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徜徉染墨香 海量阅读促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课程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知识承接作用,它不断渗透着中华语言文化和文学知识。针对小学生来说,积极引导小学生海量阅读极为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性思维认知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推进海量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使阅读成为必需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读书漂流 经典诵读 阅读评价 海量阅读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笔者以“语文主题学习研究促阅读效率提升”为主题,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倾力开展“书香班级”建设,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推进学生海量阅读。
  一、读书漂流飘书香
  笔者在班上开展“漫游书香百草园”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学生诵读精品书籍,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学初,笔者首先选拔并培训班级图书管理员一至两名,并制订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接着带领本班图书管理员负责到图书室选借图书,指导本班图书管理员将所借图书按要求登记造册,然后将图书管理员职责、班级借阅制度装订成册,再交班级图书管理员保管,并按“同桌漂流一小组漂流一大组漂流”的漂流方法传阅图书;同时在班级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的好书交换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期间,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读后感评比”等学生所喜爱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而今,全班处处弥漫着幽幽书香,读书的气氛久盛不衰。
  二、经典诵读育品位
  每周二、周四下午班务处理前15分钟是经典诵读时间。笔者以传承国学、弘扬国粹的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围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校本教材《最美诗歌》为蓝本,一周一诗一诗人,引导学生诵读,陶冶学生性情。学生们吟之、舞之、赏之,汉语的魅力便有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同时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读整本书,并共同完成“快乐亲子共读卡”。在家长陪伴下,可以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每周一下午现场抽签进行小组诵读和个人诵读展示;通过周周展、月月评、学期赛,把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生境界。
  三、课前“悦”读展风采
  为了让学生将所读内容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笔者结合阅读活动,把“课前三分钟”阅读展示作为一种常态引入课堂,每周都有训练主题,学生以自己的所读、所感说给大家听,有诗经、唐诗、宋词、现代诗歌、名家美文、成语、名言警句、绘本……你的趣味故事,我的诗歌朗诵,他的阅读心得,可谓“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来不愿说话的学生慢慢地都张开嘴说了起来,心里胆怯的学生也都敢发表见解了,许多学生更是变得口齿伶俐、性格开朗了。
  四、午间闲读成习惯
  静静地打开一本书,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彩。笔者在班上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午间休闲读成了我班的一景。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是午读时间。
  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主题阅读——读丛书、读绘本、读童话、读寓言、读诗词、读历史故事、读儿童故事……在教师自己勤于读书的同时,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学生们品尝到了丛书的精彩,同伴阅读又充分发挥了身边榜样的作用,在共同合作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为榜样,共同提高。如今,每天的闲暇时间,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静静地阅读,涌现出了一个个小书迷。“午读”已经走进了学生的童年生活,不仅成为一种自觉的读书习惯,而且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抓好午读的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周背一首古诗,间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阅读一本学校推荐的图书或杂志。利用午读时间组织学生互相推荐优秀图书杂志,彼此交流阅读感受。
  每天午读15分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短短的15分钟积累起来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阅读之旅”提境界
  为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制作了读书笔记——“阅读之旅”,学生每人一本。教师引导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是批注摘抄。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画。读书时要求学生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批注主要内容为“画好词好句,写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写读书体会”等。翻开学生们的“阅读之旅”,工工整整的批注映入眼帘,记录着学生们阅读的感想和收获。学生们阅读笔记配上漂亮的图画,赏心悦目。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如让学生每读一篇好文章后,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里,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的。要求学生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都要进行小练笔,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每做一次读书笔记后边都要附加自己的感想,无形之中也是對学生的一种自我检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定期开展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榜样,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促进学生的人格向高层次发展。学生养成了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阅读之旅”异彩纷呈,学生在书海中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读书、写作比翼齐飞。
  六、阅读评价促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是星级制诱发动力。为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笔者在班上推行了海量阅读星级评比制,每学期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每次评选均为10人。“阅读之星”评选主要量化标准为:读了多少本书?背了多少首经典?推荐了多少本好书?写了多少读后感或心得体会?“阅读之星”评选,都需要家长参与全过程,从而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步步成长,不断寻求进步的动力和能量。
  二是竞赛评比激发兴趣。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让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开展“积累大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评选“小小藏书家”“阅读之星”“知识小博士”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学期末,以班级小组为参赛单位,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开展比赛。比赛内容为五个大项:讲故事比赛、百词听写大赛、诵读比赛、写字比赛、作文比赛。每次比赛邀请部分家长担任评委,每个单项都评出最优秀选手进行奖励,并通过班级微信群表扬。
  三是设专栏展示成果。每个班里设专门的“阅读专栏”,在墙上设立统计表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写的读后感更有真情实感。有时也在专栏中报道阅读积极分子的故事,刊登学生的读书体会,专栏让成果看得见,在班里掀起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以展代评巧妙地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
  童年的阅读是一个“破茧成蝶”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读书的大道上欢快徜徉,捡拾一路花香,学生的识字量、作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持续提升,经典名著如数家珍,国学名篇出口成诵。浩瀚的书海让学生们自由徜徉,浓浓的墨香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快乐的阅读让学生们茁壮成长,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重塑 小学数学  一、源起:教师的不在意VS学生的执着研究  (一)第一次震撼  在最近的毕业总复习练习时遇到这样一道题:在一个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中,最多可以画多少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这可谓是一个经典的老题目,我也曾专门讲解过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去除以直径,看长和宽分别包含多少个直径,然后相乘得到总个数)。具体解答过程如下:50÷6=8(个
[摘要]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也是国家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在诉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检索阐述学生学习品质的教育意蕴,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及数学学科属性提出学生学习品质要素的数学化定位,通过具体实践例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品质培养途径。  [关键词]学习品质 教育意蕴 核心要素 培养途径  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
雨点  1  我刚跨出旅馆,就被一阵雨点子打了回来。老板娘从柜台上捡了把伞递过来。“大哥,莫要嫌弃。”  是桃红色的小阳伞。感觉滑稽,但还是接了。  东岳庙街的青石板路已湿了,油汪汪的。稀稀几个行人,提着鸟笼、水烟筒,走得慢条斯理,也不打伞,不戴草帽。小馆子开了两家,有小学生在吃米线,韭菜的味道隔街传过来,冲鼻子的清香。隔壁的理发铺开了半扇木门,里边有男人在响亮地打喷嚏。昨晚我推着拉杆箱进来时,已
母亲曾告诉我,那是一条真实的鲤鱼,大得吓死人。黄河决口后,它搁浅在城北一片沼泽里。发现它时,已是遍体鳞伤,只在鳃边含一团泥浆,它不仅顽强地活着,身上剩下的鱼鳞依然金光闪闪……  那片沼泽就在母亲的村子附近。母亲说,很多年后,还有人在那里捡到过一片碗口大的鱼鳞……  那条鱼曾是我少年时代最难受也最感动的记忆。  ——谨以此作献给那条不死的鱼!  ——作者题记  第一章  天空蓝得澄澈,只几片白云浮在
【摘要】我集团校在打造体现“综合”与“实践”特质的“怀德”数学课堂新形态中,以“探索怀德数学课程统整实施的有效方式”为切入点,进行数学课程统整实施的实践研究。本文以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主题单元统整教学研究为例,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主题单元 统整教学 实践与反思  怀德教育集团在成为市小学数学课程基地以后,在“怀德”数学课程实施中,我们积极探索丰富多彩、鲜活灵动的课堂范式和样态,打造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无感而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习作素材的积累。如果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多彩生活,体验多样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素材之源,從而“乐于写”“善于写”。  [关键词]习作素材 观察生活 多样活动  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与周围的一切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也是如此
【摘要】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要体现德法相融、儿童立场、教学共生的基本理念。本文以课例分析的形式,阐述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行动转化,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道德 法治 开放 共生  2019年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都统一使用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本套教材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应是注重“数学联系”的教学,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揭示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联系”。下面,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充溢数学关联性的深刻课堂方面的认识。  一、深究“理解”本义,赋予关联数学更强大的生长力  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实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而我做的只是看到他,并和他在一起。  “哔哔哔”,2020年3月18日一大早,我的手机QQ信息提示音突然响了起来。一查看信息,原来是徒弟小杨发来的一段话,大致说的是她班级里的一个叫小A的12岁男孩,在家里突然害怕起死亡来,进而哭泣、失眠,他的母親很担心他,想让小杨老师帮忙找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是什么让这个12岁的男孩这般的无奈与焦虑?这焦虑背后的内心期待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注重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分别从设计目标、设计维度和内容架构三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做了阐述,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