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中职生中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中职教育作为就业准备教育,在培养市场需要的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生由于经济落后、中职教育发展落后,加之学生自身年龄较小、教育层次低等原因,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例如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适应社会综合能力较弱,而导致很多学生心理不健康。因此,加强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的加剧,中职学生中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步入社会,所以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中职教育起步晚,学校重抓教学与产出,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心理教育现状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育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无论从学校的教学条件还是招生规模,都得到了较快的提高。但是,其中职业教育起点较低的现实决定了这些发展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很薄弱,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职业教育泛高中化的倾向。这类学校的职业教育历史较短,满足职业教育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较弱,特别是实习、实训设施较差,缺少必要的技能训练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学校日常教育更多地重视课题理论教学,更多地做知识的介绍,而对于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疏漏,导致学生存在一些心理误区,缺乏健康的心理导向。纵观各个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
1、学生自律行为情绪易波动,缺乏自控能力
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不健全,存在遇事冲动,矛盾的心理和行为。他们的自理、自律能力差,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诱导。分析问题幼稚,自我评价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对集体远而避之但又对其有依赖性;要么情绪极其忧郁,行为往往走向极端。
2、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职校生就读中职学校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在初中的成绩都不是很好,迫于无奈就读职校。(2)中考失败,心灰意冷进了技校;(3)国家推出“职校减免学费、助学补助”等政策,导致很多农村的学生被这个因素吸引前来就读;(4)有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硬被家长逼进学校。综上各种原因,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成绩差,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是学习“困难户”。他们普遍对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
3、中职学生心理上自卑,承受能力差
中职学校生源特殊,来自特殊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家境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4、缺乏沟通,不善交流,人际关系不良
中职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感受,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遇事不能交流、沟通,而是自我封闭,导致人际关系不佳。这对将来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心理基础。尤其是那些貧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这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
5、缺乏学习目标,没有自我的职业规划
这一时期,职校生对外在美和娱乐、交际已经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这些变化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经常会学习目标不明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活、打扮、娱乐上。这样就会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现象。在学习上,不愿动脑,过度依赖网络,面对作业喜欢上网复制粘贴,缺乏创新性和动手能力。
6、竞争激烈,就业心理压力大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问题严重,当中职生、大专生和本科生在同一个环境中找工作时,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偏见,这些使职校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7、恋爱问题导致心理问题普遍
有些学生过早进入谈情说爱阶段,从而导致学习不专心,上课走神,神思恍惚,精神萎靡;同时会做出出格举动,过早品尝爱情禁果。由于思想单一,行动盲目,恋爱过程中的分手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出现。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压力剧增,人们普遍面临很多心理问题。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德育是不够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他们自我感觉是在社会边缘挣扎,日久月深,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研究思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有社会现实意义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中职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由于其本身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殊原因,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从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理想、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开展心理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帮助理论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心理健康的新兴职业人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他教给学生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有效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提升职业心理素质等。其次,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法、调适法、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意识,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这是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转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优化出来的一种培養学生管理能力的方法。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依赖心理,要逐步教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日常教学与思想道德中的心理疏导建设
首先,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令学生自身的品格得到提升。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因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时间较长,其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德育工作贴近实际,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普及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和就业等紧密相关的各种心理科学常识。
3、对于学生采取预防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要做好对个别有情绪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比如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障碍学生等,尤其是有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的做好危机干预工作,要求心理咨询师坚持保密、聆听、共情、非批评性四个基本原则,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提供心理关怀。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站,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职校领导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其次,各职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站,由校领导牵头,并由有管理经验,懂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组成,同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心理咨询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及时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再有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作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5、增强职校生情绪的调适及心理承受能力
职校生应深入社会实践,加强体育锻炼,磨练意志,从实践中可以塑造和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6、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来源于家庭,因此教师要通过与家长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信息,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做好心理咨询很重要。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多人的成绩并非是一直都不理想,很可能是由成长的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而导致。及时的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向家长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家长为学生创造宽松、健康、向上的环境。
7、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增强情绪调试能力
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积极发挥团委与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开展各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锻炼学生能力,开阔学生眼界。
总之,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应调动教职员工积极的良好情商,形成教育合力,引领学生在优化组合的教育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愉快、幸福、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关键字]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的加剧,中职学生中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步入社会,所以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中职教育起步晚,学校重抓教学与产出,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心理教育现状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育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无论从学校的教学条件还是招生规模,都得到了较快的提高。但是,其中职业教育起点较低的现实决定了这些发展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很薄弱,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职业教育泛高中化的倾向。这类学校的职业教育历史较短,满足职业教育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较弱,特别是实习、实训设施较差,缺少必要的技能训练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学校日常教育更多地重视课题理论教学,更多地做知识的介绍,而对于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疏漏,导致学生存在一些心理误区,缺乏健康的心理导向。纵观各个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
1、学生自律行为情绪易波动,缺乏自控能力
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不健全,存在遇事冲动,矛盾的心理和行为。他们的自理、自律能力差,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诱导。分析问题幼稚,自我评价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对集体远而避之但又对其有依赖性;要么情绪极其忧郁,行为往往走向极端。
2、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职校生就读中职学校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在初中的成绩都不是很好,迫于无奈就读职校。(2)中考失败,心灰意冷进了技校;(3)国家推出“职校减免学费、助学补助”等政策,导致很多农村的学生被这个因素吸引前来就读;(4)有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硬被家长逼进学校。综上各种原因,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成绩差,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是学习“困难户”。他们普遍对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
3、中职学生心理上自卑,承受能力差
中职学校生源特殊,来自特殊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家境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4、缺乏沟通,不善交流,人际关系不良
中职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感受,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遇事不能交流、沟通,而是自我封闭,导致人际关系不佳。这对将来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心理基础。尤其是那些貧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这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
5、缺乏学习目标,没有自我的职业规划
这一时期,职校生对外在美和娱乐、交际已经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这些变化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经常会学习目标不明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活、打扮、娱乐上。这样就会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现象。在学习上,不愿动脑,过度依赖网络,面对作业喜欢上网复制粘贴,缺乏创新性和动手能力。
6、竞争激烈,就业心理压力大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问题严重,当中职生、大专生和本科生在同一个环境中找工作时,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偏见,这些使职校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7、恋爱问题导致心理问题普遍
有些学生过早进入谈情说爱阶段,从而导致学习不专心,上课走神,神思恍惚,精神萎靡;同时会做出出格举动,过早品尝爱情禁果。由于思想单一,行动盲目,恋爱过程中的分手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出现。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压力剧增,人们普遍面临很多心理问题。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德育是不够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他们自我感觉是在社会边缘挣扎,日久月深,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研究思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有社会现实意义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中职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由于其本身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殊原因,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从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理想、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开展心理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帮助理论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心理健康的新兴职业人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他教给学生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有效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提升职业心理素质等。其次,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法、调适法、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意识,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这是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转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优化出来的一种培養学生管理能力的方法。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依赖心理,要逐步教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日常教学与思想道德中的心理疏导建设
首先,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令学生自身的品格得到提升。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因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时间较长,其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德育工作贴近实际,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普及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和就业等紧密相关的各种心理科学常识。
3、对于学生采取预防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要做好对个别有情绪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比如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障碍学生等,尤其是有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的做好危机干预工作,要求心理咨询师坚持保密、聆听、共情、非批评性四个基本原则,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提供心理关怀。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站,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职校领导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其次,各职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站,由校领导牵头,并由有管理经验,懂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组成,同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心理咨询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及时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再有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作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5、增强职校生情绪的调适及心理承受能力
职校生应深入社会实践,加强体育锻炼,磨练意志,从实践中可以塑造和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6、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来源于家庭,因此教师要通过与家长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信息,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做好心理咨询很重要。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多人的成绩并非是一直都不理想,很可能是由成长的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而导致。及时的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向家长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家长为学生创造宽松、健康、向上的环境。
7、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增强情绪调试能力
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积极发挥团委与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开展各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锻炼学生能力,开阔学生眼界。
总之,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应调动教职员工积极的良好情商,形成教育合力,引领学生在优化组合的教育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愉快、幸福、健康成长、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