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潮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让音乐教育发挥独特的融娱乐、教育、陶冶、拓智、创新为一体的多重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价值 美育陶冶 优化新生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无疑,这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在国力的开发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思维超前和能力上的出类拔萃,是育人的终极目标与归宿,而音乐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组合,则是学生遨游成功蓝天的双轮和双翼。
二、音乐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1.认识作用。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探求未知、积聚才能的人生阶段不断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各方面知识,从而提高多方面基本素质。音乐往往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能让欣赏者从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拓宽视野、走进历史、面对现实。这就是音乐的认识作用。
除此,音乐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音乐像所有文艺作品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记载和再现。这种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客观的实在性和作家的真情实感相融合的艺术真实性,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了可供认识社会的价值。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讽刺、嘲弄了贵族阿尔玛维瓦,歌颂了第三等级的费加罗和苏珊娜的聪明、机智、勇敢、热情。再如,政治倾向性鲜明的作品以及莫扎特的交响曲,海顿的室内乐,德彪西的《大海》,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这些音乐作品,凭借它们所反映的生活真实和社会本质,凭借其中反映的民主主义思想,解放斗争思想以及倡导人类的生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思想,对当代学生在不同程度,不同的意义上起激励、启发和潜移默化的有益作用。那些根植在一定社會生活中的纯洁的友谊,忠贞的爱情,善良的个性,高尚的情操;那些为正义勇于献身,对理想勇于追求,对邪恶勇于抗争的品质,也都具有社会本质的意义。学生的求学年华,是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黄金时期,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人格的完善都处于形成时期。因此,就必须对他们进行人生思考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经典伟大的音乐作品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除此,也可利用学校上党课的机会,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畅谈革命歌曲,使学生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京沪罢工歌》等歌曲中认识受压迫受剥削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从《黄河大合唱》等声乐作品中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认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与日寇英勇搏击的斗争精神;从《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歌曲中认识人民翻身得解放、热爱共产党、热爱领袖毛主席的真挚喜悦的感情;使学生在或沉重或优美或激昂的旋律中认识真理、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增长中国革命历史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坚定信念。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爱党的关系,从而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
2.教育作用。音乐教育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音乐之所以具有教育作用,是因为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音乐作品中又总是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涵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音乐所具有的这种审美教育作用,往往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音乐的教育作用不同于道德教育,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这是因为音乐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音乐所特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即“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音乐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去感受自然界、社会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并认真地培养他们正确地感受美、欣赏美的兴趣和能力。
3.拓智创新作用。音乐教育能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智力的开发,增强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创新素质。音乐能启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与智育相辅相成,我们知道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音乐用极富有想象力的旋律进行,优秀的和声织体,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愉快的、敏捷的、活跃的,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音乐的小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做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的力量,激发人大胆地、跳跃式地设想。当人们的音乐知识积累多了,那些像“万花筒”似的永远变化的各种幻想就会从潜意识向意识转化,学生常常处于“言而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审美的愉悦,年轻的心灵无拘无束,学生的思维在笼罩着美感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并在对美的追求的驱动下,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开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和悟性。
三、结语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领导应该应该从思想、措施与体制上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而音乐教育中无处不在的词义美、旋律美、意境美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所以,音乐与美,音乐教育与美育,是唤醒万花的“百灵”,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仙丹”,是助莘莘学子采撷成功之花的“云梯”。让它们为学生的理想加油,成为引领学生翱翔的“比翼鸟”吧!
参考文献:
[1]刘慧,刘晓红.艺术概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2]许靖.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EB/OL].
[3]李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EB/OL].
【关键词】音乐价值 美育陶冶 优化新生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无疑,这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在国力的开发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思维超前和能力上的出类拔萃,是育人的终极目标与归宿,而音乐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组合,则是学生遨游成功蓝天的双轮和双翼。
二、音乐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1.认识作用。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探求未知、积聚才能的人生阶段不断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各方面知识,从而提高多方面基本素质。音乐往往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能让欣赏者从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拓宽视野、走进历史、面对现实。这就是音乐的认识作用。
除此,音乐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音乐像所有文艺作品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记载和再现。这种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客观的实在性和作家的真情实感相融合的艺术真实性,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了可供认识社会的价值。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讽刺、嘲弄了贵族阿尔玛维瓦,歌颂了第三等级的费加罗和苏珊娜的聪明、机智、勇敢、热情。再如,政治倾向性鲜明的作品以及莫扎特的交响曲,海顿的室内乐,德彪西的《大海》,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这些音乐作品,凭借它们所反映的生活真实和社会本质,凭借其中反映的民主主义思想,解放斗争思想以及倡导人类的生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思想,对当代学生在不同程度,不同的意义上起激励、启发和潜移默化的有益作用。那些根植在一定社會生活中的纯洁的友谊,忠贞的爱情,善良的个性,高尚的情操;那些为正义勇于献身,对理想勇于追求,对邪恶勇于抗争的品质,也都具有社会本质的意义。学生的求学年华,是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黄金时期,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人格的完善都处于形成时期。因此,就必须对他们进行人生思考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经典伟大的音乐作品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除此,也可利用学校上党课的机会,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畅谈革命歌曲,使学生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京沪罢工歌》等歌曲中认识受压迫受剥削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从《黄河大合唱》等声乐作品中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认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与日寇英勇搏击的斗争精神;从《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歌曲中认识人民翻身得解放、热爱共产党、热爱领袖毛主席的真挚喜悦的感情;使学生在或沉重或优美或激昂的旋律中认识真理、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增长中国革命历史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坚定信念。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爱党的关系,从而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
2.教育作用。音乐教育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音乐之所以具有教育作用,是因为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音乐作品中又总是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涵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音乐所具有的这种审美教育作用,往往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音乐的教育作用不同于道德教育,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这是因为音乐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音乐所特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即“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音乐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去感受自然界、社会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并认真地培养他们正确地感受美、欣赏美的兴趣和能力。
3.拓智创新作用。音乐教育能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智力的开发,增强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创新素质。音乐能启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与智育相辅相成,我们知道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音乐用极富有想象力的旋律进行,优秀的和声织体,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愉快的、敏捷的、活跃的,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音乐的小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做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的力量,激发人大胆地、跳跃式地设想。当人们的音乐知识积累多了,那些像“万花筒”似的永远变化的各种幻想就会从潜意识向意识转化,学生常常处于“言而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审美的愉悦,年轻的心灵无拘无束,学生的思维在笼罩着美感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并在对美的追求的驱动下,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开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和悟性。
三、结语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领导应该应该从思想、措施与体制上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而音乐教育中无处不在的词义美、旋律美、意境美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所以,音乐与美,音乐教育与美育,是唤醒万花的“百灵”,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仙丹”,是助莘莘学子采撷成功之花的“云梯”。让它们为学生的理想加油,成为引领学生翱翔的“比翼鸟”吧!
参考文献:
[1]刘慧,刘晓红.艺术概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2]许靖.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EB/OL].
[3]李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