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螺旋CT在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并接受囊肿剔除术治疗,同时术后被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35例及卵巢囊腺癌1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CT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本组试验的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在病理分型方面,浆液性较多,卵巢囊腺瘤中浆液性患者24(68.57 %)例,卵巢囊腺癌患者中浆液性患者6(60.00 %)例。结论: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特征各具特点,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共同性,在了解患者临床体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CT指标,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断,螺旋CT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卵巢囊腺瘤;囊腺癌;鉴别诊断;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其扫描的效果日益优化。其中螺旋CT已经成为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本组试验对螺旋CT在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35例卵巢囊腺瘤及10例卵巢囊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卵巢囊腺瘤患者的年龄在25—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1±1.67)岁,卵巢囊腺癌患者的年龄在26—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6±1.62)岁,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体征、症状、影像学扫描,确诊为卵巢囊腺癌或卵巢囊腺肿瘤,同时患者均由病理证实。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月经失调、下腹坠痛、盆腔、腹腔有肿块,部分患者存在陰道出血的现象,仅有少数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病理分型方面,I型患者26例,IIa型患者8例,IIb型患者6例,III型5例。
1.2 方法
在本组试验中,主要采用的仪器是双排螺旋CT(PHIL.IPS MX4000 Dual)扫描仪,将其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为180 mA,层厚为8.0 mm,层距为8.0 mm,螺距为0.877:1,将图像重建矩阵设为256 X 256,显示矩阵512 X512。扫描的主要方法如下:患者处于仰卧状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平扫,采用高压注射器,低肘部进行静脉注射射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100 ml,将静脉注射的速度控制为3.8 ml/s,在对其注射30 s和60 s时间点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将扫描的图像传至PHILIPS配套工作站,并对其进行重建,同时,对扫描图像中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形态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记录增强扫描的CT值。
1.3 统计学统计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格,采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分型
在本组试验的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在病理分型方面,浆液性较多,卵巢囊腺瘤中浆液性的患者有24例,所占比例为68.57 %,卵巢囊腺癌患者中浆液性的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60.00 %。
2.2 CT特征与卵巢囊腺瘤病理分型分析
对于粘液性卵巢囊腺瘤与粘液性卵巢腺瘤患者,其在瘤体边缘、瘤体形态、投影密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T表现,其黏液性瘤体,以多房为主,其边缘的投影密度较低,浆液性和黏液性卵巢囊腺瘤患者的CT值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性和黏液性卵巢囊腺瘤患者瘤体直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1 。
3 讨论
当前卵巢囊腺肿瘤属于卵巢上皮性肿瘤,可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对于良性肿瘤而言,其被称为卵巢囊腺瘤,多数属于囊性。恶性肿瘤即是卵巢囊腺癌,其以实性为主。通过对当前卵巢腺肿瘤和囊腺癌的发病率进行调查,显示其已经居于各种原发性卵巢肿瘤之首[1-2]。卵巢囊腺瘤有不同的分型,根据瘤体内容的物的形态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浆液性、黏液性,两种分型均可由良性变为癌症。根据组织学的病理学特征,可将卵巢囊腺肿瘤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良性、恶性、交界性。对于交界性腺瘤,认为其主要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其具有恶化潜能的瘤体。在卵巢囊腺瘤由良性转向恶性的过程中,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3-4]。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与内容物形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本组实验组哄,卵巢癌与卵巢囊腺瘤病理分型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试验中,以浆液性为主。根据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可将卵巢腺肿瘤分为以下三种形态,即I型、II型、III型,其中I型卵巢腺肿瘤主要为全囊性病变,III型卵巢腺肿瘤主要为全实性病变,II型卵巢腺肿瘤属于混合型,其中IIa型主要为囊性,IIb型主要为实性[5]。通过对黏液性囊腺瘤、及浆液性囊腺瘤的瘤体及CT值对比,其中黏液性囊腺瘤的瘤体体积偏大,增强CT值一般高于浆液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范新华,吴国森,许祖辉等.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MPR重建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541-1545.
[2] 裴长志.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3):355-357.
[3]窦丽娜,徐青,施海彬. 卵巢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H}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01):135-138.
[4]张智栩,高剑波,张永高. 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31例多层CT诊断[J].{H}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6(01):143-145.
[5]喻骏,崔喜民,孙戈新等.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病理对照[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2):961-963.
【摘要】目的:螺旋CT在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并接受囊肿剔除术治疗,同时术后被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35例及卵巢囊腺癌1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CT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本组试验的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在病理分型方面,浆液性较多,卵巢囊腺瘤中浆液性患者24(68.57 %)例,卵巢囊腺癌患者中浆液性患者6(60.00 %)例。结论: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特征各具特点,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共同性,在了解患者临床体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CT指标,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断,螺旋CT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卵巢囊腺瘤;囊腺癌;鉴别诊断;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其扫描的效果日益优化。其中螺旋CT已经成为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本组试验对螺旋CT在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35例卵巢囊腺瘤及10例卵巢囊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卵巢囊腺瘤患者的年龄在25—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1±1.67)岁,卵巢囊腺癌患者的年龄在26—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6±1.62)岁,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体征、症状、影像学扫描,确诊为卵巢囊腺癌或卵巢囊腺肿瘤,同时患者均由病理证实。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月经失调、下腹坠痛、盆腔、腹腔有肿块,部分患者存在陰道出血的现象,仅有少数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病理分型方面,I型患者26例,IIa型患者8例,IIb型患者6例,III型5例。
1.2 方法
在本组试验中,主要采用的仪器是双排螺旋CT(PHIL.IPS MX4000 Dual)扫描仪,将其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为180 mA,层厚为8.0 mm,层距为8.0 mm,螺距为0.877:1,将图像重建矩阵设为256 X 256,显示矩阵512 X512。扫描的主要方法如下:患者处于仰卧状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平扫,采用高压注射器,低肘部进行静脉注射射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100 ml,将静脉注射的速度控制为3.8 ml/s,在对其注射30 s和60 s时间点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将扫描的图像传至PHILIPS配套工作站,并对其进行重建,同时,对扫描图像中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形态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记录增强扫描的CT值。
1.3 统计学统计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格,采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分型
在本组试验的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在病理分型方面,浆液性较多,卵巢囊腺瘤中浆液性的患者有24例,所占比例为68.57 %,卵巢囊腺癌患者中浆液性的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60.00 %。
2.2 CT特征与卵巢囊腺瘤病理分型分析
对于粘液性卵巢囊腺瘤与粘液性卵巢腺瘤患者,其在瘤体边缘、瘤体形态、投影密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T表现,其黏液性瘤体,以多房为主,其边缘的投影密度较低,浆液性和黏液性卵巢囊腺瘤患者的CT值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性和黏液性卵巢囊腺瘤患者瘤体直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1 。
3 讨论
当前卵巢囊腺肿瘤属于卵巢上皮性肿瘤,可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对于良性肿瘤而言,其被称为卵巢囊腺瘤,多数属于囊性。恶性肿瘤即是卵巢囊腺癌,其以实性为主。通过对当前卵巢腺肿瘤和囊腺癌的发病率进行调查,显示其已经居于各种原发性卵巢肿瘤之首[1-2]。卵巢囊腺瘤有不同的分型,根据瘤体内容的物的形态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浆液性、黏液性,两种分型均可由良性变为癌症。根据组织学的病理学特征,可将卵巢囊腺肿瘤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良性、恶性、交界性。对于交界性腺瘤,认为其主要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其具有恶化潜能的瘤体。在卵巢囊腺瘤由良性转向恶性的过程中,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3-4]。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与内容物形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本组实验组哄,卵巢癌与卵巢囊腺瘤病理分型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试验中,以浆液性为主。根据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可将卵巢腺肿瘤分为以下三种形态,即I型、II型、III型,其中I型卵巢腺肿瘤主要为全囊性病变,III型卵巢腺肿瘤主要为全实性病变,II型卵巢腺肿瘤属于混合型,其中IIa型主要为囊性,IIb型主要为实性[5]。通过对黏液性囊腺瘤、及浆液性囊腺瘤的瘤体及CT值对比,其中黏液性囊腺瘤的瘤体体积偏大,增强CT值一般高于浆液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范新华,吴国森,许祖辉等.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MPR重建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541-1545.
[2] 裴长志.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3):355-357.
[3]窦丽娜,徐青,施海彬. 卵巢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H}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01):135-138.
[4]张智栩,高剑波,张永高. 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31例多层CT诊断[J].{H}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6(01):143-145.
[5]喻骏,崔喜民,孙戈新等.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病理对照[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2):96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