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黎锦辉、陈歌辛两位中国最早、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轨迹的描述,从音乐参与者的角度揭示流行音乐是如何在中国社会得以生存,以及中国音乐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这一外来音乐样式进行民族化改造的过程,并从一个侧面考察流行音乐民族化初期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黎锦辉 陈歌辛 流行音乐民族化
西方流行音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上海,借由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强势压迫以及流行音乐自身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它很快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黎锦辉、陈歌辛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创作者,面对这一新兴的外来音乐样式,结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对它展开了民族化的探索。
一、黎锦辉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概述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是谈到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最初发展状况时,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人物。他的突出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并以歌集和唱片的形式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己组建的歌舞社团体,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者和创作者。在解决了流行音乐民族化首要前提——“生存”的同时,还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手法有了初步的探索。
1.黎氏歌集与唱片的发行
黎锦晖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所作的贡献之一,便是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并以歌集与唱片的形式进行传播。
1927年前后,由黎锦晖创作的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人面桃花》等六首歌曲相继问世,在出版发行后极为畅销。1929年,黎锦晖率领歌舞团到南洋演出,在回国路资欠缺的情况下,他在八个月内,完成“家庭爱情歌曲”一百首,并把这些歌曲寄回上海的各大书局进行销售,用以筹措经费。其出版的流行音乐歌曲集主要有:“‘家庭爱情歌曲二十五种’、‘爱情歌曲十六种’、‘现代爱情歌曲四种’以及‘抒情歌曲’26种总共七十余首。尚有二十多首‘家庭爱情歌曲’具体出版情况未明”。
除了出版歌集之外,黎氏流行音乐还以唱片的形式在当时传播。如1935年5月,胜利公司录制的《桃花江》等。
2.黎氏歌舞社明星大量发行的流行音乐唱片
黎锦晖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另一个贡献,是他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流行音乐的表演者与创作者。
黎锦晖创立的“明月歌舞社”与“大中华歌舞团”可以说是当年明星的摇篮,他们组成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影视界的主要力量。在当时歌舞社的演出节目中,常带有流行音乐的表演曲目,这同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从黎氏歌舞社走出的明星大都歌影双栖,有的是唱而优则影,有的是影而优则唱,有的则主要从事流行音乐创作。其中的代表人物,如黎明晖、周璇、白虹等。
可以说,黎氏歌舞社是当时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根据地,黎氏歌舞社在当时社会与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虽然一直风波不断,但其培养的一大批明星,为流行音樂下一个阶段,即以电影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时期打下了基础。而且,由于黎氏歌舞社自身具备的商业色彩,也可以被视为中国流行音乐界最早的明星培养与包装机构。流行音乐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以及明星包装制在此已初现端倪。
二、陈歌辛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
陈歌辛是继黎锦晖之后,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又一位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物。作品包括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在内的一大批颇受欢迎的流行歌曲,并为当时的电影配写了大量的音乐。
陈歌辛的流行音乐创作主要体现在歌曲与电影插曲两大方面:
1.流行歌曲创作
流行歌曲创作是最能充分展现陈歌辛音乐才能的领域,陈歌辛从事流行音乐创作的时间是在上世纪的40年代。从1940年为电影《天涯歌女》谱写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和《秋的怀念》之后,陈歌辛差不多年年都有流行歌曲获得传唱。这些歌曲组成了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主旋律”。
他的流行歌曲中影响最大的又推《玫瑰玫瑰我爱你》和《蔷薇处处开》这两首作品。他们都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的曲式,都是富有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都贯穿着西方流行音乐的节奏律动,都具有对比性的中段,中段的音乐又都是七声音阶的带有西方风格的曲调,因此,总体上形成了“中西交融”的音乐特点。《玫瑰玫瑰我爱你》还被译为了英文,由美国歌手莱恩演唱之后,在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流行音乐。
在歌词创作方面,陈歌辛的贡献主要是它与当时其他音乐人合作,谱写了一批极富韵味的流行音乐作品。陈歌辛的文化底蕴深厚,因而他创作的歌词诗意盎然,凝练简洁。不仅很多歌曲都是由他自己作词,如《蔷薇处处开》、《永远的微笑》、《梦中人》等,堪称至情至性,词曲双绝。还有由陈歌辛作词而由别的作曲家作曲的歌曲,如《五月的风》(黎锦光曲)、《恨不相逢未嫁时》(姚敏曲)等,也是超越尘俗之作。陈歌辛的歌词言浅意深,寄托幽远,最大的长处是富有内在的音乐律动,对音乐结构的自然的把握。
2.电影插曲创作
陈歌辛从1931年开始涉足电影音乐领域,直到1956年最后为美术片《骄傲的将军》作曲,这是他投身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音乐领域。他前后总共为六十来部电影作曲,尤其是四十年代为音乐分量很重的歌舞电影,如《鸾凤和鸣》、《凤凰于飞》等配乐,积累了丰富的电影音乐创作经验。
陈歌辛的流行音乐实践,承继在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后,开始于电影音乐繁荣之前,可以说为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在初期起到了一个过渡与衔接的作用,他的流行歌曲的创作可以说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陈歌辛创作的流行歌曲,都具有较高的格调与艺术性,有些甚至还具有艺术歌曲的特点,也正因如此,陈歌辛在中国歌坛上素有“歌仙”的美誉。
总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环境的联合作用下,西方流行音乐进入到中国社会并生存了下来。面对这一新鲜的音乐样式,中国的一些作曲家受其影响,开始了我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创作。随着黎锦晖创作出得第一批流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民族化经历了黎氏歌舞社时期,陈歌辛的歌曲创作时期以及电影音乐时期,直至抗日战争前,流行音乐终于完成了他在中国社会的生存,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也开始了他最初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南.黎锦晖评传.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7.17.
[2]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4.49.
[3]梁茂春.玫瑰蔷薇相映红——纪念陈歌辛90诞辰.音乐周报,2004-9-24(7).
[4]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中国文联出版社.120-124.
【关键词】黎锦辉 陈歌辛 流行音乐民族化
西方流行音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上海,借由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强势压迫以及流行音乐自身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它很快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黎锦辉、陈歌辛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创作者,面对这一新兴的外来音乐样式,结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对它展开了民族化的探索。
一、黎锦辉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概述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是谈到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最初发展状况时,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人物。他的突出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并以歌集和唱片的形式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己组建的歌舞社团体,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者和创作者。在解决了流行音乐民族化首要前提——“生存”的同时,还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手法有了初步的探索。
1.黎氏歌集与唱片的发行
黎锦晖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所作的贡献之一,便是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并以歌集与唱片的形式进行传播。
1927年前后,由黎锦晖创作的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人面桃花》等六首歌曲相继问世,在出版发行后极为畅销。1929年,黎锦晖率领歌舞团到南洋演出,在回国路资欠缺的情况下,他在八个月内,完成“家庭爱情歌曲”一百首,并把这些歌曲寄回上海的各大书局进行销售,用以筹措经费。其出版的流行音乐歌曲集主要有:“‘家庭爱情歌曲二十五种’、‘爱情歌曲十六种’、‘现代爱情歌曲四种’以及‘抒情歌曲’26种总共七十余首。尚有二十多首‘家庭爱情歌曲’具体出版情况未明”。
除了出版歌集之外,黎氏流行音乐还以唱片的形式在当时传播。如1935年5月,胜利公司录制的《桃花江》等。
2.黎氏歌舞社明星大量发行的流行音乐唱片
黎锦晖对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另一个贡献,是他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流行音乐的表演者与创作者。
黎锦晖创立的“明月歌舞社”与“大中华歌舞团”可以说是当年明星的摇篮,他们组成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影视界的主要力量。在当时歌舞社的演出节目中,常带有流行音乐的表演曲目,这同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从黎氏歌舞社走出的明星大都歌影双栖,有的是唱而优则影,有的是影而优则唱,有的则主要从事流行音乐创作。其中的代表人物,如黎明晖、周璇、白虹等。
可以说,黎氏歌舞社是当时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根据地,黎氏歌舞社在当时社会与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虽然一直风波不断,但其培养的一大批明星,为流行音樂下一个阶段,即以电影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时期打下了基础。而且,由于黎氏歌舞社自身具备的商业色彩,也可以被视为中国流行音乐界最早的明星培养与包装机构。流行音乐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以及明星包装制在此已初现端倪。
二、陈歌辛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
陈歌辛是继黎锦晖之后,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又一位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物。作品包括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在内的一大批颇受欢迎的流行歌曲,并为当时的电影配写了大量的音乐。
陈歌辛的流行音乐创作主要体现在歌曲与电影插曲两大方面:
1.流行歌曲创作
流行歌曲创作是最能充分展现陈歌辛音乐才能的领域,陈歌辛从事流行音乐创作的时间是在上世纪的40年代。从1940年为电影《天涯歌女》谱写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和《秋的怀念》之后,陈歌辛差不多年年都有流行歌曲获得传唱。这些歌曲组成了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主旋律”。
他的流行歌曲中影响最大的又推《玫瑰玫瑰我爱你》和《蔷薇处处开》这两首作品。他们都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的曲式,都是富有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都贯穿着西方流行音乐的节奏律动,都具有对比性的中段,中段的音乐又都是七声音阶的带有西方风格的曲调,因此,总体上形成了“中西交融”的音乐特点。《玫瑰玫瑰我爱你》还被译为了英文,由美国歌手莱恩演唱之后,在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流行音乐。
在歌词创作方面,陈歌辛的贡献主要是它与当时其他音乐人合作,谱写了一批极富韵味的流行音乐作品。陈歌辛的文化底蕴深厚,因而他创作的歌词诗意盎然,凝练简洁。不仅很多歌曲都是由他自己作词,如《蔷薇处处开》、《永远的微笑》、《梦中人》等,堪称至情至性,词曲双绝。还有由陈歌辛作词而由别的作曲家作曲的歌曲,如《五月的风》(黎锦光曲)、《恨不相逢未嫁时》(姚敏曲)等,也是超越尘俗之作。陈歌辛的歌词言浅意深,寄托幽远,最大的长处是富有内在的音乐律动,对音乐结构的自然的把握。
2.电影插曲创作
陈歌辛从1931年开始涉足电影音乐领域,直到1956年最后为美术片《骄傲的将军》作曲,这是他投身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音乐领域。他前后总共为六十来部电影作曲,尤其是四十年代为音乐分量很重的歌舞电影,如《鸾凤和鸣》、《凤凰于飞》等配乐,积累了丰富的电影音乐创作经验。
陈歌辛的流行音乐实践,承继在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后,开始于电影音乐繁荣之前,可以说为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在初期起到了一个过渡与衔接的作用,他的流行歌曲的创作可以说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陈歌辛创作的流行歌曲,都具有较高的格调与艺术性,有些甚至还具有艺术歌曲的特点,也正因如此,陈歌辛在中国歌坛上素有“歌仙”的美誉。
总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环境的联合作用下,西方流行音乐进入到中国社会并生存了下来。面对这一新鲜的音乐样式,中国的一些作曲家受其影响,开始了我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创作。随着黎锦晖创作出得第一批流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民族化经历了黎氏歌舞社时期,陈歌辛的歌曲创作时期以及电影音乐时期,直至抗日战争前,流行音乐终于完成了他在中国社会的生存,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也开始了他最初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南.黎锦晖评传.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7.17.
[2]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4.49.
[3]梁茂春.玫瑰蔷薇相映红——纪念陈歌辛90诞辰.音乐周报,2004-9-24(7).
[4]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中国文联出版社.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