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对我国国际板建设的启示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v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日本市场海外公司上市的历史发展与审查制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在总结国外证券市场开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在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国有股、法人股未实现全流通、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我国目前开设国际板的条件还不完备,推出国际板应慎之又慎,并依据开设“国际板”所面临的风险对未来“国际板”建设的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海外公司上市 国际板 风险防范 市盈率
  1. 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是近30多年来发生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从本质上讲,证券市场开放的实质是资本以证券为媒介做跨国流动,证券资本的跨国流动属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范畴,可以借助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工具加以分析。
  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理论分析的代表人物米德在1951年提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义,认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最佳状态是实现内外均衡,在内部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外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处于正常稳定状态。证券市场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证券资本优化组合和国际收支均衡,形成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
  国际资本流动微观理论分析的代表人物马柯维茨认为,资产持有者的效用取决于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对于既定的预期收益率,财富的持有者总是偏好风险较少的资产组合。证券市场开放后带来的投资多样化选择即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各国之间的金融资产收益的相关性低于一国国内的相关性,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就可以降低风险或在风险不变的前提下获得更高收益。
  因此,无论是从宏观环境还是从微观理论分析,对于中国来说,证券市场开放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必然选择和巨大的挑战,也是与有效利用外资、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来,伴隨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金融活动和证券投资迅猛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上海的“国际板”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然而,我国在证券市场开放问题上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不同观点。支持者如谢国忠(2010)认为,推出“国际板”的优势在于加大境内公司的竞争力度,促使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屠光绍(2010)从上海市政府的角度出发,认为推出“国际板”有利于加快上海金融国际化的程度,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反对者如谢百三(2003)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性出发,提出了在国有股没有实现全流通时,实现证券市场的开放存在一定风险。皮海洲(2010)认为,推出“国际板”应首先保证A股具有合理的发行价格,开通“港股直通车”通过投资港股来逐步实现对外资股票投资的过渡。
  可见,加强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开放趋势的认识,尤其是在当前政府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开放进程的情况下,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和“国际板”建设的条件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2. 美日海外公司上市的发展及其审查制度
  证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各国对外国公司在本国上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世界主要发达证券市场也都经历了非常长一段时间才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开放。
  以美国为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本位币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大量资本流入美国,美国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从二战结束时150点水平上升到1984年的1200点,涨幅高达7倍。然而在此期间,美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一直是不完全和不彻底的,不但严格限制海外公司在美上市融资,甚至一度采取外汇管制来限制资本流出,对外国企业在美国发行证券收取利息平衡税来限制外国企业在美国筹资。1974年,美国政府又开始征收预扣税以限制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直到1984年才正式取消了预扣税,放松了对外国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可以看出经过了四十多年的重重限制来对本国资本市场实行保护之后,美国证券市场在1984年才算比较完全地实现了对外开放。
  日本监管层对于外国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发行和上市的条件,也比日本本国的公司更加苛刻和繁琐。自1972年美国通用电话公司成为首家在日本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共有113家海外公司在日本上市。虽然当时日本的证券市场已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但其对外开放的程度却很低。1990年在东京证交所交易的外国公司股票市值只有2万亿日元,仅占可交易的日本国内股票的1.07%。不仅如此,上世界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股市崩盘,诸多因素逼迫外国公司群体上演“东京大逃亡”,如今日本只有不到30家外企挂牌交易。
  从美国和日本的海外公司上市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两国无一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来达到对本国证券市场的保护。特别是考虑到二战后随着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其证券市场开放的市场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了。一方面,国际中心货币国家实际上充当了国际金融体系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能够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主要货币汇率和主要股市的走势。另一方面,美国和日本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市场制度得到世界范围广泛的接受,它实际上主导着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因此,其他国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直接对其金融体系构成威胁,它们开放证券市场的风险比较低。
  反观当代,即使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海外公司在美日上市仍需接受十分严格的监管,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评级审查,表1列示了美国和日本对海外上市公司严格的上市审查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从发达证券市场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在不断完善加强监管制度制定和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之后推行。   3. 我国开设国际板的条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各国实践经验表明,证券市场开放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经济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迅速发展的、不成熟的市场,其开放风险性问题更为突出。
  3.1国内企业估值偏高,竞争力偏弱。与成熟证券市场相比,目前我国的A股市场依旧没有摆脱新兴转轨市场的格局,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这种不成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及二级市场的高价位,这就导致了一直以来国内的资本市场股票的估值高于国外市场,从表2中能看出,除了银行股的估值,在其它权重板块中,国内公司的市盈率高于同行业成熟市场的市盈率水平,投资价值与国外公司相比,较国外公司低。
  为了更好的说明境内资本市场股价估值偏高,笔者列出了相同的中国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如表3所示。
  从表3中不难发现,相同的国内上市公司,在国内的股票价格要高于欧美市场的股票价格,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证券市场并不具有投资价值。在这种不成熟的股市里发行新股,作为发行人来说当然可以达到最大化融资的目的,特别是当新股发行上市涉及到两个市场的时候,往往是A股市场的发行价格高于成熟市场,发行价差导致净资产权益向境外投资者转移。当外资企业登陆国际板之后,相对便宜的价格将会吸引大量的国内资金外流,给国内股票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3.2国有股、法人股未全流通。我国大部分股份制企业都是由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而来的,国家股、法人股在公司股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限售流通股与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为58.47%,2010年虽然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5.17%,但在这五年中国内IPO规模与速度都处在爆发式增长时期。截至2010年,限售流通市值额仍达到了90205.61亿元。一方面,这些股票在未来的几年中面临逐步解禁并在溢价发行的二级市场套现,对于资金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未实现全流通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特别是一些大盘股的流通股比例偏低导致A股总市值虚高,股票价格并不能体现其内在价值。
  3.3散户结构过大,信息不对称加剧。中国资本市场另一个特殊的状况是散户结构大,截至2010年国内A股开户总数为16,168.25 万户,其中个人账户为15,844.74 万户,机构投资者71.02 万户。从这个数字便可以看出,中国散户比例大概占据了资本市场户数的98%。在弱势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整合的散户力量无疑是微小的,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与机构投资者更是相差很远。证券市场开放更加加剧了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金融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准则,国内投资者往往难以了解其资本在接受国的实际使用情况,尤其是在散户结构占主导的中国资本市场,这种辨别力的缺失加剧了受资者的道德风险。
  3.4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国际主要证券交易所建设国际板无一不是从本币的可自由兑换,资本账户的开放开始的。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无疑会对我国的汇率、利率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带来重大影响。首先,在资本账户不可兑换的前提下推出国际板,等于变向的放开外汇管制,可能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影响实体经济稳定性。其次,由于资本账户的不可兑换,加剧了管理当局对大规模资本进出的管理难度,给国内汇率有效管理带来很大冲击。
  4. 我国国际板建设的政策建议
  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促进资本证券市场开放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存在的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通过深化经济改革,选择适当的时机在证券市场解决特殊股本结构问题。中国存在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的股本结构是阻碍证券市场开放进程推进的最主要的市场因素,中国证券市场不可能绕过这个问题推进开放。特殊股本结构问题的存在有其历史背景,反映了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不彻底和证券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市场化的问题。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失时机地实现股份全流通,是解决中国证券资产价格扭曲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应在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全流通,让利与投资者。
  4.2积极培育国内机构投资者。国内机构投资者实力的壮大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有足够的能力进行长期投资,有效地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短期投机盛行的现状;二是可以与境外机构投资者形成均衡势力,有效防止境外机构投资者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安全。鉴于这两点,我国政府应对国内机构投资者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其健康发展。
  4.3完善汇率改革,适时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证券市场开放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更加剧了短期资本的投机。证券市场开放要求一国或地区完全地开放资本账户,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这使得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流动性之间产生复杂的“三角悖论”关系,因主权国家不可能放弃独立货币政策,或选择固定匯率和对资本流动进行控制,或选择浮动汇率下的资本自由流动。推出“国际板”实现的是资本账户的开放,那么必须要放弃固定的汇率制度,放开人民币的汇率管制,实现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
  结语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风险,中国证券市场开放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一是消除造成证券资产价格扭曲的制度因素,在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全流通,这是实质性推进开放进程的前提;二是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降低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隐患,完善法律制度与会计核算安排,为证券市场的开放提供技术保障;三是适时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阶段性推进是证券市场开放安全性的有力保障;四是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带动整个市场主体良性发展。同时应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为实现与国际市场一体化提供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戴学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国际比较与战略[D].上海复旦大学,2003.
  [2] 李锦.我国证券市场开放与政策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94-98.
  [3] 梁俊平.吴秀波.外国公司A股上市条件分析[J].常州理工学院学报,2008(9):50-54).
  [4] 皮海洲.现阶段不易推出国际板[J].武汉金融.2010(2):71-72.
  [5] 周光友.罗素梅.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1(1):56-60.
  作者简介:张鑫(1962-),男,湖南汨罗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李峙屹(1990-),男,内蒙古包头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从事金融学研究。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全球萧条持续。本次危机是石油加金融复合型的危机,杀伤力非常大。危机的源头是金融体制滞后于金融体系的急剧扩张,建立和恢复新的金融体制和机制是艰巨的和持续的。本次危机造成股市暴跌超过历史任何一次危机,目前全球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超过30万亿美元,我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的影响。  1.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  从世界经济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搞活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种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力军,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限制,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浅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转型  1. 中小
期刊
【摘 要】 在全球经济化得大背景下,我国虽然GDP每年都在高增长,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因此积极地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必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市场 机制  相對于其他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还属于一个成长期的阶段,它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处于汇率的频繁波动,使很多的贸易业务参与者面临着同以往相比更大的风险,于是在芝加哥外汇期货市
期刊
【摘 要】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轨时代,企业也正处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公司的管理体系以及金融体系的还有些不够完善。一种体系的形成就会对以后的管理形成依赖性,管理体制如果制定错了就会造成不看的后果。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现状是,国家股权缺位,内部有人控制,这样的失衡性治理管理机制激发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产生,从而导致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的特异性。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性,本文就是从完善上市公司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企业业务的逐渐发展与进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阐述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个人金融服务市场需求总量的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个人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理念、营销站略、科技支撑、业务创新、人员素质及外部环境等各方面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讲述了我国发展个人金融的必要性,和解决上述这问题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 个人金融 发展
期刊
【摘 要】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额信贷被引入我国,成为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大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脚步。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一直停滞在项目的扩展阶段到制度化建設阶段的过渡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额信贷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Keywords
期刊
【摘 要】 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人们对于产业的关注开始慢慢转移到服务业,特别是以外包为主体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金融危机后的发展去向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及全球经济的复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向,为我国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生产性服务 知识密集  1. 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因其
期刊
【摘 要】 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会计舞弊现象也日益蔓延,对促进证券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探讨新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舞弊 内部控制 外部控制  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表现形式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
期刊
【摘 要】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制约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因素。通过分析我国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吸收存款能力差,缺少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特色产品等困难,采取针对性的并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制约因素 对策  前言  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策略为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
期刊
【摘 要】 政府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出口,政府投资项目不仅投入资金大,而且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大,群众十分关注。本文针对县级政府投资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县级政府 投资审计 问题 建议  1. 县级政府投资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  1.1部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可行性研究报告流于形式。到致废止工程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金损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