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情绪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剖析当前大学生情绪方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与途径,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并在实践的创新研究中给予建议,以期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研究与探讨,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学风、校风,使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 管理 实践 研究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拥有实现自身美好梦想追求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带来他们的心理压力亦逐渐增大。大学生在情绪方面出现的问题,正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初期,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如娇气、任性、自负逞强,心理抑郁等心理問题。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据数据调查研究统计: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大约在10%-30%之间,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学生违纪率最高因素之一。如休学、退学、自闭症、自杀等现象时有出现,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实践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减压疏导,并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1.大学生对“情绪”认识具有片面性。
目前我校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18-24岁)阶段,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正面临着人生决策,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获取方式、恋爱与交友、正确选择职业方向等。
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具备了成年人的生理功能与体格,但心理年龄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在处理恋爱关系方面受挫、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矛盾压力、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紧张、家庭贫困、能力与就业压力、身体障碍等事件的多重压力之下,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承受。因此出现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走向极端,从而出现在中医院校中的记过处理人数逐渐增加,大学生轻率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悲剧事件的发生,重要原因往往是大学生产生的愤怒、不满、悲伤、无助、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的郁积而爆发。
情绪是行为主要驱动力,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的言语与行动方向,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将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医药院校而言,加强大学生情绪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通过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总结与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个体的情绪化管理能力。
2.开展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学生个体行为驱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着每位学生自我认知方向的活动、行动的方向、个体人格的形成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对于正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变化过程的急剧上升,个体情绪起伏波动的变化之大,丰富的个体情感的复杂体验,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困扰与无助,这样的状态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等情况发生。长期持续这样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
二、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据2012-2013年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了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骨伤专业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经管学院药学营销专业与健康保险学专业的320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感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如表1所示)。
上结果表明,尽管调查采用的量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近几年来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觉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和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理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9.毕业就业压力大。
三、大学生心理情绪问题缺乏科学引导
大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轻生、犯罪、自毁前程等严重事件。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产生烦恼和痛苦之后,大多采用抽烟、喝酒、睡觉、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等消极方式来解决。据南昌市高校调查统计,在部分高校大学生中进行关于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之后普遍缺乏科学引导(如表2所示)。
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还会殃及社会。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正确掌握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对大学生而言,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情绪特点,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情绪。其次,对学校而言,有效把握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助于在大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对社会而言,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也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因情绪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建议
1.科学的情绪管理是在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已被学生管理工作者认可并在实践工作中,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的奖、惩、助、贷等方面的体现,受到社会与家庭的充分关注。学生管理者从关心大学生的智商、情商入手,以了解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结果,掌握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与情绪波动,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整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不断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正是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 2.情绪管理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加强协调大学生自身情绪管理与社会的关系,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及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心理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情绪。 同时,可通过传媒、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建立健康情绪网,应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教育与引导。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可以觉察到自身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及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并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大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情绪,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3.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技巧一: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心理学家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适应能力(刺激因素)、自我满足的能力(生理因素)、主观认知的能力(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主观认知能力是决定学生情绪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情绪困惑并不是誘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的能力,消极情绪就会改变,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培养健康的大学生情绪起到推动作用。
技巧二:合理性情绪表达法。合理性情绪表达是学问,更是艺术,要学会掌控如何表达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从以下几点来做到:首先,察觉他人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表达,才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从而在细微之处觉察调整自己的情绪。其次,要适时适度地表达个人情绪。只有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并适时、适度地表达出来,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综上所述,对社会而言,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使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奉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来爱国.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干预[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8):60-60.
[2]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16-118.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 管理 实践 研究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拥有实现自身美好梦想追求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带来他们的心理压力亦逐渐增大。大学生在情绪方面出现的问题,正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初期,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如娇气、任性、自负逞强,心理抑郁等心理問题。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据数据调查研究统计: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大约在10%-30%之间,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学生违纪率最高因素之一。如休学、退学、自闭症、自杀等现象时有出现,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实践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减压疏导,并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1.大学生对“情绪”认识具有片面性。
目前我校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18-24岁)阶段,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正面临着人生决策,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获取方式、恋爱与交友、正确选择职业方向等。
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具备了成年人的生理功能与体格,但心理年龄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在处理恋爱关系方面受挫、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矛盾压力、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紧张、家庭贫困、能力与就业压力、身体障碍等事件的多重压力之下,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承受。因此出现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走向极端,从而出现在中医院校中的记过处理人数逐渐增加,大学生轻率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悲剧事件的发生,重要原因往往是大学生产生的愤怒、不满、悲伤、无助、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的郁积而爆发。
情绪是行为主要驱动力,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的言语与行动方向,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将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医药院校而言,加强大学生情绪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通过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总结与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个体的情绪化管理能力。
2.开展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学生个体行为驱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着每位学生自我认知方向的活动、行动的方向、个体人格的形成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对于正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变化过程的急剧上升,个体情绪起伏波动的变化之大,丰富的个体情感的复杂体验,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困扰与无助,这样的状态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等情况发生。长期持续这样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
二、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据2012-2013年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了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骨伤专业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经管学院药学营销专业与健康保险学专业的320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感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如表1所示)。
上结果表明,尽管调查采用的量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近几年来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觉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和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理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9.毕业就业压力大。
三、大学生心理情绪问题缺乏科学引导
大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轻生、犯罪、自毁前程等严重事件。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产生烦恼和痛苦之后,大多采用抽烟、喝酒、睡觉、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等消极方式来解决。据南昌市高校调查统计,在部分高校大学生中进行关于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之后普遍缺乏科学引导(如表2所示)。
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还会殃及社会。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正确掌握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对大学生而言,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情绪特点,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情绪。其次,对学校而言,有效把握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助于在大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对社会而言,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也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因情绪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建议
1.科学的情绪管理是在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已被学生管理工作者认可并在实践工作中,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的奖、惩、助、贷等方面的体现,受到社会与家庭的充分关注。学生管理者从关心大学生的智商、情商入手,以了解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结果,掌握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与情绪波动,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整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不断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正是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 2.情绪管理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加强协调大学生自身情绪管理与社会的关系,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及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心理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情绪。 同时,可通过传媒、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建立健康情绪网,应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教育与引导。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可以觉察到自身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及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并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大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情绪,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3.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技巧一: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心理学家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适应能力(刺激因素)、自我满足的能力(生理因素)、主观认知的能力(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主观认知能力是决定学生情绪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情绪困惑并不是誘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的能力,消极情绪就会改变,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培养健康的大学生情绪起到推动作用。
技巧二:合理性情绪表达法。合理性情绪表达是学问,更是艺术,要学会掌控如何表达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从以下几点来做到:首先,察觉他人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表达,才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从而在细微之处觉察调整自己的情绪。其次,要适时适度地表达个人情绪。只有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并适时、适度地表达出来,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综上所述,对社会而言,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使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奉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来爱国.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干预[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8):60-60.
[2]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