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插图既美化了教材,又再现了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插图,学生能从直观的图示中接受知识的教育,悟出其中的道理,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起到辅助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运用插图实效
翻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本,随处可见一幅或多幅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既美化了教材,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教学内容,与文字一起共同建构了课程教材。这样既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又能更直观地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获取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灵活运用这些插图,真正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一、运用插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与学生群体氛围的总和。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活泼好动,为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当中,我巧妙地运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一课时,我将书上的与学生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图呈现给孩子们,并提出“你知道怎样称呼他们吗?”这样的问题。这时学生很感兴趣,都纷纷举手,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孩子们就能轻松地了解家庭的伦理关系及血缘关系。
一幅简单的插图,再现了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我巧妙运用插图来导入新课,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情境,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学生很快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教材中所运用的插图往往与教学的重难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并作为解读重难点的突破口,将插图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执教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大面积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道路损毁”、“堰塞湖险情”三张插图,学生自然想到发生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当时,汶川的学校大量的校舍倒塌,很多学生被这大自然的灾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然后我出示“台风”、“滑坡”、“火山”、“干旱”的插图,学生认识了其它自然灾害,同时明白: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我们要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和互救的方法。因此,在执教“灾害中的救助”时的教学重点设为: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救的方法,形成科学逃生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图按在高层楼里、在影剧院、体育馆处、在室外三个方面,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学生借助插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就一目了然。因此,灵活运用插图辅助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插图说话激发兴趣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一种对话的文本,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在教学时我不是让学生一幅幅地看,一幅幅地讲,而是让学生和图中的孩子进行对话,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图中的场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春天来了”一课,教材中有多幅插图,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插图并思考: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看到冰雪融化了,小草绿了;有的说看到柳树发芽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了;还有的说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等。这样,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了求知欲,击中了孩子们求知的兴奋点,孩子们不仅说出了图中的景物,还展开想象,以急切的心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使用插图表演导之以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角色扮演就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对于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去体验、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来获得。教师让学生以图为例,进行角色扮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角色转换产生一种真切的感受,同时加深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执教《学会相处》一课时,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描述了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图一:爸爸出差回家,给“我”和弟弟带回了玩具,爸爸给我了一辆小汽车,给弟弟一架飞机,“我”高兴坏了,弟弟皱起了眉头。
图二:小青过生日时,妈妈把生日蛋糕分给哥哥和妹妹,妹妹觉得哥哥的生日蛋糕好像比自己的大,不高兴了。
第一幅图要求给他们出出主意,第二幅图要求给故事编个结尾,表演一下。
我就让学生从这两幅图中选择一幅进行表演。学生非常积极,找搭档,设计对话、动作等,还有学生邀请我一起参加他们的表演。整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不仅为书中的小朋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在体验中悄然形成了良好的品德行为。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其中的插图更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情境”的再现,反映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有效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图,就能使静止、无声的插图灵动起来,焕发出精彩的活力,在激活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邮编:400700;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邮寄地址:重庆市北碚区龙凤三村77号2单元13-1;电话:023-86037395、13883863992;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课堂运用插图实效
翻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本,随处可见一幅或多幅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既美化了教材,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教学内容,与文字一起共同建构了课程教材。这样既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又能更直观地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获取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灵活运用这些插图,真正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一、运用插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与学生群体氛围的总和。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活泼好动,为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当中,我巧妙地运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一课时,我将书上的与学生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图呈现给孩子们,并提出“你知道怎样称呼他们吗?”这样的问题。这时学生很感兴趣,都纷纷举手,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孩子们就能轻松地了解家庭的伦理关系及血缘关系。
一幅简单的插图,再现了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我巧妙运用插图来导入新课,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情境,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学生很快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教材中所运用的插图往往与教学的重难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并作为解读重难点的突破口,将插图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执教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大面积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道路损毁”、“堰塞湖险情”三张插图,学生自然想到发生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当时,汶川的学校大量的校舍倒塌,很多学生被这大自然的灾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然后我出示“台风”、“滑坡”、“火山”、“干旱”的插图,学生认识了其它自然灾害,同时明白: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我们要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和互救的方法。因此,在执教“灾害中的救助”时的教学重点设为: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救的方法,形成科学逃生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图按在高层楼里、在影剧院、体育馆处、在室外三个方面,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学生借助插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就一目了然。因此,灵活运用插图辅助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插图说话激发兴趣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一种对话的文本,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在教学时我不是让学生一幅幅地看,一幅幅地讲,而是让学生和图中的孩子进行对话,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图中的场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春天来了”一课,教材中有多幅插图,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插图并思考: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看到冰雪融化了,小草绿了;有的说看到柳树发芽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了;还有的说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等。这样,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了求知欲,击中了孩子们求知的兴奋点,孩子们不仅说出了图中的景物,还展开想象,以急切的心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使用插图表演导之以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角色扮演就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对于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去体验、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来获得。教师让学生以图为例,进行角色扮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角色转换产生一种真切的感受,同时加深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执教《学会相处》一课时,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描述了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图一:爸爸出差回家,给“我”和弟弟带回了玩具,爸爸给我了一辆小汽车,给弟弟一架飞机,“我”高兴坏了,弟弟皱起了眉头。
图二:小青过生日时,妈妈把生日蛋糕分给哥哥和妹妹,妹妹觉得哥哥的生日蛋糕好像比自己的大,不高兴了。
第一幅图要求给他们出出主意,第二幅图要求给故事编个结尾,表演一下。
我就让学生从这两幅图中选择一幅进行表演。学生非常积极,找搭档,设计对话、动作等,还有学生邀请我一起参加他们的表演。整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不仅为书中的小朋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在体验中悄然形成了良好的品德行为。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其中的插图更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情境”的再现,反映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有效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图,就能使静止、无声的插图灵动起来,焕发出精彩的活力,在激活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邮编:400700;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邮寄地址:重庆市北碚区龙凤三村77号2单元13-1;电话:023-86037395、13883863992;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