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種瑕疵,3种“味道”
你看过那些唯美的老照片吗?有没有对它们独特的画面效果印象深刻?又有没有想过,为何会老镜头与胶片的成像与现在的相机有诸多不同?
要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老镜头都不如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镜头。这并不是否定老镜头的存在意义和使用价值,而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基础,也是客观事实。毕竟人类在镜头光学领域是一直进步的,一项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塑造了如今强悍的单反和微单镜头群。
但这种进步并不意味着“正确”。因为摄影并非一门科学,而是一项艺术。对于艺术来说,有时“残缺才是美”。
接下来我们要向你讲述的,就是造就老镜头“味道”的几种成像瑕疵。你会发现它们大多要归因于过去镜头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完美,但这种不完美也造就了与今天镜头截然不同的成像风格。
朦胧的美,球面像差
如果你看过一些老电影,比如《公民凯恩》,就会发现在其中的一些特写画面中,人物的面部泛着柔和的光泽。当我们使用一些老镜头或现在的大光圈镜头拍摄时,也会在光圈全开时看到这种现象。
这种物体边缘蒙上一层光晕,看起来对比度很低,细节也不够锐利的情况,就是镜头的球面像差(简称球差)没有得到很好校正的结果。也就是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并没有汇聚到感光元件上的某一点,而是有一部分被分散到了这个点的周围。简言之,这种光学瑕疵会让物体,特别是被光学照亮的高光物体产生亮边。
这显然应该算是一种成像问题,但有趣的是,在最新发布的佳能微单镜头RF100mmF2.8 L MACRO IS USM上,我们看到了控制球面像差的控制环——用户可以选择增大这一像差,而不是完全消除它。可见就算是影像厂商,也对如今千篇一律的高清晰、高对比画面有些厌烦了。
流心蛋挞与螺旋散景
球面像差除了会造成画面的朦胧感,还会影响背景虚化时的效果。也就是会让背景产生柔和而带有旋转的散景,焦外光斑的二线性也将会更加明显。
所谓二线性,可以近似理解为虚化大光斑的边缘亮而中心暗。二线性越强,光斑的边缘就越亮越明显。当然,与会产生“甜甜圈”虚化的折返镜头相比,普通老镜头的二线性顶多会虚出一个个“流心蛋挞”。
与二线性相比,因球差导致的螺旋撞背景光斑也是老镜头的一大特色。有些老镜头的卖点甚至就是螺旋焦外,比如我们过去曾经介绍过的著名的蔡司Biotar 58mm F2。
眩光与鬼影,镀膜局限
与球差一样,现代镜头拼了命地通过提升光学设计和镀膜技术来抑制逆光时的鬼影和眩光。但仔细想想,当我们面对太阳时,眼睛会不自觉地眯起来,眼中也会出现强烈的光晕——这与镜头眩光带来的那种明亮感非常接近。
因此在很多复古风格的电影和摄影作品中,我们都会见到画面中刻意保留甚至故意营造强烈的眩光和鬼影效果。事实上,当一连串彩色鬼影点缀在画面中,有时是可以加强视觉冲击力的。
只要“味道”,不要瑕疵
或许你会觉得刚刚看到的“瑕疵”很美丽,但也要留心,这些瑕疵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带来所谓的镜头“味道”。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将会破坏画面的和谐。
与前面所讲的3种情况相对应,我们在这里也会讲述当你想获得老镜头的“味道”时,可能出现的3个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画面的“味道”是应该由摄影师去选择的,并且是要根据画面内容来选择的,而不是先有味道再有照片。那样将会让摄影人失去对画面的掌控,而被镜头的成像牵着鼻子走。
关于球面像差——镜头的年与代
前文已经提到,越是古老的镜头,往往球面像差就越严重。特别是那些F1.4、F1.2甚至更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在全开光圈时,一些老镜头的朦胧感会过于强烈,导致清晰度大大受损。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过强的朦胧感,那么一方面可以尝试收缩1-2挡光圈来拍摄,另一方面可以在购买时选择不那么古老的型号或老型号在末期生产的镜头。
比如在本文即将登场的镜头中,奥林巴斯早期的M50mmF1.4在全开光圈时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柔化效果,而后期的OM50mm F1.4则不会如此明显。
关于色彩——选对机型与模式
对于本文主要讲解的复古风格来说,焦外成像与画面整体的色调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模拟胶片成像风格的彩色或黑白画面,更能彰显老镜头的独特“味道”。
在机身的选择上,如果预算充裕,那么徕卡的M系列相机值得一试。因为这些机型无论彩色还是黑白模式,其画面效果都相当具有“胶片味儿”。
在昂贵的徕卡之外,富士的无反相机同样值得推荐。因为作为胶片生产者,富士积累了丰富的色彩方案。在最新的机型上有多达18种胶片模拟模式,其中很多都是根据传统胶片的成像风格打造的。
关于光线——控制眩光的大小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即使我们是在讨论制造眩光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但也不要过于随意地直接让镜头对着光源,特别是对那些早期镀膜技术比较落后,甚至没有镀膜的所谓“白头”。
使用侧逆光,随时观察眩光、鬼影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避免它们范围过大或是盖住人物。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安装上镜头的遮光罩,或是用一只手在镜头前适当遮挡,来降低眩光的范围和亮度。
旋焦宗师——蔡司Biiotar 58mm F2
蔡司Biotar系列镜头有多个版本,其中的58mm F2在二手市场上比较划算,价格在千元左右。这款镜头可以转接到如今多数微单相机上使用,在全开光圈时锐度一般,但是螺旋状的焦外很有特点。与它相似,由俄罗斯泽尼特模仿Biotar镜头生产的Helios系列镜头也可以考虑,具有相同的旋焦散景效果。并且由于后者有很多近代產品,在锐度方面要比早期的Biotar稍好一些。
巅峰颜值——徕卡Summiitar 5cm F2
如果你希望在拍出复古“味道”的同时还拥有极高的颜值,那么二手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徕卡Summitar 5cm F2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款镜头采用了古典的沉胴式设计,金属质感十分强烈,与之配套的四页挡板式遮光罩同样极具复古气息。在成像方面,Summitar 5cm F2的锐度和色彩都比Biotar更出色,焦外亦极为古典。但是逆光时容易出现严重的眩光,需要注意规避。
柔美的大光圈——佳能FL 58mm F11.2
这是一支发布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镜头,当时佳能单反相机使用的还是今天看来非常原始的FL卡口。这支镜头的二手售价通常在1000元左右。58mm的焦距和F1.2大光圈让它很适合拍摄人像,当然在全开光圈时画面的锐度并不算好,也有一些紫边。但它的特点是整个画面的柔和感和F1.2带来的极浅景深,以及比旁轴镜头更近的对焦距离(佳能为0.6m,早期旁轴镜头多为1m)。
硬焦外与柔氛围——奥林巴斯M/OM-System 50mm F1.4
与佳能相比,这支奥林巴斯老镜头的球面像差更为严重。这带来了全开光圈时极为朦胧的画面,和二线性更强的虚化光斑。它在收缩光圈至F2后反差和锐度会大幅提升。作为不到千元的镜头,它的成像特点非常值得玩味。
画质有高低,风格无定式
毫无疑问,今天在产的多数镜头在画质方面完胜过去的老镜头。但高画质不能带给你的,是独特的风格。我们并不想让大家都去用老镜头,只是想向你展示另一种可能。在容易人云亦云的当下,这种个性会愈加显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