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彝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彝族音乐烟波浩渺。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政府和文化界都关心和呵护下,我们的彝族音乐才不会消亡,中华音乐文化的魂魄才不会散去,中华文化才能造福于世界人民,彝族音乐才能持续发展。贵州彝族音乐,它是最普遍、最土气,却也是最特殊、最完美、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浸透着人民的理想、智慧、愿望、情感。发展彝族音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彝族音乐;挖掘整理;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9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3
  彝族是一个伟大而古老民族,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等不同名称,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4个省区,在贵州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安顺、兴义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因为支系众多,分布地区广,方言土语繁杂,大体分为6个方言区、3个次方言区和25种土语。也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形成了彝族音乐形式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支系不同地区之间音乐风格特点突出各具特色,且绚烂多姿。
  彝族音乐烟波浩渺。他们在丰收和祭祀等重大活动时,都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来庆祝。彝族的节日有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可分:祭祀性节日、节庆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会性节日、农事性节日等五大类。 祭祀性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宫节(跳宫节)、祭龙节、祭火节等,其中火把节最为盛行。贵州彝族节日还有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五日过洗泥节。纪念性节日主要有云南楚雄彝族的插花节。社交性节日主要有云南大姚彝族的服装节和楚雄牟定彝族的三月会等。农事性节日,则如大、小凉山彝族农历六月中旬的剪羊毛节、荞菜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此外,彝族宗教形态还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迷信鬼怪是彝族的主要信仰。宗教的主持者有苏里和毕摩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方面。在年节婚丧等活动中,歌舞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彝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器乐等三类。
  一、彝族音乐概述
  彝族音乐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理解为它是与传统社会同步形成:“传,传也,以传示后代也”【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曲调大多为单段曲式,歌词无限反复演唱。山歌又分男女声调,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美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彝族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庐虹高原》、《阿西里西》等;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莫轰、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黑等。彝族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勤劳、善良、质朴、率真的性格。彝族民歌荡气回肠,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彝族民间歌曲可分为;山歌、酒礼歌、情歌:如曲谷、噼啪达、酒叉;婚事歌:如阿硕、马诺、录外;叙事歌、丧歌:如裉洪、布摩;儿歌、劳动歌等。彝族民歌的传统歌词以5字句为主,7字句是其变体。押韵的形式多为借字谐音,前句中的某一个字音,在后句中的相应位置出现,以此构成歌词的韵律。云南、贵州的部分彝族民歌中,吸收了汉族民歌7字4句或7字2句的歌词形式,并以汉语演唱。
  1、山歌。彝族山歌多在山坡和歌场上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彝族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和一唱众和、或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
  在彝族民歌中,表现爱情故事的很多,而有的民歌则专用于男女社交这一特定场合。如威宁的《山寨出现了老鹰的影子》,这首由七声燕乐构成的音乐,把山鹰比作小伙,传递男女青年爱情。用于这种场合的民歌都以小嗓轻声吟唱,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并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
  彝族的民间歌舞活动,如:《阿媚垦》、《直都》、《莎史书》等,是彝族人民传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通常叫做“铃铛舞”、“打歌”、“跌脚”、“跳乐”,又因伴奏乐器不同而称为“跳芦笙”或“三步弦”、“杂弦”等。这些歌舞大都属于载歌载舞形式。
  2、酒礼歌。酒礼歌的歌词大多为五言三段,内容有哭嫁、拦路、婚俗、礼仪、祝福等,音乐结构相对固定,曲式以单段体为主,曲调优美细腻,沁人心脾感人至深。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齐唱,也有载歌载舞形式,如《撒麻舞》等。酒礼歌调式多为sol、la、do为主音的五声调式或六声调式;曲调委婉,富于抒情性;节拍有的较为规整,也有散板式的。
  3、叙事歌。叙事歌的结构较为短小,有的是一个乐句的反复,多数为上、下句结构;也有由引腔开始,告一较大段落时加上齐唱结尾。曲调多平稳流畅,较少连续的跳进;与语言音调的结合紧密,具有较浓厚的说唱性。叙事歌多由中、老年歌手独唱或对唱,以真声演唱为主,有的到高音区换为假声演唱。在反复演唱中,由于歌词的变换,曲调相应有所变化可演唱数小时不间断。叙事歌的内容,包括天地万物的形成、人类遭受洪水灾难后又重新繁衍后代、民族的迁徙、战争、英雄故事以及婚丧礼仪的来由、狩猎农耕经验等。例如威宁彝族民歌《说起广西下广西》、赫章县《要鼎敬先辈》、《砍柴无好柴》、《唱起来说起来》,大方县的《吃烟要问烟根生》等等。再如“火把节”此类歌曲流传的范围较窄,调式以do、sol、la为主音的最常见。曲式短小,节拍规整,单乐句结构和上下句结构很普遍。
  4、孝歌。在彝族的丧葬仪式中,为悼念亡灵时唱诵的一种民间歌曲。在中国黔西北地区,民歌主要有山歌、孝歌、神歌几种。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黔西北孝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该地区,举办丧事时不能冷场,做法事的间隙就唱孝歌,从人死亡之时,一直唱到下葬。“铃铛舞”就是典型的代表,舞者四人以上手执白帕和铃铛,边跳边唱,声音低沉哀怨,舞步简单整齐,歌词有悼唁、追忆、丧葬礼俗等内容。音乐平缓低沉,音域不宽,且节奏单一。如黔西北的“贝毛歌”、“克活”,及云南和凉山地区毕摩在丧葬礼仪中诵唱的“毕摩调”等。有的属于念诵经文,曲调中常出现夸张性的跳跃进行,或插入驱鬼的吆喝声。   5、儿歌。彝族传统儿歌风格迥异,绚丽多彩,歌词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内容广泛,有唱日月星辰、打雷、下雨等自然现象;有唱家禽鸟兽、花草昆虫等。儿童歌的音乐多以一个短小的乐句作多次变化反复,上下句结构也较常见。曲调活泼跳跃,音域较窄,适于儿童歌唱。如《阿西里西》等。
  彝族儿歌篇幅较短,短小精干,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偶尔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6、劳动歌。彝族大多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主要从事农业、牧业生产,反映劳动生活的歌有牛山歌(亦称牛歌)、下种歌、推磨歌等。牛山歌为农民犁耕时所唱。歌词中多吆喝性的衬词。节拍也不规整,即兴性强。推磨歌、下种歌等劳动歌,曲调明快,节奏鲜明。各类劳动歌以sol、la、rai等音为主音的五声调式最为常见。如《大田栽秧行对行》,这首F征调民歌,先是在小字2组的rai音上一声吆喝“哎,大田栽秧行对行”然后相似一领众合唱“一对秧鸡来歇凉喽远方喽哎”,曲调明快、活泼,赋予生活气息,反应了黔西北地区彝族人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愉快心情。
  7、歌舞音乐。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蹈繁多,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如下几类。包括铃铛、撒麻、打跳、跳歌、跌腿等歌舞。流传于贵州西部与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西南部,常于节日或婚丧喜庆中进行。舞时人们围成圆圈,相互手挽手,随音乐起舞,也有载歌载舞的。这类舞蹈以腿和足的动作为主。舞曲称打跳调或打歌调,结构短小,也有按一定的程序将若干首舞曲连接成组曲式的结构。伴奏乐器以葫芦笙、无膜短笛、三弦等为主。葫芦笙与短笛常形成两声部,有时与人声结合为三声部。音乐朴实欢乐,节奏刚健有力。
  8、器乐音乐。彝族人十分喜爱器乐歌舞。彝族民间乐器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拉弦乐器,如三胡、四胡、牛角胡琴;二是弹拨乐器,如三弦、口弦、月琴等;三是吹管乐器;如葫芦笙、马布、竖笛、莫轰等;四是打击乐器;如铜鼓、皮鼓、团鼓、兹耳等,总计达二十余种。其中,独具特色而普遍流行的主要有月琴、口弦、葫芦笙、牛角胡、马布、竖琴、琐呐、彝箫、皮鼓、兹耳等;还有彝族戏曲《撮泰嵇》声腔、板式、曲牌、行当、唱段古朴而韵味无穷。彝族的乐器种类极多,按现代乐器分类,弦乐器主要有月琴、口弦、三弦、牛角胡琴、三胡;管乐器主要有巴乌、马布、葫芦笙、擎芦、克西觉尔;打击乐器有铜鼓、克拉蒙、额格子膜等。这些乐器都有各自的独奏曲或合奏曲。
  流传于云南西部俚支系、腊倮支系中的短笛曲《放中调》、《过山调》等优美动听;流行于凉山的《雷波调》,滇西北的《野马过河》,红河南岸的《小伙子和姑娘》等月琴曲,曲调富于花饰。凉山的月琴曲中,还运用了多种调式、调性的转换手法,形成独特的效果。流行于红河流域的巴乌,具有柔和略带鼻音的音色,适宜于吹奏抒情性的乐曲。 彝族的口弦调与言语音调结合紧密类似吟诵调,音色纤细优雅,善于传情达意。2片或3片为一组的口弦,能奏出泛音旋律,构成二声部或三声部的多声音乐,具有特殊的魅力。唢呐主要在婚丧礼仪中演奏,曲牌十分丰富,其中,各地区、各支系均有独具风格的曲牌;也有不少曲牌来自汉族或邻近的兄弟民族。器乐合奏曲多源于情歌或舞曲,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彝族民间音乐是在一个敞开的文化背景上展开的,应将其放在整个民族文化广阔的时空中去审视。
  二、传承与发展
  贵州有着丰富的彝族音乐的素材库,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努力做的工作。几届“多彩贵州”歌唱、舞蹈、戏曲小品大赛中,都有原生态音乐专项的赛事设立,这有利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原生态彝族音乐产生于一个民族或地域人群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方式,其存在也受到这种特有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方式的制约。社会生活方面因素,某些民族地区,因战争和械斗,使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使得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在变化和走样,有的甚至消亡。然而,现代化和消费主义正在摧毁传统音乐和传统道德观念,由于城镇化的推动,原生态的民歌延唱传习的人少了,使得民间音乐面临危机,一方面少数民族的生活要提高,人们纷纷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长此以往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可能消亡;还有就是外来的文化就会侵入等因素,使得原生态音乐难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我们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在经济的发展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或破坏了原生态的彝族音乐。
  彝族音乐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的保护,离不开音乐创作者的研究和创新发展,只有在政府和文化界都关心和呵护下,我们的彝族音乐才不会消亡,中华音乐文化的魂魄才不会散去,中华文化才能造福于世界人民,彝族音乐才能持续发展。然而,要保持原生态的彝族音乐文化就需要政府出面去抢救、挖掘、搜集、保护和传承。如今由于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得到提高,为保护和发展彝族原生态歌(谣)曲提供了发展和保护的条件和可能,彝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政府行为,也是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肩上赋予的责任。
  我们不能再重蹈那种重经验,轻理性,重领悟,轻逻辑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模棱两可的说教。否则,我们就只能永远学习、借鉴和使用国外的东西。如果真是如此,这是否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由于彝族民间音乐的不确定性,流传起来不方便,只能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传唱,有局限性。彝族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口头发展使民间音乐更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方式也受到影响。有些劳动方式在一些地区千百年来基本不变,中国有丰富的农业文明资源,我国的农业文明资源样式繁多,有北方的麦作文明和南方的稻作文明,不同的文明背景产生不同的文化,这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的根本。   传承多彩的民彝族音乐,建设坚实的文化载体。依托彝族音乐底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民族音乐,传播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展示了试验区人们不畏艰难、奋力攀高的精神风貌。纯真、高雅的民族音乐为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幸福的新的毕节试验区而鸣锣开道。民族民间音乐脉络丰富了黔西北厚重的历史文化。黔西北的彝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氛围浓郁、保护价值积高、利用潜力大。我们要抢救和传承并举,发掘和整理并行,保护与利用并重。
  传承彝族音乐,促进试验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继续挖掘彝族原生态歌舞,展示乌蒙彝族音乐文化风采,充分发挥各艺术团队(文化馆、音协、文工队)的作用,切实深入基层开展采风编排,对彝族原生态歌舞提炼包装,拔高档次和质量,推向社会,进而推出贵州、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充分利用彝族音乐歌舞文化资源,再进一步深入搜集民间歌曲、民乐,再度整理,提高利用率,裨使其艺术性、欣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更适应现代审美理念。
  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讴歌人民幸福生活。一个民族的音乐,必定是各个时代(包括现实)社会生活形态与特定精神形态提炼的结晶。民族音乐作为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有的是宏观生活的再现,有的是主观的表现,更多的可能是主客体相统一的反映。从审美功能之宏观视野来看彝族音乐的文化价值,你就会发现它具有多义、多层、多重的特殊结构。民族的、传统的音乐文化总是在历史上与外来音乐不间断地交流、融合、互动,才促使了中华民族音乐之大繁荣。民族的传统音乐,总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既不能忽视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也不能忽视其递进性和可变性。我们要以民族民间天籁之音,唱出试验区最强音。要着力打造黔西北的彝族音乐,建设坚实的文化载体。将党的文化建设要求融入传统的本土民族文化之中。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文化发展理念。谱写一曲波澜壮阔、浓墨重彩的彝族音乐的壮丽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这对孪生姐妹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彝族音乐文化、彝族歌舞艺术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传统,不是为了向后看,而是为了向前看。现在,我们大力提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现实的需要,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传统,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是一项既要对得起祖先,又要对得起后代的工作。但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现在,而更重大的意义是着眼于未来。就传统而言,它是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时空中的一过程。
  如何传承、学习、创新、发展民族音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精神本质的一种附丽。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气质,特别是和人民群众生活最靠近的民间音乐,它生长繁衍于自然、生活、人民之中。它是最普遍、最土气,却也是最特殊、最完美、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浸透着人民的理想、智慧、愿望、情感。这是一个蕴藏着極丰富的艺术珍宝的音乐世界,是可供我们学习、研究开发的一笔巨大财富。乌蒙山区腹地,这块古老的土地是彝族世居繁衍的中心,它孕育了彝族民间音乐文化,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将彝族歌舞艺术演绎得最为精彩。进入新世纪,又赋予它现代性的意义,走进我们心中,灵魂的深处。
  精神财富的物质表现形式之载体—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性。它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表达的精神气质,承载的人文精神,都是一种历史文化符号的标志。深藏在乌蒙山区的彝族民间歌舞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阐释着古老神秘的人文风俗。它是黔西北试验区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正在等待人们去发掘它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民族民间艺术是“一切文化艺术之母”。但是,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再可能靠着自我封闭来保持自身的完整性。有抱负的民族都会一面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一面加固自己民族文化的躯干。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是一面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营养,一面加固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创造新的民族音乐文化,为我们的后代留下精美、健康的精神财富。
  民族音乐要在构筑“精神高地”上有新的作为。这个弘扬的过程,是一个传承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为进一步挖掘地域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自强,推动多民族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弘扬改革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鼓舞各族人民努力构筑民族文化精神高地,为进一步提升多彩贵州之对外形象,让我们“与时俱进迎潮头,励精图治铸辉煌”。
  在强调保持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整体感及特色时,同时,强调吸收融化外来文化及外来音乐,我们也不能狭隘、片面、绝对。民族特色不能只限于民族音调,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局部性的,重要的在于把握我们民族的特有心态、情感、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等。对民歌、戏曲曲艺音乐、民间器乐的研究、吸收、运用,都应是取其“神”似,在整体把握上去用功。我们要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之中,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和富有民族气质的音乐作品。
  每当听到彝族民歌《庐虹高原》suo la re 四度上行的旋律时,我的心就随着歌声飞向天高云淡的威宁草海旁,这歌如春风贯耳般高亢、浓烈、温暖,亦如秋水拂面般的醇厚、柔美、清雅,我的思绪也如同那草海中的小船和湖中的水草,被那歌声灌醉,随着音乐律动婆娑,翩翩舞蹈起来。第二句开始re 升fa suo大三度变化雅乐音阶,把我的灵魂勾了去,真是美轮美奂,那么自然、和谐、优美,悄然天成,我虔诚地向彝族民歌致敬!
  传承、开拓、创新、弘扬,彝族音乐文化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发展民族音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将从彝族民歌中聆听到了它铿锵前行的足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要求日益增强。广场舞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健身文化,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发展的如火如荼,场面红火热闹,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项全民参与和流行的健身文化,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关键字:广场舞;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该校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设“好人之城”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文明道德素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建设;培育养成;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心理落差的概念入手,结合我院新生实际情况,分析了新生心理落差的主要類型及导致落差的原因,并尝试着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落差;目标缺失;归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大学阶段属于人格再造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进入大学的新生,或多或少总会产生失落感, 即心理落差。  一、心理落
期刊
摘 要:企业新闻报道节目,由于受新闻素材的限制,容易形成固定的新闻报道模式,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为响应中央宣传部“走基层、轉作风、改文风”的号召,本文作者积极参与所在单位——冀东油田电视台开展的“记者基层行”活动,同时结合所学新闻理论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归纳,对企业电视新闻怎样进行选题与立意,如何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提出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基层行;  中图分类号:G212
期刊
摘 要:在各种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构成中,广场舞作为一种喜闻乐见、广受欢迎文化活动形式,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将就广场舞文化的发展背景展开研究,进而深入探讨广场舞文化对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广场舞活动;群众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24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再次把积极探索“三农”工作新路子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课题。如何搞好与“三农”的对接,肩负起生动报道和传播“三农”工作这一重任,应该是新闻媒体,特别是县(市)级媒体的重头戏。本文结合多年在农村的工作实践,从对农村传播和宣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设想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与同仁共同寻求出传播“三农”的新思路,正确引导,服务“三农”。  关键词:县(市)级媒体;“三农”对接;
期刊
摘 要: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新闻报道。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是一个属于“新闻”的
期刊
摘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等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培养;空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学好这门课程,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从普通初、高中转入专业学校的技校学
期刊
摘 要:电视新闻是一种独特的新闻形式,其他新闻形式无法取代,虽然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迅速膨胀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的发展。但只要电视新闻明确自身优势,实现多方位、多元化改革发展,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回自己的地位,求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媒体;发展;  中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社会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其走出困境,不但极大推动高校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0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