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课程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知识承接作用,它不断渗透着中华语言文化和文学知识。针对小学生来说,积极引导小学生海量阅读极为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性思维认知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推进海量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使阅读成为必需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读书漂流 经典诵读 阅读评价 海量阅读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笔者以“语文主题学习研究促阅读效率提升”为主题,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倾力开展“书香班级”建设,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推进学生海量阅读。
一、读书漂流飘书香
笔者在班上开展“漫游书香百草园”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学生诵读精品书籍,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学初,笔者首先选拔并培训班级图书管理员一至两名,并制订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接着带领本班图书管理员负责到图书室选借图书,指导本班图书管理员将所借图书按要求登记造册,然后将图书管理员职责、班级借阅制度装订成册,再交班级图书管理员保管,并按“同桌漂流一小组漂流一大组漂流”的漂流方法传阅图书;同时在班级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的好书交换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期间,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读后感评比”等学生所喜爱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而今,全班处处弥漫着幽幽书香,读书的气氛久盛不衰。
二、经典诵读育品位
每周二、周四下午班务处理前15分钟是经典诵读时间。笔者以传承国学、弘扬国粹的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围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校本教材《最美诗歌》为蓝本,一周一诗一诗人,引导学生诵读,陶冶学生性情。学生们吟之、舞之、赏之,汉语的魅力便有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同时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读整本书,并共同完成“快乐亲子共读卡”。在家长陪伴下,可以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每周一下午现场抽签进行小组诵读和个人诵读展示;通过周周展、月月评、学期赛,把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生境界。
三、课前“悦”读展风采
为了让学生将所读内容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笔者结合阅读活动,把“课前三分钟”阅读展示作为一种常态引入课堂,每周都有训练主题,学生以自己的所读、所感说给大家听,有诗经、唐诗、宋词、现代诗歌、名家美文、成语、名言警句、绘本……你的趣味故事,我的诗歌朗诵,他的阅读心得,可谓“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来不愿说话的学生慢慢地都张开嘴说了起来,心里胆怯的学生也都敢发表见解了,许多学生更是变得口齿伶俐、性格开朗了。
四、午间闲读成习惯
静静地打开一本书,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彩。笔者在班上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午间休闲读成了我班的一景。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是午读时间。
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主题阅读——读丛书、读绘本、读童话、读寓言、读诗词、读历史故事、读儿童故事……在教师自己勤于读书的同时,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学生们品尝到了丛书的精彩,同伴阅读又充分发挥了身边榜样的作用,在共同合作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为榜样,共同提高。如今,每天的闲暇时间,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静静地阅读,涌现出了一个个小书迷。“午读”已经走进了学生的童年生活,不仅成为一种自觉的读书习惯,而且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抓好午读的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周背一首古诗,间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阅读一本学校推荐的图书或杂志。利用午读时间组织学生互相推荐优秀图书杂志,彼此交流阅读感受。
每天午读15分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短短的15分钟积累起来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阅读之旅”提境界
为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制作了读书笔记——“阅读之旅”,学生每人一本。教师引导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是批注摘抄。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画。读书时要求学生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批注主要内容为“画好词好句,写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写读书体会”等。翻开学生们的“阅读之旅”,工工整整的批注映入眼帘,记录着学生们阅读的感想和收获。学生们阅读笔记配上漂亮的图画,赏心悦目。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如让学生每读一篇好文章后,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里,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的。要求学生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都要进行小练笔,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每做一次读书笔记后边都要附加自己的感想,无形之中也是對学生的一种自我检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定期开展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榜样,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促进学生的人格向高层次发展。学生养成了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阅读之旅”异彩纷呈,学生在书海中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读书、写作比翼齐飞。
六、阅读评价促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是星级制诱发动力。为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笔者在班上推行了海量阅读星级评比制,每学期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每次评选均为10人。“阅读之星”评选主要量化标准为:读了多少本书?背了多少首经典?推荐了多少本好书?写了多少读后感或心得体会?“阅读之星”评选,都需要家长参与全过程,从而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步步成长,不断寻求进步的动力和能量。
二是竞赛评比激发兴趣。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让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开展“积累大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评选“小小藏书家”“阅读之星”“知识小博士”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学期末,以班级小组为参赛单位,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开展比赛。比赛内容为五个大项:讲故事比赛、百词听写大赛、诵读比赛、写字比赛、作文比赛。每次比赛邀请部分家长担任评委,每个单项都评出最优秀选手进行奖励,并通过班级微信群表扬。
三是设专栏展示成果。每个班里设专门的“阅读专栏”,在墙上设立统计表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写的读后感更有真情实感。有时也在专栏中报道阅读积极分子的故事,刊登学生的读书体会,专栏让成果看得见,在班里掀起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以展代评巧妙地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
童年的阅读是一个“破茧成蝶”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读书的大道上欢快徜徉,捡拾一路花香,学生的识字量、作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持续提升,经典名著如数家珍,国学名篇出口成诵。浩瀚的书海让学生们自由徜徉,浓浓的墨香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快乐的阅读让学生们茁壮成长,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读书漂流 经典诵读 阅读评价 海量阅读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笔者以“语文主题学习研究促阅读效率提升”为主题,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倾力开展“书香班级”建设,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推进学生海量阅读。
一、读书漂流飘书香
笔者在班上开展“漫游书香百草园”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学生诵读精品书籍,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学初,笔者首先选拔并培训班级图书管理员一至两名,并制订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接着带领本班图书管理员负责到图书室选借图书,指导本班图书管理员将所借图书按要求登记造册,然后将图书管理员职责、班级借阅制度装订成册,再交班级图书管理员保管,并按“同桌漂流一小组漂流一大组漂流”的漂流方法传阅图书;同时在班级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的好书交换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期间,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读后感评比”等学生所喜爱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而今,全班处处弥漫着幽幽书香,读书的气氛久盛不衰。
二、经典诵读育品位
每周二、周四下午班务处理前15分钟是经典诵读时间。笔者以传承国学、弘扬国粹的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围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校本教材《最美诗歌》为蓝本,一周一诗一诗人,引导学生诵读,陶冶学生性情。学生们吟之、舞之、赏之,汉语的魅力便有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同时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读整本书,并共同完成“快乐亲子共读卡”。在家长陪伴下,可以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每周一下午现场抽签进行小组诵读和个人诵读展示;通过周周展、月月评、学期赛,把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生境界。
三、课前“悦”读展风采
为了让学生将所读内容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笔者结合阅读活动,把“课前三分钟”阅读展示作为一种常态引入课堂,每周都有训练主题,学生以自己的所读、所感说给大家听,有诗经、唐诗、宋词、现代诗歌、名家美文、成语、名言警句、绘本……你的趣味故事,我的诗歌朗诵,他的阅读心得,可谓“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来不愿说话的学生慢慢地都张开嘴说了起来,心里胆怯的学生也都敢发表见解了,许多学生更是变得口齿伶俐、性格开朗了。
四、午间闲读成习惯
静静地打开一本书,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彩。笔者在班上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午间休闲读成了我班的一景。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是午读时间。
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主题阅读——读丛书、读绘本、读童话、读寓言、读诗词、读历史故事、读儿童故事……在教师自己勤于读书的同时,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学生们品尝到了丛书的精彩,同伴阅读又充分发挥了身边榜样的作用,在共同合作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为榜样,共同提高。如今,每天的闲暇时间,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静静地阅读,涌现出了一个个小书迷。“午读”已经走进了学生的童年生活,不仅成为一种自觉的读书习惯,而且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抓好午读的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周背一首古诗,间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阅读一本学校推荐的图书或杂志。利用午读时间组织学生互相推荐优秀图书杂志,彼此交流阅读感受。
每天午读15分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短短的15分钟积累起来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阅读之旅”提境界
为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制作了读书笔记——“阅读之旅”,学生每人一本。教师引导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是批注摘抄。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画。读书时要求学生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批注主要内容为“画好词好句,写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写读书体会”等。翻开学生们的“阅读之旅”,工工整整的批注映入眼帘,记录着学生们阅读的感想和收获。学生们阅读笔记配上漂亮的图画,赏心悦目。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如让学生每读一篇好文章后,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里,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的。要求学生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都要进行小练笔,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每做一次读书笔记后边都要附加自己的感想,无形之中也是對学生的一种自我检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定期开展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榜样,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促进学生的人格向高层次发展。学生养成了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阅读之旅”异彩纷呈,学生在书海中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读书、写作比翼齐飞。
六、阅读评价促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是星级制诱发动力。为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笔者在班上推行了海量阅读星级评比制,每学期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每次评选均为10人。“阅读之星”评选主要量化标准为:读了多少本书?背了多少首经典?推荐了多少本好书?写了多少读后感或心得体会?“阅读之星”评选,都需要家长参与全过程,从而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步步成长,不断寻求进步的动力和能量。
二是竞赛评比激发兴趣。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让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开展“积累大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评选“小小藏书家”“阅读之星”“知识小博士”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学期末,以班级小组为参赛单位,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开展比赛。比赛内容为五个大项:讲故事比赛、百词听写大赛、诵读比赛、写字比赛、作文比赛。每次比赛邀请部分家长担任评委,每个单项都评出最优秀选手进行奖励,并通过班级微信群表扬。
三是设专栏展示成果。每个班里设专门的“阅读专栏”,在墙上设立统计表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写的读后感更有真情实感。有时也在专栏中报道阅读积极分子的故事,刊登学生的读书体会,专栏让成果看得见,在班里掀起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以展代评巧妙地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
童年的阅读是一个“破茧成蝶”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读书的大道上欢快徜徉,捡拾一路花香,学生的识字量、作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持续提升,经典名著如数家珍,国学名篇出口成诵。浩瀚的书海让学生们自由徜徉,浓浓的墨香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快乐的阅读让学生们茁壮成长,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