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小切口开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由比较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狹窄的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法。小切口开窗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小切口开窗术;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手术时间
近年来,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腰腿部疼痛、脑脊液压力增高导致咳嗽、喷嚏等,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外科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切口开窗术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病症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手术法而言,小切口开窗术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临床特点。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对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0~71岁,平均年龄为(53.2±2.4)岁;患者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4±0.8)年。对照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52.5±3.0)岁。患者病程为1.5~7.2年,平均病程为(3.3±0.6)年。患者入院后,我院随即对其进行CT或X线片诊断,并由诊断结果可知,因黄韧带肥厚至腰管狭窄患者23例、因椎体后院骨质增生至腰管狭窄患者22例、因韧带钙化至腰管狭窄患者12例、因关节增生肥大至腰管狭窄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小切口开窗术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处理。在C型X线机透视下对患者的手术开窗点进行定位,并确定手术部位及切口大小。于椎旁0.5cm处作纵行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为3cm左右。顺沿棘突与椎板剥离骶棘肌,至病变椎间隙,行椎板间开窗。充分显露出椎间盘突出部与神经根,取出突出间盘组织,而后尽可能的将髓核取出,但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伤害到硬膜囊及神经根。若出现明显的马尾症状,则对棘突基底内板进行潜行切除处理,并保留硬膜外的正常脂肪,若有需要,可以脂肪片覆盖。对于多间隙病变患者,将以多节段或双侧节段定点开窗法进行治疗,先对患者彻底减压,而后进行冲洗、止血、置负压引流管,最终将切口逐层缝合。
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法进行治疗,具体为传统半椎板、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炎处理,根据患者术后具体情况对引流管进行拔除(一般在3d内)。术后7d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诊断标准
以患者病症恢复情况作为诊断标注,具体划分如下:(1)优:患者完全康复,术后无后遗症,生活、工作不受影响;(2)良:患者腰背肌功能基本恢复,偶有腰疼症状,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3)差: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比较
2.2 治疗优良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比较,有比较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
3、讨论
有关报道指出,腰椎间盘是引发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此外,引发腰椎管狭窄的原因还包括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增生肥大等。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其除了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以外,还可引发腰腿部剧烈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常通过外科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椎板全切除、半切除治疗。但该种手术法具有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等特点。同时,传统手术法多将腰椎管后部结构切除,术后可引发腰椎不稳及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预后较差,影响患者康复。近年来,小切口开窗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手术法而言,小切口天窗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安全性较高。同时,小切口天窗术基本不影响患者的脊柱后方结构,可保持脊柱较好的稳定,改善患者预后[2]。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可对小切口天窗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肯定。
综上所述,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手术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惠龙,刘泽,缪荣明.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95-1996.
[2]帅维忠.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 例临床疗效观察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25(14):89-90.
关键词:小切口开窗术;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手术时间
近年来,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腰腿部疼痛、脑脊液压力增高导致咳嗽、喷嚏等,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外科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切口开窗术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病症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手术法而言,小切口开窗术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临床特点。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对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0~71岁,平均年龄为(53.2±2.4)岁;患者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4±0.8)年。对照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52.5±3.0)岁。患者病程为1.5~7.2年,平均病程为(3.3±0.6)年。患者入院后,我院随即对其进行CT或X线片诊断,并由诊断结果可知,因黄韧带肥厚至腰管狭窄患者23例、因椎体后院骨质增生至腰管狭窄患者22例、因韧带钙化至腰管狭窄患者12例、因关节增生肥大至腰管狭窄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小切口开窗术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处理。在C型X线机透视下对患者的手术开窗点进行定位,并确定手术部位及切口大小。于椎旁0.5cm处作纵行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为3cm左右。顺沿棘突与椎板剥离骶棘肌,至病变椎间隙,行椎板间开窗。充分显露出椎间盘突出部与神经根,取出突出间盘组织,而后尽可能的将髓核取出,但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伤害到硬膜囊及神经根。若出现明显的马尾症状,则对棘突基底内板进行潜行切除处理,并保留硬膜外的正常脂肪,若有需要,可以脂肪片覆盖。对于多间隙病变患者,将以多节段或双侧节段定点开窗法进行治疗,先对患者彻底减压,而后进行冲洗、止血、置负压引流管,最终将切口逐层缝合。
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法进行治疗,具体为传统半椎板、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炎处理,根据患者术后具体情况对引流管进行拔除(一般在3d内)。术后7d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诊断标准
以患者病症恢复情况作为诊断标注,具体划分如下:(1)优:患者完全康复,术后无后遗症,生活、工作不受影响;(2)良:患者腰背肌功能基本恢复,偶有腰疼症状,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3)差: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比较
2.2 治疗优良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比较,有比较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
3、讨论
有关报道指出,腰椎间盘是引发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此外,引发腰椎管狭窄的原因还包括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增生肥大等。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其除了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以外,还可引发腰腿部剧烈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常通过外科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椎板全切除、半切除治疗。但该种手术法具有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等特点。同时,传统手术法多将腰椎管后部结构切除,术后可引发腰椎不稳及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预后较差,影响患者康复。近年来,小切口开窗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手术法而言,小切口天窗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安全性较高。同时,小切口天窗术基本不影响患者的脊柱后方结构,可保持脊柱较好的稳定,改善患者预后[2]。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可对小切口天窗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肯定。
综上所述,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手术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惠龙,刘泽,缪荣明.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95-1996.
[2]帅维忠.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 例临床疗效观察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25(1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