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116000
摘要:首先分析三甲综合医院急诊部的功能服务对象,对其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存在群体的流线,整合急诊各部分医疗流程。将不同群体进行分流,优化流线组织,从建筑空间角度提高急诊诊疗效率。
关键词:高效;分流;整合
目前国内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普遍存在急诊中心拥堵问题,急诊大厅及走廊高峰时期人满为患,急诊床位紧张,在公共空间及走廊有加床现象。本文仅从建筑设计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急诊的诊疗效率,实现急诊部患者的高效周转。
一、研究对象及行为流线分析
医生:
急诊医生的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急救区配置全科医生,急诊区配置专科医生固定出诊;一种是急诊部配置各科医生,兼顾急诊与急救,目前许多医院采用后一种方式。这就要求两部分区域视线通达,联系便捷。
在工作空间之外,需要为医生提供休息、用餐、淋浴等值夜场所,并要与工作区域联系方便,可以迅速到达。
护士:
急诊护士主要工作为分诊和抢救。分诊护士最先接触急诊患者,对其进行基本检查,判定就诊科室和诊治区域,将危重患者护送至复苏室或抢救室实行抢救;将一般患者引导至诊室就诊。抢救区护士主要负责在急救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护士要求各个功能房间联系通畅,流线简捷。
患者:
按年龄段分为儿童、青年和老年患者。儿科一般开设独立的夜间门诊,急诊部可不予设置。青年患者主要来源于意外事故创伤,大型车辆事故或者群体中毒等事故,一般就诊时间相对较短,病人周转较快。老年患者一般为老年慢性病急性发病,病情复杂,留观时间长,陪同家属多,是急诊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诊患者来源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a.救护车送达;
b.家属陪伴到达,包括出租车及私家车到达;
c.患者自行到达或者相关联系人送达。
患者到达医院经分诊后,需要医生通过问诊及各项检查迅速的找到病因,严重的需要及时抢救,并实施手术治疗,因此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是急诊科室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要求各个检查环节也围绕缩短时间的要求具备通达性和便捷性。
家属:
家属需要就病情对医护人员进行询问,辅助患者完成包括缴费、各项检查任务,等候患者等。在建筑空间环境的处理上,缓解家属的低落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避免二次伤害。
表5 急诊病人家属流线
患者家属主要在公共空间活动,诊疗空间可以部分进入。其流线如下:(表5)、(表6)
表6 急救病人家属流线
护工及其他人员:
主要分为清扫,护理,电梯值班,物流运输等。与此相结合的是急诊的洁、污物流线。污物流线主要指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有相对独立的通道。可循环利用的送入中心供应,废弃物运往院区的污物处理站。污物流线中需要考虑设置安慰间以及尸体的运出通道。洁净物品包括各类医疗器械,药品,被服等,需要从中心供应处运达。在急诊部的设计中洁、污分区,医患分离是需要着重设计的因素之一。
三甲医院多带有教学任务,医学生的数量及空间需求也应在考虑范围内,适当设置示教室、多功能室等。
二、医疗流程设计——总平面、平面设计
1.总平面设计,在医院整体规划上实现急诊病人的高效救助和转诊。
1)私家车停车位,预留足够的广场集散空间,如果有条件设计急救车辆可以直接进入抢救厅。
2)急诊部应与住院部、手术部有便捷的联系通道,如果未专门设置急诊独立的放射科和检验科,则需要与这两个科室联系紧密,同时要与后勤保障部门有通道连接,例如中心供应室、食堂等。急诊接收的意外创伤病人,需要及时输血抢救生命,因此与血库的快速联系也是必要因素。另外,门诊病人出现急症时,也需要能够直接转到急诊部门诊治。
2.医疗流程整合,目标为快速有效的周转急救病人;
1)开设专科门急诊;将急诊病人分流:妇产科、儿科门诊开设夜间门诊。设置老年病专科分流日间滞留老年患者。急诊部主要设置内科、外科及五官科。
2)在此基础上,医疗流程简化为,预检分诊,检查诊察、治疗,留观或手术、住院治疗等五个程序。(表1)
表1 急诊部医疗流程
3)预检分诊,是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的第一个流程,此过程也是解决急诊人群过剩的主要环节。将此空间临近急诊入口,统率急诊急救大厅。急诊、急救入口分开设置,统一管理。大厅候诊有厅式候诊、廊式候诊和分室候诊。另外,院区可以配置宜在急诊区外设一定面积的多功能广场,平时作为一般停车使用,急难发生时可作为临时收容区.救助更多病患,并可在需要时设立体外检查中心(如发烧筛检站)。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
4)检查诊察。此过程家属参与性很强,病人的行动路线反复,在此环节中,以医生所在诊室以及挂号收费为端头,各项检查项目房间放置在中间,将诊室、检查、收费三个功能块毗邻。
5)治疗环节,主要包括抢救、清创、洗胃、灌肠、导尿以及急诊输液等,在应对群发事故集中抢救中,现代医学要求重伤后一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和10分钟的白金抢救时间。抢救室应直通门厅,有条件时,宜直通急救车停车位,集中设置一个或按症状轻重设置成多个抢救大厅,大厅内配备处置房间。一般设置12~15个床位,抢救床每床面积不小于15平米。
6)留观/手术。轻微症状经过治疗过程就可以进入留观区进行康复或转住院部。手术在急诊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急诊绿色通道可以直达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弓二海 2013年赤峰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病谱特点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2015(02)
[2]林明路 高效与人性化——从约翰梅尔医院急诊部看美国的急诊部设计
[3]桂莉、周彬、霍正禄、杨瑞和 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6)
[4]丁华 以效率为核心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筑设计研究 重庆大学 2012(5)
[5]韩婧 基于行為心理的综合医院急诊部空间环境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011(6)
[6]张勇 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用后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6)
[7]任小琴 SOAP分诊法优化急诊科分诊管理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
摘要:首先分析三甲综合医院急诊部的功能服务对象,对其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存在群体的流线,整合急诊各部分医疗流程。将不同群体进行分流,优化流线组织,从建筑空间角度提高急诊诊疗效率。
关键词:高效;分流;整合
目前国内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普遍存在急诊中心拥堵问题,急诊大厅及走廊高峰时期人满为患,急诊床位紧张,在公共空间及走廊有加床现象。本文仅从建筑设计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急诊的诊疗效率,实现急诊部患者的高效周转。
一、研究对象及行为流线分析
医生:
急诊医生的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急救区配置全科医生,急诊区配置专科医生固定出诊;一种是急诊部配置各科医生,兼顾急诊与急救,目前许多医院采用后一种方式。这就要求两部分区域视线通达,联系便捷。
在工作空间之外,需要为医生提供休息、用餐、淋浴等值夜场所,并要与工作区域联系方便,可以迅速到达。
护士:
急诊护士主要工作为分诊和抢救。分诊护士最先接触急诊患者,对其进行基本检查,判定就诊科室和诊治区域,将危重患者护送至复苏室或抢救室实行抢救;将一般患者引导至诊室就诊。抢救区护士主要负责在急救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护士要求各个功能房间联系通畅,流线简捷。
患者:
按年龄段分为儿童、青年和老年患者。儿科一般开设独立的夜间门诊,急诊部可不予设置。青年患者主要来源于意外事故创伤,大型车辆事故或者群体中毒等事故,一般就诊时间相对较短,病人周转较快。老年患者一般为老年慢性病急性发病,病情复杂,留观时间长,陪同家属多,是急诊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诊患者来源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a.救护车送达;
b.家属陪伴到达,包括出租车及私家车到达;
c.患者自行到达或者相关联系人送达。
患者到达医院经分诊后,需要医生通过问诊及各项检查迅速的找到病因,严重的需要及时抢救,并实施手术治疗,因此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是急诊科室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要求各个检查环节也围绕缩短时间的要求具备通达性和便捷性。
家属:
家属需要就病情对医护人员进行询问,辅助患者完成包括缴费、各项检查任务,等候患者等。在建筑空间环境的处理上,缓解家属的低落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避免二次伤害。
表5 急诊病人家属流线
患者家属主要在公共空间活动,诊疗空间可以部分进入。其流线如下:(表5)、(表6)
表6 急救病人家属流线
护工及其他人员:
主要分为清扫,护理,电梯值班,物流运输等。与此相结合的是急诊的洁、污物流线。污物流线主要指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有相对独立的通道。可循环利用的送入中心供应,废弃物运往院区的污物处理站。污物流线中需要考虑设置安慰间以及尸体的运出通道。洁净物品包括各类医疗器械,药品,被服等,需要从中心供应处运达。在急诊部的设计中洁、污分区,医患分离是需要着重设计的因素之一。
三甲医院多带有教学任务,医学生的数量及空间需求也应在考虑范围内,适当设置示教室、多功能室等。
二、医疗流程设计——总平面、平面设计
1.总平面设计,在医院整体规划上实现急诊病人的高效救助和转诊。
1)私家车停车位,预留足够的广场集散空间,如果有条件设计急救车辆可以直接进入抢救厅。
2)急诊部应与住院部、手术部有便捷的联系通道,如果未专门设置急诊独立的放射科和检验科,则需要与这两个科室联系紧密,同时要与后勤保障部门有通道连接,例如中心供应室、食堂等。急诊接收的意外创伤病人,需要及时输血抢救生命,因此与血库的快速联系也是必要因素。另外,门诊病人出现急症时,也需要能够直接转到急诊部门诊治。
2.医疗流程整合,目标为快速有效的周转急救病人;
1)开设专科门急诊;将急诊病人分流:妇产科、儿科门诊开设夜间门诊。设置老年病专科分流日间滞留老年患者。急诊部主要设置内科、外科及五官科。
2)在此基础上,医疗流程简化为,预检分诊,检查诊察、治疗,留观或手术、住院治疗等五个程序。(表1)
表1 急诊部医疗流程
3)预检分诊,是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的第一个流程,此过程也是解决急诊人群过剩的主要环节。将此空间临近急诊入口,统率急诊急救大厅。急诊、急救入口分开设置,统一管理。大厅候诊有厅式候诊、廊式候诊和分室候诊。另外,院区可以配置宜在急诊区外设一定面积的多功能广场,平时作为一般停车使用,急难发生时可作为临时收容区.救助更多病患,并可在需要时设立体外检查中心(如发烧筛检站)。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
4)检查诊察。此过程家属参与性很强,病人的行动路线反复,在此环节中,以医生所在诊室以及挂号收费为端头,各项检查项目房间放置在中间,将诊室、检查、收费三个功能块毗邻。
5)治疗环节,主要包括抢救、清创、洗胃、灌肠、导尿以及急诊输液等,在应对群发事故集中抢救中,现代医学要求重伤后一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和10分钟的白金抢救时间。抢救室应直通门厅,有条件时,宜直通急救车停车位,集中设置一个或按症状轻重设置成多个抢救大厅,大厅内配备处置房间。一般设置12~15个床位,抢救床每床面积不小于15平米。
6)留观/手术。轻微症状经过治疗过程就可以进入留观区进行康复或转住院部。手术在急诊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急诊绿色通道可以直达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弓二海 2013年赤峰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病谱特点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2015(02)
[2]林明路 高效与人性化——从约翰梅尔医院急诊部看美国的急诊部设计
[3]桂莉、周彬、霍正禄、杨瑞和 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6)
[4]丁华 以效率为核心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筑设计研究 重庆大学 2012(5)
[5]韩婧 基于行為心理的综合医院急诊部空间环境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011(6)
[6]张勇 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用后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6)
[7]任小琴 SOAP分诊法优化急诊科分诊管理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