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言品析重点,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赛课,执教四年级上册《雾凇》一课。我与两位教师一同参与了这次备课,就现如今“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下面我结合这节课中的语言品析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段回顾:
  (第一次试教第三个自然段)
  师:作者是怎样把雾凇遇冷凝结写具体的?请大家品味词语读一读第二节,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
  师:同学们品味着这样的词语,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再去有感情读一读。
  师:谁来读?
  (生朗读。)
  师:你特别注意读好了“淹没、模糊”,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些词表现了雾气的大。
  师: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两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我记得以前下雾,连面对面两人的脚尖都看不见了。
  师:是啊,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笼罩”,像这样把一切都罩在其中,就是笼罩。
  师:谁来读下面一句?
  (生朗读。)
  师: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轻轻地、柔柔地?为什么你的眼中充满向往?
  生:因为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师:渐渐、轻轻、慢慢这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用了一个轻轻,还要加上一个慢慢?
  这个环节,教者的流程是这样的:学生自由品读——学生汇报朗读——品悟关键词感受雾大——比较慢慢、轻轻、渐渐三个词,感受雾凇形成的奇妙。
  在以往的课堂中对于文本的品读我们常常安排这样的环节:默读××段,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思考,有收获了就在这些语句的旁边写写自己的收获。然后再进行交流,学生说到哪教师就点拨到哪。上述教学片段就是运用的这种品读方式,这样的品读其实是一种散读,常常让老师力不从心,什么都抓,什么都讲,感觉没有主心骨。什么都讲等于不讲,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如果仍旧这样进行,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定陷入费事、低效的陷阱中,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吃力,而且看不到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教学的目标更明确、教学的重点更突出、本着目标突出,重点突出的原则,教学环节有了以下调整。
  教学片段回顾:
  (第二次试教第三自然段)
  师: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雾凇形成的过程怎样?
  生:雾凇形成的过程很缓慢,很柔和。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觉到的?
  生: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老师发现你在朗读时不自觉地突出了“渐渐、慢慢、轻轻”这三个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这三个词表现了雾凇形成的速度慢。
  师:老师把这三个词去掉,你再读读,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去掉后就不能表现雾凇形成的速度慢了。
  生:这样就不能表现雾凇形成时的轻盈。
  师:你们看,作者在前一句用上了一个“渐渐”而后一句不但用上了“慢慢”,而且加上了一个“轻轻”,再去读读这两句,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加了一个轻轻,不仅把雾凇的慢表现出来了,而且让我们感觉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不经意间就将万物装扮得特别神奇。
  师:说得真好,听老师来读这句。(师范读。)
  师:这种变化是如此地不易被察觉,简直是轻不可闻。谁也这样来读读?
  (生朗读。)
  (再读。)
  学生齐读整层。
  这个片段中教者的环节很简单:整体感受—抓“慢慢、轻轻、渐渐”感受雾凇形成的奇妙—朗读表达。
  和上面的片段比较后很容易发现,后一片段舍弃了表现雾气浓的词语的品析,将时间节省下来引导学生品析“慢慢、轻轻、渐渐”三个词语。而且重拳敲打:先去掉这三个词读,品悟雾凇形成过程之慢;加上“轻轻”再读,品悟雾凇形成过程之神;最后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通过这三个词语的品析,不但掌握了雾凇的特点,还习得了品悟词语的方法。
  前后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教师必须学会做加减法。
  首先,目标定位准确。即减去细枝末节,紧抓文本独特语言形式。
  教师在课前需要对语言品析的重点进行预设,确定哪些词句需要重拳敲打?哪些句式需要反复推敲?特别要关注的是教材本身那些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而对于一些细枝末节该舍弃就舍弃,将课堂的空间留出来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品析。
  其次,过程扎实有效体现在语言品析多角度多层次。
  品悟语言的方法是多样的,不管怎样都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应先让学生整体读、整体感受,接着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重点比较品析句子中关键词语或典型的句式表达。这样语言训练的过程才能扎实,如果一节课重点训练一种表达方式,那么一个星期下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以掌握多少语言表达形式,这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最后,朗读训练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语文课应该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为整节课的经。那么读什么?怎样读?读的形式是什么?这都需要教师思考。朗读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即读文章的精彩之处、精妙之处。而且对这些精彩之处应反复读、深入读:初读说感受,精读品词句,再读表感情。
  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聚焦汇点深入引导,不断追问,不停叩击学生的心灵,将一点放大,作深读细研透,点燃学生的激情。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能更好地突破农村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给农村语文教育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为了更好地在农村教育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策略:目标明确,切勿盲目随意;夯实环节,力戒流于形式;开放适度,避免教条主义;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由于学生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生活圈子狭窄,写作缺乏材料,加之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1.“读、写是语文的两翼。”这句
摘 要: 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也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牵移能力的提高。文章从填空补白、练笔明理、合理想象、有向开放四个方面阐释了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让阅读焕发出光彩和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 写 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养。据此理念,我回顾自己从教的阅读课堂,做
初中语文学科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一条给语文课堂引来源头的清渠,是一条言之成理、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佳途径,是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越走越宽广的康庄大道。  “主体参与”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反映了实践论的观点,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了崭新的学生观、质量观。它的观念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    (一)用新的教育思想替换教师头脑中原有的陈旧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领悟新课标的精神。我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读”中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读”尤为重要,读是基础。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