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言与汉语言一脉相承,文质兼美,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是基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探究如何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途径,从而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核心素养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的教学任重道远。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开展“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的立体教学方式。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文言知识,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文本理解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维护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文章写法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古今文豪笔墨中增强文化自信,完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使命。
一、文化傳承和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最初形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教育人士精心挑选而来的,不管是在语义概括、语法使用还是在文字表达上,都展示了一个优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蕴含有汉族人鲜活的生命力。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逍遥游》中涵盖有大量的想象内容,透射出斑斓色彩,便成为《庄子》中的特色篇目,同时作者也形成了善用比喻的风格。《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体现,其内涵是作者看透了世间的肮脏与污浊,否定争夺名利与尔虞我诈,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世界中。而透过作者描写的虚幻世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在努力追求内心所期盼的真善美与真正的智慧,这也将其热爱生命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学生在学习该作品的时候,就可受到庄子热爱生命之情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更好地传授我国传统文化。
二、审美鉴赏和创造
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追求美、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实现知情意的同步发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重点是推动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发展,使得学生可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感染,以便推动他们审美创造力、审美情趣及审美感的增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作品,具有语言美、立意美、行文美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并解释理由。一些学生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理由是其发现陶渊明实在初冬时节创造了该作品,很多其他植物都已经凋零,只有松树依然充满生机、菊花正浓烈绽放。另一方面,菊花和松树是陶渊明高贵品质的生动象征。具体来讲,松树挺且直,是作者刚正不阿个性的象征;菊花在严寒中绽放,是作者隐忍性格的象征。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是在品味其语言的前提下形成的,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含义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思维发展和提升
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教师可借助巧妙的问题形式,推动学生发展语文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密切结合教材内容,确保提问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提问学生“劝”字的意思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劝告”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劝学”两字,然后再次提问“劝”字的意思是什么。此时,学生就会自然领悟,“劝”原来还蕴含“劝勉”的意义。这篇主题为“劝学”的文言文,创作意图是劝勉人们应始终坚持学习,以便实现才能发展及知识增长的目的,同时还可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设计出“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更加明确探究目的,进而使得他们都能在探究中获得语文思维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自身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四、语言构建和运用
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作品都具有语言精练的特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精辟性、简洁性与严密性,以推动学生语言经验的快速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诵读教学,借助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这里所说的“诵读”,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抒发、停连节奏、字音精准,借助反复诵读的方式增强学生语感,使得他们都能逐渐掌握语言构建及运用的技巧与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把思考与诵读有机结合,激励学生深入感知与体会作者苏轼的性格特点与旷达胸怀。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精彩活动的组织确保文言文教学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对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育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准则。今后面对更加复杂的文言文,还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与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其更加深刻的内涵,在了解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文言文具体篇章中包含的语言内容,更需要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之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核心素养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的教学任重道远。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开展“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的立体教学方式。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文言知识,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文本理解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维护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文章写法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古今文豪笔墨中增强文化自信,完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使命。
一、文化傳承和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最初形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教育人士精心挑选而来的,不管是在语义概括、语法使用还是在文字表达上,都展示了一个优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蕴含有汉族人鲜活的生命力。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逍遥游》中涵盖有大量的想象内容,透射出斑斓色彩,便成为《庄子》中的特色篇目,同时作者也形成了善用比喻的风格。《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体现,其内涵是作者看透了世间的肮脏与污浊,否定争夺名利与尔虞我诈,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世界中。而透过作者描写的虚幻世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在努力追求内心所期盼的真善美与真正的智慧,这也将其热爱生命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学生在学习该作品的时候,就可受到庄子热爱生命之情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更好地传授我国传统文化。
二、审美鉴赏和创造
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追求美、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实现知情意的同步发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重点是推动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发展,使得学生可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感染,以便推动他们审美创造力、审美情趣及审美感的增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作品,具有语言美、立意美、行文美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并解释理由。一些学生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理由是其发现陶渊明实在初冬时节创造了该作品,很多其他植物都已经凋零,只有松树依然充满生机、菊花正浓烈绽放。另一方面,菊花和松树是陶渊明高贵品质的生动象征。具体来讲,松树挺且直,是作者刚正不阿个性的象征;菊花在严寒中绽放,是作者隐忍性格的象征。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是在品味其语言的前提下形成的,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含义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思维发展和提升
探究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教师可借助巧妙的问题形式,推动学生发展语文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密切结合教材内容,确保提问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提问学生“劝”字的意思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劝告”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劝学”两字,然后再次提问“劝”字的意思是什么。此时,学生就会自然领悟,“劝”原来还蕴含“劝勉”的意义。这篇主题为“劝学”的文言文,创作意图是劝勉人们应始终坚持学习,以便实现才能发展及知识增长的目的,同时还可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设计出“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更加明确探究目的,进而使得他们都能在探究中获得语文思维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自身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四、语言构建和运用
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作品都具有语言精练的特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精辟性、简洁性与严密性,以推动学生语言经验的快速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诵读教学,借助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这里所说的“诵读”,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抒发、停连节奏、字音精准,借助反复诵读的方式增强学生语感,使得他们都能逐渐掌握语言构建及运用的技巧与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把思考与诵读有机结合,激励学生深入感知与体会作者苏轼的性格特点与旷达胸怀。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精彩活动的组织确保文言文教学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对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育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准则。今后面对更加复杂的文言文,还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与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其更加深刻的内涵,在了解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文言文具体篇章中包含的语言内容,更需要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之路上不断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