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内审工作质量是近年来人民银行完善组织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内审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回顾,提出了该行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对基层央行如何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工作质量
近年来,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内审部门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按照“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的要求,从强化学习,营造氛围入手,积极建立内控服务平台,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和审计成果运用,不断强化了内部风险控制,有效提升了内审工作水平。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内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履行基层央行职能过程中,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始终重视和支持内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一是深入开展“学、找、促”活动,逐步确立内审工作的方向和思路。中心支行在上级行统一部署下,深入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发展”活动,大力组织宣传教育和培训,先后组织的内审专题培训达18次,参加人员包括了中心支行行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风险管理专责人员。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和对照检查,查找工作差距,加深对准则的认识,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审计重点,努力实现审计的理念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审计的职能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的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审计内容由财务控制向业务和信息控制转变;审计的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审计的手段由手工操作为主向信息技术为主转变。二是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内审工作由“一把手”主管,领导班子成员在相关会议上不断强调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每份审计报告和整改报告都要报行长审批,中心支行行长办公会议中涉及内控管理问题的议题都要求内审部门负责人列席,有效保证了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中心支行授权内部审计牵头组织中心支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在中心支行内部营造了理解、支持和接受审计的氛围,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创新思路,强化内部控制主体责任,建立内控审计和评价互动机制。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以内控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一是成立了内控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全行风险管理工作,内审部门既是成员,又承担办公室职责,从而使内审工作融入全行内控管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内审工作的开展。二是把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中支内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建立了部门自评、分管行長考评、内审加权汇总评价“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形成了以内审项目为点,以部门自查自评为面,以点为主,以面为参考的内控审计模式和以面为主。以点为支撑的内控评价模式,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控制内容覆盖了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各部门充分发挥在预防和控制风险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自我监督与评价寓于日常管理中,形成“收集信息一发现风险一及时防范”的良性循环机制。借此内审部门对各科室的内控状况、风险隐患程度把握得更加准确,更合理地拟定审计计划,加大对控制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管理领域的审计力度,提高了内审工作效率。三是内审部门通过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客观反映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结合各部门自评结果进行加权汇总,将当年的评价结果与近年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项目比对、印证,找出内控状况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存在问题的原因,按照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合理性原则,识别确认剩余风险因素,评价存在的风险水平,形成辖区内控状况分析报告。每年都要对内部控制评分的指标项目进行细化,目前已经由最初的16项扩充到72项。这项工作在山西省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3.积极探索,开展风险监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评估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阳泉支行内审部门组织中支各科室依据总行制定下发的《市级机构风险评估对象清单》内容,认真开展风险事件梳理工作。一是全行风险评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负责的原则。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识别、评估阳泉中支各类风险事项,认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查找风险,客观反映中支各项业务和管理的风险状况。一方面,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拟订年度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识别、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及控制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各部门高效履行工作职责,顺利实现工作目标。二是全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各职能部门对照总行确定的风险事件识别清单,结合部门履职实际,梳理制定本部门风险事件识别清单,形成风险识别表;依据风险识别表内容,各部门按照固有风险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分别对照总行制定的风险影响程度的评级标准和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级标准,确定风险描述的损失程度和可能性,认定风险事项的固有风险级别,形成风险评估赋值表;依据总行制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内容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级标准,按照各类审计或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审计频率、问题整改和内部控制变化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认定风险等级,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赋值表;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赋值表、内部控制有效性赋值表。采取风险因素加权平均法计算,将固有风险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有效性的风险级别代入总行规定的风险评估表中,将不涉及的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剔除,选择有风险级别分值的风险因素所含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表》,完成对中支87项业务活动的风险量化评估。
4.建立内控服务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全面提升审计效果。一是建立内控服务平台,2016年在做好全行审计项目、内控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改善中支内部控制环境,促使各单位、各部门强化管理、防控风险、充分履职,内审科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依据电子手册》以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阳泉中支实际工作,在中支网站下开设了内控服务平台。通过内控服务平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对照此平台所列制度,对本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自查和评价,识别和判断风险,查找缺陷和漏洞,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抓好规章制度的及时更新与健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补漏,有效规范业务操作和内控管理,使各项内部管理控制得以健全和完善。二是建立完善审计交流磋商机制。本着“查深查透、审下看上”的原则,阳泉中支内审部门积极采取审计发现问题反馈、审计风险提示、交流磋商座谈等多种方式,强化与机关各业务科室的互动交流,从管理的角度共同探讨、改善管理的具体措施,共同研究内部制度设计,不仅提高了整改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而且使内审咨询参谋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内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认可度不断上升,机关业务科室愿意主动加强与内审部门的联系,在制定制度、开发系统时,都邀请内审部门为其把脉开方,提出建设性建议。三是积极推进内控多边合作机制。阳泉中支重视监督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建立了内审、人事、纪检等部门“四位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通过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由行领导主持、各监督部门人参加的监督部门联席会议,沟通监督计划,合作开展监督、共享监督信息等,科学整合了监督资源,降低了监督成本,提高了监督效能,实现了监督资源效用最大化。四是积极探索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近年来,阳泉中支一直积极探索内审成果的转化渠道,如定期对审计发现的倾向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挖掘深层次原因,形成内审监督检查情况报告,为中支党委及时全面掌握内部治理状况提供直观、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效提高了中支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存在问题
1.审计方法与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人为因素、技术条件等的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关注重点、审计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与实践还不够,审计内容方面对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存在问题可能形成风险的条件认识浅、分析能力弱;审计方法仍依赖随机抽样、账项核对等传统方法,量化评估、数理统计等数字加工技术和分析应用处于初级水平。限制了对信息系统的全面深入检查;审计手段上,主要是针对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发生后的事后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综合运用还不够。
2.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央行业务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向纵深推进,内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内审人员年龄结构偏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在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知识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央行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靠内审人员素质的全面性来实现,内审人员要全面提升审计综合素养,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担当起为央行保驾护航的职责。
3.内审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目前针对内审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培训仅限于上级行举办的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时间短,次数少,对现有内审人员在开展内审项目时,能实现转型要求而真正起到实践指导作用的力度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对内审转型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三、建议
1.创新审计工作,发挥内审监督评价作用。调整内审工作理念,将内审工作置于人民银行整体发展的大局中,重点关注领导者关心的事关大局的、影响央行职能履行的、关系业务健康运行的风险性问题,从防范风险和内部控制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谋划和选择审计项目。在开展审计时,将风险导向理论加以实践,通过审计建议、指导整改、督促整改等方法,将各种形成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真正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
2.优化内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内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内审队伍含金量。首先把复合型、高素質、高学历的人才尽快充实到内审部门,以更好地传播和实施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带动内审队伍提升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起到整合人力资源,增加集中攻关力度的作用。二是提高内审人素质。内审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探讨新业务背景下的审计方式和需要关注的风险点,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从而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应有的业务熟练性,顺利实施审计监督和评价。
3.健全内审业务培训与再教育机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内部审计培训,拓宽内部审计培训渠道,丰富内部审计培训内容,让基层内审人员有较多的机会和较高的频率接触与内审工作有关的国际国内前沿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关于信息技术审计、风险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引进审计新技术,加快审计技术更新,促使内审人员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领域、掌握先进的审计技能及方法,以此促进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工作质量
近年来,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内审部门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按照“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的要求,从强化学习,营造氛围入手,积极建立内控服务平台,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和审计成果运用,不断强化了内部风险控制,有效提升了内审工作水平。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内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履行基层央行职能过程中,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始终重视和支持内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一是深入开展“学、找、促”活动,逐步确立内审工作的方向和思路。中心支行在上级行统一部署下,深入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发展”活动,大力组织宣传教育和培训,先后组织的内审专题培训达18次,参加人员包括了中心支行行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风险管理专责人员。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和对照检查,查找工作差距,加深对准则的认识,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审计重点,努力实现审计的理念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审计的职能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的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审计内容由财务控制向业务和信息控制转变;审计的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审计的手段由手工操作为主向信息技术为主转变。二是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内审工作由“一把手”主管,领导班子成员在相关会议上不断强调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每份审计报告和整改报告都要报行长审批,中心支行行长办公会议中涉及内控管理问题的议题都要求内审部门负责人列席,有效保证了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中心支行授权内部审计牵头组织中心支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在中心支行内部营造了理解、支持和接受审计的氛围,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创新思路,强化内部控制主体责任,建立内控审计和评价互动机制。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以内控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一是成立了内控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全行风险管理工作,内审部门既是成员,又承担办公室职责,从而使内审工作融入全行内控管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内审工作的开展。二是把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中支内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建立了部门自评、分管行長考评、内审加权汇总评价“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形成了以内审项目为点,以部门自查自评为面,以点为主,以面为参考的内控审计模式和以面为主。以点为支撑的内控评价模式,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控制内容覆盖了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各部门充分发挥在预防和控制风险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自我监督与评价寓于日常管理中,形成“收集信息一发现风险一及时防范”的良性循环机制。借此内审部门对各科室的内控状况、风险隐患程度把握得更加准确,更合理地拟定审计计划,加大对控制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管理领域的审计力度,提高了内审工作效率。三是内审部门通过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客观反映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结合各部门自评结果进行加权汇总,将当年的评价结果与近年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项目比对、印证,找出内控状况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存在问题的原因,按照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合理性原则,识别确认剩余风险因素,评价存在的风险水平,形成辖区内控状况分析报告。每年都要对内部控制评分的指标项目进行细化,目前已经由最初的16项扩充到72项。这项工作在山西省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3.积极探索,开展风险监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评估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阳泉支行内审部门组织中支各科室依据总行制定下发的《市级机构风险评估对象清单》内容,认真开展风险事件梳理工作。一是全行风险评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负责的原则。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识别、评估阳泉中支各类风险事项,认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查找风险,客观反映中支各项业务和管理的风险状况。一方面,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拟订年度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识别、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及控制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各部门高效履行工作职责,顺利实现工作目标。二是全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各职能部门对照总行确定的风险事件识别清单,结合部门履职实际,梳理制定本部门风险事件识别清单,形成风险识别表;依据风险识别表内容,各部门按照固有风险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分别对照总行制定的风险影响程度的评级标准和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级标准,确定风险描述的损失程度和可能性,认定风险事项的固有风险级别,形成风险评估赋值表;依据总行制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内容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级标准,按照各类审计或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审计频率、问题整改和内部控制变化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认定风险等级,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赋值表;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赋值表、内部控制有效性赋值表。采取风险因素加权平均法计算,将固有风险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有效性的风险级别代入总行规定的风险评估表中,将不涉及的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剔除,选择有风险级别分值的风险因素所含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表》,完成对中支87项业务活动的风险量化评估。
4.建立内控服务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全面提升审计效果。一是建立内控服务平台,2016年在做好全行审计项目、内控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改善中支内部控制环境,促使各单位、各部门强化管理、防控风险、充分履职,内审科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依据电子手册》以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阳泉中支实际工作,在中支网站下开设了内控服务平台。通过内控服务平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对照此平台所列制度,对本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自查和评价,识别和判断风险,查找缺陷和漏洞,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抓好规章制度的及时更新与健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补漏,有效规范业务操作和内控管理,使各项内部管理控制得以健全和完善。二是建立完善审计交流磋商机制。本着“查深查透、审下看上”的原则,阳泉中支内审部门积极采取审计发现问题反馈、审计风险提示、交流磋商座谈等多种方式,强化与机关各业务科室的互动交流,从管理的角度共同探讨、改善管理的具体措施,共同研究内部制度设计,不仅提高了整改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而且使内审咨询参谋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内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认可度不断上升,机关业务科室愿意主动加强与内审部门的联系,在制定制度、开发系统时,都邀请内审部门为其把脉开方,提出建设性建议。三是积极推进内控多边合作机制。阳泉中支重视监督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建立了内审、人事、纪检等部门“四位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通过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由行领导主持、各监督部门人参加的监督部门联席会议,沟通监督计划,合作开展监督、共享监督信息等,科学整合了监督资源,降低了监督成本,提高了监督效能,实现了监督资源效用最大化。四是积极探索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近年来,阳泉中支一直积极探索内审成果的转化渠道,如定期对审计发现的倾向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挖掘深层次原因,形成内审监督检查情况报告,为中支党委及时全面掌握内部治理状况提供直观、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效提高了中支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存在问题
1.审计方法与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人为因素、技术条件等的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关注重点、审计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与实践还不够,审计内容方面对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存在问题可能形成风险的条件认识浅、分析能力弱;审计方法仍依赖随机抽样、账项核对等传统方法,量化评估、数理统计等数字加工技术和分析应用处于初级水平。限制了对信息系统的全面深入检查;审计手段上,主要是针对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发生后的事后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综合运用还不够。
2.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央行业务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向纵深推进,内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内审人员年龄结构偏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在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知识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央行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靠内审人员素质的全面性来实现,内审人员要全面提升审计综合素养,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担当起为央行保驾护航的职责。
3.内审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目前针对内审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培训仅限于上级行举办的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时间短,次数少,对现有内审人员在开展内审项目时,能实现转型要求而真正起到实践指导作用的力度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对内审转型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三、建议
1.创新审计工作,发挥内审监督评价作用。调整内审工作理念,将内审工作置于人民银行整体发展的大局中,重点关注领导者关心的事关大局的、影响央行职能履行的、关系业务健康运行的风险性问题,从防范风险和内部控制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谋划和选择审计项目。在开展审计时,将风险导向理论加以实践,通过审计建议、指导整改、督促整改等方法,将各种形成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真正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
2.优化内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内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内审队伍含金量。首先把复合型、高素質、高学历的人才尽快充实到内审部门,以更好地传播和实施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带动内审队伍提升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起到整合人力资源,增加集中攻关力度的作用。二是提高内审人素质。内审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探讨新业务背景下的审计方式和需要关注的风险点,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从而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应有的业务熟练性,顺利实施审计监督和评价。
3.健全内审业务培训与再教育机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内部审计培训,拓宽内部审计培训渠道,丰富内部审计培训内容,让基层内审人员有较多的机会和较高的频率接触与内审工作有关的国际国内前沿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关于信息技术审计、风险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引进审计新技术,加快审计技术更新,促使内审人员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领域、掌握先进的审计技能及方法,以此促进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