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和教育,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已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许多代表递交了相关提案。本学期,我对莲花中学二个班90名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希望从学校教育方面来探讨问题与对策。
一、莲花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据调查,父母有一方长期不在家的有22人,双方都不在家的有36人,留守儿童占62%。其中大部分是随祖父母生活,少部分是随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中,学习情况中等的占36%,差的占47%,优秀的只有17%;整体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调查中还发现“后进生”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情感交流,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45%,甚至有7%与父母没有联系。半年见一次面的占43%,一年以上见一次面的占32%,甚至有3名儿童已记不清父母的模样了。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在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有焦虑心理,会产生自卑、抑郁、易怒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2、缺乏家庭教育,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
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都并不富裕,少数极为贫困,父母出门挣钱养家,对于子女的生活、家庭教育无暇顾及。留守在家的都是年老、体弱、妇幼群体,他们既要承担过重、过多的农活和家务,还要代管几名留守儿童。由于代沟所致,更心疼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管,交友没有选择性,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有的甚至早恋。
3、缺乏学习指导,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由于学校没有完全实行寄宿制,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祖父母辈文化水平有限,他们的家庭作业没人督促和辅导,学习缺少约束和指导,学习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以至于在全年级的后1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8名。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这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按照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我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谈谈如何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新路子:
1、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给留守儿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和帮扶的重要途径。让留守儿童不在孤单中度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寄宿条件,让他们能够在群体生活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温暖。学校应制定晚自习学习辅导制度,由教师全程辅导寄宿生完成作业;生活方面,要有男、女生活辅导老师安排,并和学生住在同一幢公寓,随时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同时,要选出学生会的男、女生活部长,具体负责他们在公寓的生活、卫生等;寄宿生请假离开学校要经过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两关审批,并必须在到达目的地后打电话向班主任汇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指导学习生活。
学校应建立包括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监护人情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定期指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德育老师亦可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的情况,还可指导留守儿童每半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月写一次信,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既可以联络沟通父(母)子(女)感情,也可以让家长“心中有数”。
3、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
教师应指导留守儿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内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各班要安排班干部、团员与问题较突出的留守学生“结对子”,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帮助。在没有寄宿的情况下,要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成立校外辅导站。在学校建立图书室、阅览室,由学习小组组织阅读竞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们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多开展文体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如拔河比赛、留守儿童篮球赛、创建优秀留守儿童亲子家庭活动、留守儿童集体生日晚会等。
总之,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会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425700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中学)
一、莲花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据调查,父母有一方长期不在家的有22人,双方都不在家的有36人,留守儿童占62%。其中大部分是随祖父母生活,少部分是随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中,学习情况中等的占36%,差的占47%,优秀的只有17%;整体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调查中还发现“后进生”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情感交流,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45%,甚至有7%与父母没有联系。半年见一次面的占43%,一年以上见一次面的占32%,甚至有3名儿童已记不清父母的模样了。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在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有焦虑心理,会产生自卑、抑郁、易怒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2、缺乏家庭教育,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
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都并不富裕,少数极为贫困,父母出门挣钱养家,对于子女的生活、家庭教育无暇顾及。留守在家的都是年老、体弱、妇幼群体,他们既要承担过重、过多的农活和家务,还要代管几名留守儿童。由于代沟所致,更心疼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管,交友没有选择性,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有的甚至早恋。
3、缺乏学习指导,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由于学校没有完全实行寄宿制,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祖父母辈文化水平有限,他们的家庭作业没人督促和辅导,学习缺少约束和指导,学习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以至于在全年级的后1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8名。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这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按照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我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谈谈如何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新路子:
1、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给留守儿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和帮扶的重要途径。让留守儿童不在孤单中度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寄宿条件,让他们能够在群体生活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温暖。学校应制定晚自习学习辅导制度,由教师全程辅导寄宿生完成作业;生活方面,要有男、女生活辅导老师安排,并和学生住在同一幢公寓,随时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同时,要选出学生会的男、女生活部长,具体负责他们在公寓的生活、卫生等;寄宿生请假离开学校要经过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两关审批,并必须在到达目的地后打电话向班主任汇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指导学习生活。
学校应建立包括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监护人情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定期指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德育老师亦可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的情况,还可指导留守儿童每半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月写一次信,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既可以联络沟通父(母)子(女)感情,也可以让家长“心中有数”。
3、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
教师应指导留守儿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内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各班要安排班干部、团员与问题较突出的留守学生“结对子”,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帮助。在没有寄宿的情况下,要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成立校外辅导站。在学校建立图书室、阅览室,由学习小组组织阅读竞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们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多开展文体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如拔河比赛、留守儿童篮球赛、创建优秀留守儿童亲子家庭活动、留守儿童集体生日晚会等。
总之,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会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425700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