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在绘画基础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我们了解了色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之后,在作画过程中,树立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也是色彩写生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色彩写生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关键词】:色彩写生;色彩意识;整体观察;表现
引言
请注重引言的书写,引言应交待“要做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引言不计入章节编号。
色彩是绘画中流动的生命,是绘画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真切感人的强力手段,是美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是色彩寫生的关键。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想通过色彩写生练习提高绘画技能,画出优秀的作品,那是困难的。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敏锐地捕捉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色彩特点。在色彩知识的指导下,运用整体对比的方法,经过比较把色彩关系找出来。
一、强化色彩意识
色彩,似乎人人都能看见,只要是正确的眼睛,都能分辨出蓝的天、绿的叶、红的花、黄的土、白的墙…但是,在色彩写生中这还远远不够!由于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人们在不同光色环境条件下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首先了解色彩。
1.认识色彩
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当我们进行色彩写生的时候,我们运用所掌握的色彩知识,来帮助和指导我们更敏锐,更直接,更明确地观察各种因素对景物色彩的影响。19世纪光学研究的发展,则使印象派画家受到极大的启发,给他们作品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绘画中的色彩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协调,颜色组合、色调问题,在色彩运用上较之写生色彩着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的对比,主观性较强;而写生色彩也考虑物象固有色因素、色调的协调问题,但它更注重不同光照条件下物象的客观色彩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色彩色彩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还相互联系,无论是写生色彩还是装饰色彩,都各有特长又有局限性,在色彩训练中不能彼此分割,应相互渗透,才能认识色彩,体会色彩。
2.理解形体色彩
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是形与色产生的形象使我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1]
固有色就是物体的原色。严格来讲,所谓物体的原色,决定于物体表面与照射于物体的光线。因为实际上,物体的颜色都是在光线的照射、影响下产生的。
环境色是物体所处环境的颜色。比如一个苹果放在红色的衬布上,那么这块衬布的红色就是苹果的环境色;又如一个白色的碗在蓝色的盘子中,这个盘子的蓝色便是碗的环境色。
光源色是指照射于物体光线的颜色。宇宙万物因各种强弱和方向不同的光线而产生不同的色彩,而照射过来的光线会因为其颜色的差异而影响到物体的色彩变化,这里,光线的颜色就是色彩学中所讲的光源色。能发光的光源如太阳、电灯、火等,因光源不同而且受到了各种影响,所产生的色光也是千变万化的。例如,由于晴天与阴天的不同,光源色也就变化不一,山水草的色调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自然界的景物都有自身的色彩特征,物体存在于空间中,必须受到各种不同的环境色与光源色的影响,这种影响强弱不等,有的物体受环境色影响较大,有的物体多受光源色的影响。物体在光线的影响下总要分解成亮部、暗部和中间调子。一般的情况下,暗部易受环境色的影响,亮部多受光源色影响,唯有中间调子的固有色成分较多。
那么在写生过程中,客观色彩遵循怎样的变化规律呢?
3.空间色彩的变化规律
笼统地讲,就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因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色彩是置于客观空间之中的。物体的形象和各种颜色现象都遵循空间透视原理。因此色彩被我们观察到以后,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认定的它们的色彩结果,而是要附加上空间透视规律。同样一种颜色距离我们近的,其色彩相对暖一些,而距离视点远的那端色彩偏冷;同样,距离视点近的这端色彩的纯度较高,色彩鲜艳,而距离视点远的那端色彩比较灰暗。如果再将各种色彩的明度性加进去的话,那么,近处色彩在明度方面对比加强,而远处各种色彩的明度对比减弱。
由此可以概括出生活环境中色彩强弱的变化的规律:
(1)距离点越近,色彩感越强,反之则弱。
(2)原色比复色强,暖色比冷色强。
(3)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弱。
二、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与表现
从随意想象、自由作画到实物写生,要有一个过渡过程,幼儿很难适应,学龄少年,面对实物,在初期也仅是参照物,将真实的物体移到画面上,要有比照观念,也要有计算性观念,低幼儿童在计数能力未得到开发的时候,是难以胜任写生的任务。而写生能力的形成又恰是绘画能力和艺术观念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和阶段性的飞跃,因此写生能力的训练、写生观念的树立是极其重要的。
色彩写生加进了色彩认识和表现的诸种要求,如从印象色的观念向写实色的观念的转变,从固有色的偏见向条件色的认识过渡,从平涂勾勒向立体塑造方法的演进,从单纯的浓淡虚实空间的表现到色彩寒暖强弱的空间推移手法上的质的飞跃…等等,都是色彩写生超越素描写生和想象画的技法和艺术性要求的宗旨所在。在色彩写生的时候,面对着景物或人物而心中产生某种强烈的感受,这便是有着浓烈刻画欲望,这也就是“第一感受”。 当画起来以后,就要将激动人心的感受冷静下来,以各种手段和技巧想方设法去表现那第一感受。重要的是尽量保持第一感受的新鲜与生动,特别是在结束阶段,应将第一感受加以强调。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进行中间,很可能在技巧上遇到很多障碍和干扰,最后若能将自己的最初感受表现出百分之七八十来,就可能相当成功的了。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总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在色彩写生中,许多人因为不懂得整体对比的观察方法,往往总是孤立盯着局部看,画山看山,画水看水,画天看天,画地看地,画果盯果,画盆盯盆,结果每个地方的颜色似乎都看得很真切,调得很准确,可画到画面上却总是不协调,这就是因为局部观察,局部表现,各部分的色彩缺少联系和比较,这是不可能画出正确的色彩的。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大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声调和大的色彩关系,从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物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 写生一开始,就应该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画面最浓重(黑),最亮,最纯部分的色彩,使其他部分色彩的浓度及亮度、纯度等都控制在其范围之内,使画面的色彩和明度有一个统一的秩序。如果到处都鲜,或到处都重,或到处都亮,画面就缺少对比,就容易造成杂乱无章,又花又乱的效果在进行色彩比较的时候,眼睛不要死盯着想看的部分去找其色彩,而要让视线快速地,跳跃地从一处跳到另一处,在跳跃的比较中找出不同部分的色彩对比。有时为了判断A处的色彩倾向,可以把眼睛盯着邻近的B处,用视觉的余光去感觉A处的色彩倾向。
从整体到局部,是素描写生的重要原则,画色彩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依据从整体对比到局部对比的原则进行色彩的观察和写生。首先找出画面的基本色调倾向,再找出大块的明度及色彩倾向的关系,最后,再观察细节丰富微妙的色彩变化。也就是依据“比色调,比大关系,比细微变化”这样的观察步骤。
1.比色调
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也是画面整体气氛协调统一的关键。调子之间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调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画面会产生絮乱。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如早上的景物,受光面在阳光色的暖调之中,暗面受天光影响而统一于冷调之中。当冷暖调不明确或较乱,则色调也不统一。
我们知道,光源的色彩倾向是影响画面色调的最重要的因素。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每时每刻的色调都有变化,春夏秋冬、南方北方景物的色调也不相同,甚至顺光、侧光、逆光的色调气氛也不一样,室内、室外、南窗、北窗的色彩调子也有区别。利用记忆来进行对比,是观察比较色调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现了景物的色调倾向,就要记住这最初的印象,并在写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因为在作画过程中,视觉会很快疲劳、迟钝、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不少人都有“越画越糊涂”的教训,就是这个道理。
2.比大关系
这里所说的大关系主要是指整体明度层次的对比,色彩倾向的对比,整体受光、背光部分的冷暖倾向的对比等几个方面。明度对比我们通常也称之为“素描关系”。通过对比,把画面中各主要色块的明度层次由最重要到最亮大体排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在明度关系确定以后,还要注意各大色块的色彩倾向的差别。以明度近似,色相近似的色块作比较,是找出色彩微妙差别的有效方法。虽有“水天一色 [2]”这说,但只要把两者相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差异。受光,背光部分的冷暖对比,主要受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画面中所有景物,都应服从这一基本的冷暖对比关系。主源光的色彩倾向及大面积的反射光和散射光,是构成整体的冷暖对比关系的基本因素。
3.比冷暖
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色彩的主要依据。没有暖的对比,冷色也不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面,色彩的冷暖感觉是通过整体分析比较而得出的。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冷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暖色倾向。即感觉中偏红的为暖,偏蓝的为冷。
4.比细微的色彩变化
整体的对比关系是画面的最重要的对比,甚至说是画面的成败关键。但细微的色彩细节,却可以使画面更加充实,更加丰富、耐看。写生色彩的丰富性,一方面是由于物体受各种光线的照射,反射,折射,散射等的多重影响,使物体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3]”,复杂而多变。同时由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一般都不可能很彻底,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很难找到一块完全单纯的颜色,很难找到一块纯白,纯黑,纯红或纯黄的颜色。在一个色块中往往包含了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变化。在写生过程中,可以根据作业的进展情况依次组织各种类型的近似对比观察。例如,以黑色与黑色对比,白色与白色对比,暖色与暖色对比,冷色与冷色对比,类似明度的对比,类似色相的对比等等。
三、整体表现
整体表现方法一个根本原则是: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作画步骤应是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局部调整也应是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反复,不断深入。首先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把一组静物的背景与主体、一处风景的天空远景与近景等概括归纳为几大色块,抓住对象的总的感觉,构成调子的色彩因素,由浅到深,用大笔比较迅速地将大的色彩关系画出来。其次调整修改,深入刻画,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细微的变化,找出局部在整体中应处的位置,并始终以整体调子和冷暖、明暗关系来检查反光和环境光对色调的影响,又以大的色彩关系去衡量局部细节的准确度,再提炼概括。整体的观察和表现始终贯穿在作画的全过程,任何时候停下作业,画面的整体关系都应是完整的,而不能让局部明显地、孤立地跳出画面,从始至终都要在整体的大关系中表现对象,直至完成。
1.先色后形
这种表现方法有益于提高对色彩的概括能力。在理解色光的基础上,确定轮廓后,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某一物体或某一景物的色彩大关系和调子特点,完全排除细节描绘,将对象复杂的色彩和形态归纳为色块,以不同色块的明度、冷暖、面积对比构成色调。并处理好色彩中心和其它颜色的关系,组成统一的色调,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
2.对比调和
對比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段,没有对比就没有表现力。在写生中运用对比来突出形象,加强画面主题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运用各种色彩对比不定期激活画面的色彩,加强空间、距离、体积等画面效果。常用的对比方法有冷暖、明度、纯度等;而调和与对比恰是矛盾的。调的方法有主导色、同邻近色、光源色、对比色的调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和则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是对立的统一。运用时须根据主题、内容和画面效果需要有所侧重。在色彩写生中,强调对比时,要注意调和,反之也一样。因为色彩在空间中有一定的倾向性,单纯的中间状态是不大可能的。利用这一矛盾可以使画面产生生动而真实的变化统一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色彩写生是塑造形象传达感情的有利手段[4]。当然,每个满怀理想,欲在艺术园地里有所造就,获得成功的少年都必须经过由随意想象画向实物写生发展的飞跃过程,象拾级登高一样,越上写生的山岭,才能眼望封巅,向前挺进。通过写生要解决的问题,要攻克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并不向画西瓜、草莓果那么简单,那么轻巧地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是极其复杂,艰难,经过长期的甚至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孜孜不倦地通过写生手段,才能驾驭色彩艺术规律,掌握色彩艺术的奥秘。
注释:
[1] 马也《色彩基础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第1版, 第350页
[2] 李鹏程等《色彩构成》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4月 第2版,第115页
[3] 马振庆《绘画色彩表现与创意》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2月 第1版, 第78页
[4] 黄焱键《色彩知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3月 第1版 ,第201页
参考文献:
[1] 徐建融《绘画艺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2] 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3] 欧阳志等《大学色彩基础教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5月
[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南京师范大学印刷厂,1999年第1版
[5]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之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6] 杨云龙《水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7]原黎明等《水彩水粉》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年8月
[8] 刘曙光《色彩静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
[9] 安宁《色彩原理和色彩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4月
【关键词】:色彩写生;色彩意识;整体观察;表现
引言
请注重引言的书写,引言应交待“要做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引言不计入章节编号。
色彩是绘画中流动的生命,是绘画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真切感人的强力手段,是美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是色彩寫生的关键。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想通过色彩写生练习提高绘画技能,画出优秀的作品,那是困难的。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敏锐地捕捉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色彩特点。在色彩知识的指导下,运用整体对比的方法,经过比较把色彩关系找出来。
一、强化色彩意识
色彩,似乎人人都能看见,只要是正确的眼睛,都能分辨出蓝的天、绿的叶、红的花、黄的土、白的墙…但是,在色彩写生中这还远远不够!由于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人们在不同光色环境条件下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首先了解色彩。
1.认识色彩
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当我们进行色彩写生的时候,我们运用所掌握的色彩知识,来帮助和指导我们更敏锐,更直接,更明确地观察各种因素对景物色彩的影响。19世纪光学研究的发展,则使印象派画家受到极大的启发,给他们作品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绘画中的色彩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协调,颜色组合、色调问题,在色彩运用上较之写生色彩着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的对比,主观性较强;而写生色彩也考虑物象固有色因素、色调的协调问题,但它更注重不同光照条件下物象的客观色彩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色彩色彩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还相互联系,无论是写生色彩还是装饰色彩,都各有特长又有局限性,在色彩训练中不能彼此分割,应相互渗透,才能认识色彩,体会色彩。
2.理解形体色彩
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是形与色产生的形象使我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1]
固有色就是物体的原色。严格来讲,所谓物体的原色,决定于物体表面与照射于物体的光线。因为实际上,物体的颜色都是在光线的照射、影响下产生的。
环境色是物体所处环境的颜色。比如一个苹果放在红色的衬布上,那么这块衬布的红色就是苹果的环境色;又如一个白色的碗在蓝色的盘子中,这个盘子的蓝色便是碗的环境色。
光源色是指照射于物体光线的颜色。宇宙万物因各种强弱和方向不同的光线而产生不同的色彩,而照射过来的光线会因为其颜色的差异而影响到物体的色彩变化,这里,光线的颜色就是色彩学中所讲的光源色。能发光的光源如太阳、电灯、火等,因光源不同而且受到了各种影响,所产生的色光也是千变万化的。例如,由于晴天与阴天的不同,光源色也就变化不一,山水草的色调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自然界的景物都有自身的色彩特征,物体存在于空间中,必须受到各种不同的环境色与光源色的影响,这种影响强弱不等,有的物体受环境色影响较大,有的物体多受光源色的影响。物体在光线的影响下总要分解成亮部、暗部和中间调子。一般的情况下,暗部易受环境色的影响,亮部多受光源色影响,唯有中间调子的固有色成分较多。
那么在写生过程中,客观色彩遵循怎样的变化规律呢?
3.空间色彩的变化规律
笼统地讲,就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因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色彩是置于客观空间之中的。物体的形象和各种颜色现象都遵循空间透视原理。因此色彩被我们观察到以后,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认定的它们的色彩结果,而是要附加上空间透视规律。同样一种颜色距离我们近的,其色彩相对暖一些,而距离视点远的那端色彩偏冷;同样,距离视点近的这端色彩的纯度较高,色彩鲜艳,而距离视点远的那端色彩比较灰暗。如果再将各种色彩的明度性加进去的话,那么,近处色彩在明度方面对比加强,而远处各种色彩的明度对比减弱。
由此可以概括出生活环境中色彩强弱的变化的规律:
(1)距离点越近,色彩感越强,反之则弱。
(2)原色比复色强,暖色比冷色强。
(3)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弱。
二、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与表现
从随意想象、自由作画到实物写生,要有一个过渡过程,幼儿很难适应,学龄少年,面对实物,在初期也仅是参照物,将真实的物体移到画面上,要有比照观念,也要有计算性观念,低幼儿童在计数能力未得到开发的时候,是难以胜任写生的任务。而写生能力的形成又恰是绘画能力和艺术观念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和阶段性的飞跃,因此写生能力的训练、写生观念的树立是极其重要的。
色彩写生加进了色彩认识和表现的诸种要求,如从印象色的观念向写实色的观念的转变,从固有色的偏见向条件色的认识过渡,从平涂勾勒向立体塑造方法的演进,从单纯的浓淡虚实空间的表现到色彩寒暖强弱的空间推移手法上的质的飞跃…等等,都是色彩写生超越素描写生和想象画的技法和艺术性要求的宗旨所在。在色彩写生的时候,面对着景物或人物而心中产生某种强烈的感受,这便是有着浓烈刻画欲望,这也就是“第一感受”。 当画起来以后,就要将激动人心的感受冷静下来,以各种手段和技巧想方设法去表现那第一感受。重要的是尽量保持第一感受的新鲜与生动,特别是在结束阶段,应将第一感受加以强调。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进行中间,很可能在技巧上遇到很多障碍和干扰,最后若能将自己的最初感受表现出百分之七八十来,就可能相当成功的了。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总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在色彩写生中,许多人因为不懂得整体对比的观察方法,往往总是孤立盯着局部看,画山看山,画水看水,画天看天,画地看地,画果盯果,画盆盯盆,结果每个地方的颜色似乎都看得很真切,调得很准确,可画到画面上却总是不协调,这就是因为局部观察,局部表现,各部分的色彩缺少联系和比较,这是不可能画出正确的色彩的。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大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声调和大的色彩关系,从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物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 写生一开始,就应该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画面最浓重(黑),最亮,最纯部分的色彩,使其他部分色彩的浓度及亮度、纯度等都控制在其范围之内,使画面的色彩和明度有一个统一的秩序。如果到处都鲜,或到处都重,或到处都亮,画面就缺少对比,就容易造成杂乱无章,又花又乱的效果在进行色彩比较的时候,眼睛不要死盯着想看的部分去找其色彩,而要让视线快速地,跳跃地从一处跳到另一处,在跳跃的比较中找出不同部分的色彩对比。有时为了判断A处的色彩倾向,可以把眼睛盯着邻近的B处,用视觉的余光去感觉A处的色彩倾向。
从整体到局部,是素描写生的重要原则,画色彩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依据从整体对比到局部对比的原则进行色彩的观察和写生。首先找出画面的基本色调倾向,再找出大块的明度及色彩倾向的关系,最后,再观察细节丰富微妙的色彩变化。也就是依据“比色调,比大关系,比细微变化”这样的观察步骤。
1.比色调
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也是画面整体气氛协调统一的关键。调子之间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调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画面会产生絮乱。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如早上的景物,受光面在阳光色的暖调之中,暗面受天光影响而统一于冷调之中。当冷暖调不明确或较乱,则色调也不统一。
我们知道,光源的色彩倾向是影响画面色调的最重要的因素。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每时每刻的色调都有变化,春夏秋冬、南方北方景物的色调也不相同,甚至顺光、侧光、逆光的色调气氛也不一样,室内、室外、南窗、北窗的色彩调子也有区别。利用记忆来进行对比,是观察比较色调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现了景物的色调倾向,就要记住这最初的印象,并在写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因为在作画过程中,视觉会很快疲劳、迟钝、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不少人都有“越画越糊涂”的教训,就是这个道理。
2.比大关系
这里所说的大关系主要是指整体明度层次的对比,色彩倾向的对比,整体受光、背光部分的冷暖倾向的对比等几个方面。明度对比我们通常也称之为“素描关系”。通过对比,把画面中各主要色块的明度层次由最重要到最亮大体排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在明度关系确定以后,还要注意各大色块的色彩倾向的差别。以明度近似,色相近似的色块作比较,是找出色彩微妙差别的有效方法。虽有“水天一色 [2]”这说,但只要把两者相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差异。受光,背光部分的冷暖对比,主要受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画面中所有景物,都应服从这一基本的冷暖对比关系。主源光的色彩倾向及大面积的反射光和散射光,是构成整体的冷暖对比关系的基本因素。
3.比冷暖
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色彩的主要依据。没有暖的对比,冷色也不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面,色彩的冷暖感觉是通过整体分析比较而得出的。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冷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暖色倾向。即感觉中偏红的为暖,偏蓝的为冷。
4.比细微的色彩变化
整体的对比关系是画面的最重要的对比,甚至说是画面的成败关键。但细微的色彩细节,却可以使画面更加充实,更加丰富、耐看。写生色彩的丰富性,一方面是由于物体受各种光线的照射,反射,折射,散射等的多重影响,使物体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3]”,复杂而多变。同时由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一般都不可能很彻底,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很难找到一块完全单纯的颜色,很难找到一块纯白,纯黑,纯红或纯黄的颜色。在一个色块中往往包含了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变化。在写生过程中,可以根据作业的进展情况依次组织各种类型的近似对比观察。例如,以黑色与黑色对比,白色与白色对比,暖色与暖色对比,冷色与冷色对比,类似明度的对比,类似色相的对比等等。
三、整体表现
整体表现方法一个根本原则是: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作画步骤应是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局部调整也应是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反复,不断深入。首先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把一组静物的背景与主体、一处风景的天空远景与近景等概括归纳为几大色块,抓住对象的总的感觉,构成调子的色彩因素,由浅到深,用大笔比较迅速地将大的色彩关系画出来。其次调整修改,深入刻画,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细微的变化,找出局部在整体中应处的位置,并始终以整体调子和冷暖、明暗关系来检查反光和环境光对色调的影响,又以大的色彩关系去衡量局部细节的准确度,再提炼概括。整体的观察和表现始终贯穿在作画的全过程,任何时候停下作业,画面的整体关系都应是完整的,而不能让局部明显地、孤立地跳出画面,从始至终都要在整体的大关系中表现对象,直至完成。
1.先色后形
这种表现方法有益于提高对色彩的概括能力。在理解色光的基础上,确定轮廓后,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某一物体或某一景物的色彩大关系和调子特点,完全排除细节描绘,将对象复杂的色彩和形态归纳为色块,以不同色块的明度、冷暖、面积对比构成色调。并处理好色彩中心和其它颜色的关系,组成统一的色调,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
2.对比调和
對比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段,没有对比就没有表现力。在写生中运用对比来突出形象,加强画面主题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运用各种色彩对比不定期激活画面的色彩,加强空间、距离、体积等画面效果。常用的对比方法有冷暖、明度、纯度等;而调和与对比恰是矛盾的。调的方法有主导色、同邻近色、光源色、对比色的调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和则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是对立的统一。运用时须根据主题、内容和画面效果需要有所侧重。在色彩写生中,强调对比时,要注意调和,反之也一样。因为色彩在空间中有一定的倾向性,单纯的中间状态是不大可能的。利用这一矛盾可以使画面产生生动而真实的变化统一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色彩写生是塑造形象传达感情的有利手段[4]。当然,每个满怀理想,欲在艺术园地里有所造就,获得成功的少年都必须经过由随意想象画向实物写生发展的飞跃过程,象拾级登高一样,越上写生的山岭,才能眼望封巅,向前挺进。通过写生要解决的问题,要攻克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并不向画西瓜、草莓果那么简单,那么轻巧地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是极其复杂,艰难,经过长期的甚至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孜孜不倦地通过写生手段,才能驾驭色彩艺术规律,掌握色彩艺术的奥秘。
注释:
[1] 马也《色彩基础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第1版, 第350页
[2] 李鹏程等《色彩构成》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4月 第2版,第115页
[3] 马振庆《绘画色彩表现与创意》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2月 第1版, 第78页
[4] 黄焱键《色彩知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3月 第1版 ,第201页
参考文献:
[1] 徐建融《绘画艺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2] 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3] 欧阳志等《大学色彩基础教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5月
[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南京师范大学印刷厂,1999年第1版
[5]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之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6] 杨云龙《水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7]原黎明等《水彩水粉》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年8月
[8] 刘曙光《色彩静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
[9] 安宁《色彩原理和色彩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