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能更好地突破农村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给农村语文教育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为了更好地在农村教育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策略:目标明确,切勿盲目随意;夯实环节,力戒流于形式;开放适度,避免教条主义;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策略
新课改给农村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农村教学带来了更大、更灵活、更富弹性的空间。尤其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能更好地突破农村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给农村的语文教育带来一次新的革命。但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教条、机械地照搬照用,那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应在突出综合性的同时加强引导,避免盲目综合、无序综合。
一、目标明确,切勿盲目随意
“综”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合里学语文、用语文,在运用中提高语文的能力,教师就应加强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有所侧重。例如,农村中学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普遍较强,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故而应着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农村红白喜事、店铺开张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十多幅,有的学生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堂屋侧门联“幸有素餐娱雅客,无珍味宴嘉宾”;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学生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等。我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很多学生信手拈来,过过农村“小秀才”的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尤其适合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习辨别是非曲直,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在具体施行时,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盲目随意,使农村的孩子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综合,在灵活生动的综合中提高,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二、夯实环节,力戒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丰富了农村中学原有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渠道,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根据以往的教改实践,在农村中学实施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综合性学习中,一定要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开放适度,避免教条主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带来了语文学习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语文学习的革命,它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各个学校既有选择的空间,又有创造的余地。但在实施过程中切忌“一刀切”而走入“教条主义”的误区。例如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4点要求,没有哪条是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也没有固有的框架、模式。学生在活动后有丰硕的成果,固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更值得关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何?感情是否投入?合作情况怎样?处理事物都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有没有科学、严谨、诚实的态度?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他们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我们在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以有利于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
神、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富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四、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这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是瞬息可成、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为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
以往的语文教学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中,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一定比城里的孩子差,特别是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还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例如,在进行“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引领学生关注自然,体悟自然,在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当然,要想真正发挥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回家查资料受条件限制,学校设备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灿烂夺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策略
新课改给农村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农村教学带来了更大、更灵活、更富弹性的空间。尤其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能更好地突破农村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给农村的语文教育带来一次新的革命。但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教条、机械地照搬照用,那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应在突出综合性的同时加强引导,避免盲目综合、无序综合。
一、目标明确,切勿盲目随意
“综”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合里学语文、用语文,在运用中提高语文的能力,教师就应加强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有所侧重。例如,农村中学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普遍较强,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故而应着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农村红白喜事、店铺开张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十多幅,有的学生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堂屋侧门联“幸有素餐娱雅客,无珍味宴嘉宾”;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学生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等。我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很多学生信手拈来,过过农村“小秀才”的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尤其适合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习辨别是非曲直,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在具体施行时,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盲目随意,使农村的孩子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综合,在灵活生动的综合中提高,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二、夯实环节,力戒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丰富了农村中学原有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渠道,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根据以往的教改实践,在农村中学实施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综合性学习中,一定要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开放适度,避免教条主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带来了语文学习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语文学习的革命,它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各个学校既有选择的空间,又有创造的余地。但在实施过程中切忌“一刀切”而走入“教条主义”的误区。例如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4点要求,没有哪条是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也没有固有的框架、模式。学生在活动后有丰硕的成果,固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更值得关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何?感情是否投入?合作情况怎样?处理事物都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有没有科学、严谨、诚实的态度?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他们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我们在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以有利于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
神、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富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四、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这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是瞬息可成、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为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
以往的语文教学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中,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一定比城里的孩子差,特别是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还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例如,在进行“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引领学生关注自然,体悟自然,在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当然,要想真正发挥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回家查资料受条件限制,学校设备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