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因为稀缺而充满商机。理由主要有二:一是中国的水资源的供给正在出现问题,稀缺情况正在加剧。二是外资进入中国的城市水务项目日渐增多,其获利动机迟早会与中国市场的价格承受水平发生冲突。
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
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有13亿多人的中国,水市场巨大,水资源人为制造的短缺无疑加大了水市场的机会。外资水务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各地“跑马圈地”,以高溢价收购或控股各地的水务项目。如最近发生的例子,8月18日,扬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转让49%的净资产价值1.8亿元,中标公司有30年的指定区域内供水特许经营权。共有4家水务公司进行投标,跨国公司中法水务以8.95亿元的投标价格独占鳌头,报价为资产价值的5倍左右。8月22日,天津自来水项目49%股权转让,评估资产价格为7亿多元,其中,招标方的硬性条款规定“必须溢价30%以上”。在各竞标公司报价中,中法水务为11.9亿元,威立雅水务21.8亿元。
对于外资高溢价收购各地水务项目,有控制权的地方政府往往举双手赞成:一是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二是为当地引进了外资,三是现在没有提高水价,老百姓没受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谁也不可能清楚将会为未来留下什么隐患。资本是逐利的,外资不会来做慈善,它付出的高溢价最终都会在业务中回收。
分析中国水市场的形势,有两个趋势是明显的,中国的水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宏观上的投资机会;中国水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水资源将按稀缺性来定价,而资源价格改革的大趋势中也会包括水资源价格的改革。
日前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讨论的《循环经济法》,明确中国今后的水、电、气价格可按渐进方式提价,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同时促进资源节约。但在目前,中国市场面临的通胀压力,又使得水资源价格的改革进退两难。面对可能暗藏的未来高水价威胁,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表示,城市供水属公共产品,价格受政府严格管制,不可“随行入市”。一边是《循环经济法》,一边是建设部官员的限价令,未来的变化会怎么样?如果政府出面干预价格,那就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和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两个趋势都在加剧,各地都开始迅速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在上升。可能很快就会爆发一场普遍性的水资源争夺战。
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
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有13亿多人的中国,水市场巨大,水资源人为制造的短缺无疑加大了水市场的机会。外资水务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各地“跑马圈地”,以高溢价收购或控股各地的水务项目。如最近发生的例子,8月18日,扬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转让49%的净资产价值1.8亿元,中标公司有30年的指定区域内供水特许经营权。共有4家水务公司进行投标,跨国公司中法水务以8.95亿元的投标价格独占鳌头,报价为资产价值的5倍左右。8月22日,天津自来水项目49%股权转让,评估资产价格为7亿多元,其中,招标方的硬性条款规定“必须溢价30%以上”。在各竞标公司报价中,中法水务为11.9亿元,威立雅水务21.8亿元。
对于外资高溢价收购各地水务项目,有控制权的地方政府往往举双手赞成:一是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二是为当地引进了外资,三是现在没有提高水价,老百姓没受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谁也不可能清楚将会为未来留下什么隐患。资本是逐利的,外资不会来做慈善,它付出的高溢价最终都会在业务中回收。
分析中国水市场的形势,有两个趋势是明显的,中国的水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宏观上的投资机会;中国水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水资源将按稀缺性来定价,而资源价格改革的大趋势中也会包括水资源价格的改革。
日前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讨论的《循环经济法》,明确中国今后的水、电、气价格可按渐进方式提价,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同时促进资源节约。但在目前,中国市场面临的通胀压力,又使得水资源价格的改革进退两难。面对可能暗藏的未来高水价威胁,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表示,城市供水属公共产品,价格受政府严格管制,不可“随行入市”。一边是《循环经济法》,一边是建设部官员的限价令,未来的变化会怎么样?如果政府出面干预价格,那就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和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两个趋势都在加剧,各地都开始迅速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在上升。可能很快就会爆发一场普遍性的水资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