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初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行文模式化、过分追求华丽文风、无病呻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现象,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剖析了初中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了引导学生写有真情实感作文的方法。
【关键词】 写作 真情实感 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有真情实感作文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要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
《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状态有深入了解。了解学生已经会写什么,想要写的是什么,能写好的是什么。只有这样,作文训练的目标才能明确。布置出的题目才不会让学生无从下笔。
2. 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作文
命题作文训练固然要有,自由作文也万不可缺,而且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写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指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打开话匣子,写自己所想写的东西。叶圣陶曾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強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以前提倡“文非有益于世不作”,这其实就是反对八股文和阿谀奉承文,这两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满纸假话。教师万不可让学生养成这种说假话的习惯。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读书时看到琐碎的语句,随时记录,并联想相关的人和事;(2)建立班级意见簿,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在意见簿上发表对班级事物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余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或者驳斥;(3)撰写班级日志,每位同学一天,记录班级中发生的琐碎事件,为作文积累素材。
3.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多,语言积累就多,就可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传达自己的思想。莫言小学没有毕业却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和他读书多是分不开的。他在当图书管理员期间读完了图书馆里的一千多本书,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学生不是不想说真话,而是头脑中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几篇范文,再没有货了。因此写出来的语言实在苍白无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进行习题训练。
4.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习不应当只局限在教材和书本中。仅靠训练写作技巧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写作技巧只是形式,而内容才是关键。学生的写作内容,一定是源自于他们独特的生活体验。
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大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文学作品大多折射出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期望。因此教师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在和亲朋好友的相处中感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5. 批改讲评要有新方法
教师批改作文不一定需要工匠式的“精批细改”。这样做不仅效率低下,还有可能浇灭学生写作欲望。有的学生本身文字水平一般,但是还是勇敢的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时候,老师如果满篇的圈点勾画他的错别字病句,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吓得不敢再写了。
不妨试试一句话批改作文的方法。每篇作文,找出一个突出优点,进行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继续说继续写。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改,互评。学生选出好的文章贴在教室墙上,大家一同观赏。
学生说的实话有时并不是老师爱看的话,因此老师不能一面让学生说实话,一面又只关注那些文采好、会讨好老师的文章,这样只会助长学生说假话的风气。
6. 教师进行下水作文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时,自己也应当和学生一样下笔操练。因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学生写文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才能够将自己的体会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会更加透彻,指导会更切实,批改就会更恰当。
7. 让情感主宰作文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艺术论》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也就是说,在写作这种艺术活动中,情感应当主宰着文章创作的整个过程。
想要引导初中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作文指导方法,做学生的倾听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 写作 真情实感 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有真情实感作文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要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
《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状态有深入了解。了解学生已经会写什么,想要写的是什么,能写好的是什么。只有这样,作文训练的目标才能明确。布置出的题目才不会让学生无从下笔。
2. 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作文
命题作文训练固然要有,自由作文也万不可缺,而且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写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指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打开话匣子,写自己所想写的东西。叶圣陶曾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強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以前提倡“文非有益于世不作”,这其实就是反对八股文和阿谀奉承文,这两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满纸假话。教师万不可让学生养成这种说假话的习惯。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读书时看到琐碎的语句,随时记录,并联想相关的人和事;(2)建立班级意见簿,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在意见簿上发表对班级事物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余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或者驳斥;(3)撰写班级日志,每位同学一天,记录班级中发生的琐碎事件,为作文积累素材。
3.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多,语言积累就多,就可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传达自己的思想。莫言小学没有毕业却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和他读书多是分不开的。他在当图书管理员期间读完了图书馆里的一千多本书,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学生不是不想说真话,而是头脑中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几篇范文,再没有货了。因此写出来的语言实在苍白无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进行习题训练。
4.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习不应当只局限在教材和书本中。仅靠训练写作技巧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写作技巧只是形式,而内容才是关键。学生的写作内容,一定是源自于他们独特的生活体验。
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大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文学作品大多折射出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期望。因此教师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在和亲朋好友的相处中感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5. 批改讲评要有新方法
教师批改作文不一定需要工匠式的“精批细改”。这样做不仅效率低下,还有可能浇灭学生写作欲望。有的学生本身文字水平一般,但是还是勇敢的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时候,老师如果满篇的圈点勾画他的错别字病句,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吓得不敢再写了。
不妨试试一句话批改作文的方法。每篇作文,找出一个突出优点,进行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继续说继续写。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改,互评。学生选出好的文章贴在教室墙上,大家一同观赏。
学生说的实话有时并不是老师爱看的话,因此老师不能一面让学生说实话,一面又只关注那些文采好、会讨好老师的文章,这样只会助长学生说假话的风气。
6. 教师进行下水作文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时,自己也应当和学生一样下笔操练。因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学生写文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才能够将自己的体会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会更加透彻,指导会更切实,批改就会更恰当。
7. 让情感主宰作文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艺术论》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也就是说,在写作这种艺术活动中,情感应当主宰着文章创作的整个过程。
想要引导初中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作文指导方法,做学生的倾听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