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忙,大学生闲?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物理学会举办学术会议,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演讲中谈到,评价一个国家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小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大学生是否学得紧张勤奋。这样的“标尺”,听起来新鲜,细细一想,颇具深意。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因而学习内容不断增多,学业负担相应增加,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我们周遭,实际情况正好相反。问问小学生,“你觉得学习轻松愉快吗?”恐怕许多孩子都会摇头。教材就那么几本,但学习的内容之多、难度之深,远远超过教材。不少小学生的书包重达七八斤,里面除了课本,还有各类课外教辅书,背着沉重的书包,有孩子戏称自己是“忍者神龟”。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每天需要“两到三小时”以及“三小时以上”完成作业的占近六成。这一切,都是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升入名牌初中、重点高中,考个好大学。
  而大学生呢?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沪上高校学生的学业负担呈下降趋势,认为“学业轻松”的学生比例在上升。不少大学生在选课时,对于一些上课管理宽松、学习轻松的课程趋之若鹜;那些“上课看电影,考试写一篇观后感”的课程最受欢迎。各学科的大学生中,文科生自认为学得最轻松,因为老师要求不高,课外作业少,如果需要写论文,网上一搜索,轻松搞定。在许多高校,毕业班的课堂上空荡荡,学生不上课最好的理由是“找工作去了”。于是,无形之中,大学本科四年被压缩到三年,专科三年被压缩到两年。而研究生则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放羊”状态,难得见导师一面。
  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小学生学业负担轻,学习难度比我们差一大截,放学后有许多空余时间可自己支配,发展各种兴趣爱好,探索各种类稀奇古怪的小课题。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业压力渐重。在国外一流大学,夜晚实验室灯火通明,亮到深夜,许多本科生、研究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忙碌而充实。经常有人反思,为何中国的孩子学得那么辛苦,中国的基础教育那么“扎实”,但我们培养过的创新拔尖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且至今尚无人问鼎诺贝尔奖?从中国小学生的“忙”,和大学生的“闲”中或许可以有所体悟。
  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忙”与“闲”,是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关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乎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的建设。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应该为“减负”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孩子们从死记硬背和“题海考海”中解放出来。孩子们不“忙”了,他们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发挥奇思妙想,这些看似与学业成绩挂不上钩但在小学阶段播下的创新种子,日后很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大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创新创造的土壤,营造优良学风,加强师生互动,把好人才“出口”关,让学生“忙”起来,让各个层次学位的“含金量”名副其实。
  (摘自《杂文选刊》2009.12上旬版/作者徐敏)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说,它要求的面广了,标准也提高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不善于挖掘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片段:  课文《桥》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泻的山洪,他果断指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在教学老汉和小伙子对话的片段时,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描写人物动作、对话的词语和句子,启发想象,加深体验。彭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我们来读一读描写老汉和小伙子动作和对话的部分: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一把揪出一
期刊
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教学思路简析: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新的问题,在新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发现知识;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使
期刊
《可贵的沉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的是老师引导孩子感受并回报父母的爱的故事,启发学生在享受关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教学双方的“沉默”,是故事的重点。面对老师意外的提问,孩子以“沉默”表示自己心中的愧疚和不安;老师以“沉默”搜寻孩子潜藏的淳朴和真诚。此情此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在关心父母、关爱他人方面,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沉默”。可见,
期刊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萨沙一家人外出度假时突遭暴雨,父母把仅有的一件雨衣让给了年纪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不甘心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的故事。这篇课文在描写萨沙一家人时突出了两点:一是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二是大雨中,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把它给了萨沙。其
期刊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理念】  理念之一:重视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和所浸透的情感;遵循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独特感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格。  理念之二:鉴于本文虽是写人的记叙文,但并不明显具备一般叙事文章那样典型的“五要素”,也没
期刊
在学校听课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受观摩课的影响,把两个课时的内容集中在一课时完成,而另一课时则用大量的练习来查缺补漏,既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针对这一情况,五华区小语教研室开展了“合理分配课时容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向全区展示了先锋小学陈文老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老师们进一步掌握合理分配课时内容,有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视角之一,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蕴含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
期刊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镜子”。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所反映出来的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呢?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应把学生看成
期刊
“各位同学,别忘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别忘了回家要向长辈问好,别忘了……”诸如此类的提醒,是小学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们忘记了教师所交代的事情,忘记了平时要求掌握的知识,忘记了积累的经验……而我们在提醒学生这样“别忘了”或那样“别忘了”时,是否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有没有忘记了什么?  老师,当我们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时,自己却操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当我们要求学生写字要规范时,自己批改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