中以及宴后三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事件。还要学生提前预习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补充一些文化常识,如座次礼仪等。还要找到描写若干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樊哙等的句子,明确作者的写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人物较多且性格各异,事件叙述完整紧张,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法和课本剧扮演法来增加古代散文课堂的有趣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文可谓是我国古文的精华所在,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纵使如此,我国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古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营造适合开展古文诵读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古文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强化分类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申艳.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榷——以必修一为例[J]. 学周刊, 2017, 32(3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古文教学
前言
高中语文教学除了要涉及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的学习外,还包含着大量的古诗、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阅读与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到古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古文想要表达思想感情等。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往往采取单一化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直接死记硬背各种古文考试重点,导致学生的古文分析能力相对较低,古文教學有效性难以实现质的突破。基于此,针对如何开展古文教学、提高其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营造适合开展古文诵读的教学氛围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和丰富起来,特别是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它可以与音乐、美术、音频、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特点和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相较于单纯的书面文字,艺术性的形式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它可以化无形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给学生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场景,让人更容易置身其中,融入到那种氛围里。如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幻灯片、配乐、动画、视频等,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快速抓住学生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观性、艺术性,不至于单调乏味,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官,优化课堂效果。例如在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对应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配乐中朗读文本,感情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而变化,诵读的语调自然就跟感情对接起来,同时,在有感情地诵读中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强化学生古文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通过对教学实践分析,在当前的古代散文教学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存在问题,这里面固然有学生主动意识缺乏、惰性心理支配等原因,教师未能准确布置预习任务以及缺乏监督也导致了预习效果的不充分。所以,教师要在课下布置好任务,不让“预习”成为一句空口号,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布置:一是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勾画出来,并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如《古代汉语词典》,做出标注,并尝试自己翻译全文,疏通文章大意。二是借助网络或课外书籍等途径,查阅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际遇和写作风格等,并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可以相联系的地方,比如韩愈的《马说》和《师说》,作者相同,文体相同,就可以通过前者来了解后者。教师还可以制作导学案,将重点的知识列在导学案上,要学生根据上面的问题,通过预习找到答案,这样学生也会提前清楚学习的重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布置完预习任务后,要通过课堂提问、书面检查等途径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并对未完成任务的同学采取惩罚措施,例如抄写、背诵等,让学生能够以此为戒,主动完成预习任务。当学生每次上课前都能完美预习任务,长此以往,这就变成了一个习惯,将其内化成自己所必须遵守的,必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克服惰性心理。
三、在古文教学中强化分类教学法——以古代叙事散文教学为例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就已经开始研究文体分类,现行高中教材也将选文按照内容按单元来学习,然而当前古代散文教学中几乎都是按照同一教学流程,先是整体通读,然后肢解为词句翻译,最后谈谈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感情,文本自身特质荡然无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把握不同选文的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出每类文本所教授的重点内容和适宜教法,这样有利于抓住古代散文最精华的部分,并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古代叙事散文的教学为例,这类选文将叙事作为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叙事的脉络,以及学会鉴赏叙事的艺术,并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必修教材选取的三篇古代散文都取自史书,所以几乎通篇以叙事为主,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详细完整,人物形象也在记叙事件中刻画得栩栩如生,而选修教材选取的文本虽以叙事为主,但还包含抒情成分,如《狱中杂记》《苦斋记》等等。所以面对选修选文教师除了要讲清楚叙事的艺术外,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色彩。由于选修选文相对于必修来说不太典型,所以我们选取必修选文《鸿门宴》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一文本划分为宴前、宴中以及宴后三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事件。还要学生提前预习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补充一些文化常识,如座次礼仪等。还要找到描写若干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樊哙等的句子,明确作者的写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人物较多且性格各异,事件叙述完整紧张,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法和课本剧扮演法来增加古代散文课堂的有趣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文可谓是我国古文的精华所在,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纵使如此,我国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古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营造适合开展古文诵读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古文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强化分类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申艳.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榷——以必修一为例[J]. 学周刊, 2017, 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