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的启发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香菱学诗》,读来颇有趣味,联想到作文教学,又很受启发。
  香菱到潇湘馆向黛玉求教作诗,黛玉先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林黛玉说写诗的基本要求对于作文教学来说不也应该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文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吗?虽说“文无定法”,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各类文章的特点,文章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这些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是要教给学生的。在作文教学中,写作的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体现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时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教材中好多文章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研习,化用,可以使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为学生写作找到了枴棍和依靠。例如:在学《济南的冬天》后,学生学会了篇末点题的方法;在《春》这篇文章中学生学会了巧用修辞的技巧,在《背影》中学生又懂得了刻画细节突现主题的重要。
  黛玉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这种积累方法启发了我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都要进行摘抄。
  当香菱写出几首不成熟的诗作之后,黛玉一面指出诗作的不足,一面鼓励道:“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这话说得多好!也只有放开胆子,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冰心说过:“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是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的困惑,所以,作文教学不能缺少实际的练习,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练习,并归纳出几种方法:①日记法。鲁迅先生写文章的三大秘诀之一就是勤练笔,而勤练笔的最好方式就是写日记。很多新闻工作者、作家、诗人的写作实践证明,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基于以上认识,每学期我都大力倡导学生写日记。②模仿法,比葫芦画瓢仿写文章。仿写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借鉴范文中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及范文中作者观察,认识,表达生活的方法,然后依据自己的选材进行半独立写作。一般来说,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过程是:积累——模仿——创造。学生积累了写作知识并不能立即进入自能作文,之间还有个过渡,这就是模仿借鉴。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总是也积累,也模仿借鉴,也创造性作文的。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模仿的成份逐渐减少,而创造的成份逐渐增多。在指导学生仿写时我特别注重仿写中引导学生访中有创,仿创结合。
  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作诗,也写出了几首好诗,深为黛玉、薛宝钗等人称赞,这虽说与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但先决条件是香菱善学、苦学、乐学。无论读别人写的,还是自己学写诗,她都“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甚至于在梦中都在读诗、作诗,被别人笑做“疯了 ”“痴了”。联系到作文教学,就不能不考虑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抱着“老师要我写”,为完成作业写的态度,老是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甚至于厌倦反感,必然难以写好。
  综上所述,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要多读多积累现代文语言;三要多练,放开胆子去写;四要有兴趣有毅力。我想这就是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启示吧!
其他文献
要想让学生写出的记叙文结构精美严谨而有创意,光有一个笼统的指导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指导必须进一步地细化。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说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未渗透到写作教学,只成功了一半”“读写是天然结合”。既然如此,要训练好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掌握作文的谋篇布局技巧,就应该首先充分利用课文。针对学生谋篇布局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从组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尝试,重点训练学生学会“一线串珠”搭“
期刊
自从教以来,我一直在努力追求一个目标,那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如诗如画般的美妙,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要展现给学生自身的教态美;(二)要引领学生发掘文本的内质美;(三)要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形式美。  一、美的教态,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精气神  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精神饱满,学生才会劲头十足。老师自己就没精打采
期刊
一、古诗词学习现状分析  王国维认为:“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古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可是,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中学生离得是越来越远,学生对古诗词是越来越陌生。  诗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很多内容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过分强调语文
期刊
一、从对人物、 事件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言文占很大比例,这些生动的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常规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并畅谈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历史上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后人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这正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对愚公的做法颇有异议,有
期刊
要准确地把握“自主”的含义,必须明确它的外延。  “自主”的“自”应包含自觉、自信、自问、自修之意。  自觉是指学生不需他人的约束而主动思维做事的心理行为表现。自觉是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课堂中认真听课的习惯、动脑思考的习惯、积极表达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课外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的习惯等,都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应通过教师
期刊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分析成为了金钱而六亲
期刊
一、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这样才能
期刊
一、正确把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学科。同样,语文教学和语文的学习也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尤其是近年来高考应试推出的“大综合”及高中招命题的“创新性”,无疑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指挥棒”,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思维,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最主要的是要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潜力,正确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
期刊
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关键在于要顺应学生心理机能,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在多方位、多层次的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上不断地引出新的创造性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结合审题,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性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认真审清题目,既能帮助学生领会题意,避免作文内容离题,把握思维的方向性。为
期刊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化整为零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分而治之的。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互不搭界。虽然,近些年语文课堂也开始注重作文训练了,但也是小打小闹,甚至是有人听课才这样。而我认为作文训练应扎根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毋庸置疑,作文应是其中之一。我们就是要把课本中的文章当作例题,化整为零,分阶段进行作文训练。比如:教学小说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