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19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李德说过:“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学做人”要让孩子“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初中生由于自身道德能力欠缺,是非的判断能力较差,就更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认识去辨别优良与虚伪,甚至会迷失方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就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1、倡导正面教育
俗话说:惩恶必先扬善。在班级管理中多以正面教育为主,提高学生对道德认识人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利用各类课堂内外的教育形式,如讲座、小品、师生对话、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各类习惯的内涵和外延,地位和作用,从而教育学生要当习惯的主人去支配习惯,不做习惯的仆人而受其支配,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思想觉悟。当然,这种直接的明显的理论灌输要实实在在,切忌空洞,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感情的烈火促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以理论的威力帮助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和飞跃,成为以后行动的指南。初中生可塑性较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2、用榜样的力量加以感召
中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及时发现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无时不感觉到榜样就在我身边,是看得见、摸到着的。刚接七年级新生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做值日不认真也不是很积极,总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完成,针对这种现状,我有意识地树立做值日积极认真、富有责任心马丽艳同学为我班的“卫生标兵”并号召全体同学向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卫生大幅度提升。由于我带的寄宿班,很多同学不会整理自己的内务,甚至有个别同学洗不干净自己的袜子,手把手的教后,紧接着就进行了我班5个宿舍的内务整理大赛,在每个宿舍评出内务整理较好的学生做为整理内务“小能手”,并让他们传帮带,渐渐地我发现床单铺平了、被子叠方了,洗漱用品摆放整齐了……
3 身教重于言教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行为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必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寄宿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村组,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习惯说谢谢,每天我早早来到教室迎接每一个学生并向他们问好,路上见了学生主动打招呼,在班中故意借用学生的学习用具,归还的时候说声谢谢。起初学生很诧异,久而久之班中打招呼的学生多了,说谢谢的也多了。
4 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借用学校大型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方式去研究生活,将知识、能力与情感加以整合,将“言”和“行”统一起来,如在“我能为校园做点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要为校园花萆浇水,有的说要为校园清扫垃圾,有的说为门窗除尘,有的说画宣传画等。我趁机问学生能不能付之于行动。学生个个都说能,随即让学生走出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了。行为习惯教育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
5 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使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通过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同步性。
6 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它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让充满生机活力的习惯在中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硕果。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学做人”要让孩子“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初中生由于自身道德能力欠缺,是非的判断能力较差,就更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认识去辨别优良与虚伪,甚至会迷失方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就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1、倡导正面教育
俗话说:惩恶必先扬善。在班级管理中多以正面教育为主,提高学生对道德认识人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利用各类课堂内外的教育形式,如讲座、小品、师生对话、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各类习惯的内涵和外延,地位和作用,从而教育学生要当习惯的主人去支配习惯,不做习惯的仆人而受其支配,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思想觉悟。当然,这种直接的明显的理论灌输要实实在在,切忌空洞,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感情的烈火促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以理论的威力帮助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和飞跃,成为以后行动的指南。初中生可塑性较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2、用榜样的力量加以感召
中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及时发现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无时不感觉到榜样就在我身边,是看得见、摸到着的。刚接七年级新生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做值日不认真也不是很积极,总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完成,针对这种现状,我有意识地树立做值日积极认真、富有责任心马丽艳同学为我班的“卫生标兵”并号召全体同学向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卫生大幅度提升。由于我带的寄宿班,很多同学不会整理自己的内务,甚至有个别同学洗不干净自己的袜子,手把手的教后,紧接着就进行了我班5个宿舍的内务整理大赛,在每个宿舍评出内务整理较好的学生做为整理内务“小能手”,并让他们传帮带,渐渐地我发现床单铺平了、被子叠方了,洗漱用品摆放整齐了……
3 身教重于言教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行为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必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寄宿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村组,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习惯说谢谢,每天我早早来到教室迎接每一个学生并向他们问好,路上见了学生主动打招呼,在班中故意借用学生的学习用具,归还的时候说声谢谢。起初学生很诧异,久而久之班中打招呼的学生多了,说谢谢的也多了。
4 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借用学校大型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方式去研究生活,将知识、能力与情感加以整合,将“言”和“行”统一起来,如在“我能为校园做点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要为校园花萆浇水,有的说要为校园清扫垃圾,有的说为门窗除尘,有的说画宣传画等。我趁机问学生能不能付之于行动。学生个个都说能,随即让学生走出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了。行为习惯教育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
5 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使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通过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同步性。
6 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它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让充满生机活力的习惯在中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