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泗阳是全国五大木业基地之一,“意杨之乡”的美誉更使其蜚声中外。丰富的林木资源,催生了众多的木业加工企业,产业总量快速扩张,出口规模连续攀升。在这种强劲的势头中,顺洋木业的发展是泗阳木材加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回忆起当初创业时的情景,泗阳顺洋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葛顺和仍记忆犹新。
1996年,葛顺和怀着对创业的一种憧憬,走遍全国各大省市,对木业市场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国内木业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广阔。通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培训与学习,1997年,葛顺和办起了泗阳县顺洋木业有限公司。万事开头难,由于资金短缺,开始只购置了几台最基本的机器,一二十个人就将公司运转起来了。在短短的10年之后,现在的顺洋已经拥有了8200m2的厂房,年产能力达10万m3,所生产的各种板材产品大多远销中东、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
厚积薄发
据葛顺和介绍,其实顺洋木业做出口贸易是从2005年才开始的。尽管海外市场的开拓还只是近期的事,但葛顺和却表示,他在创建公司之初就考虑到了国际市场,将顺洋木业的产品销售到海外是他的梦想,并解释公司名为“顺洋”的寓意,是希望顺洋木业的产品能“顺利地飘洋过海”。葛顺和当年是否真有如此眼界,无从考证,但从顺洋木业接下来的两年迈入国际市场的步速来看,葛顺和确实是瞄准了国际市场,坚定不移地扩大出口。2006年顺洋木业的出口量就已占到其产量的1/4,2007年这一比例增至90%,年出口额达到八九千万元人民币。
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时,葛顺和对国际市场已格外关注,在设备、资金等方面也都积极地做了储备,只是碍于当时企业员工的素质并没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如此以来就很难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葛顺和说:“与其匆匆上阵,还不如蓄积能量,厚积而薄发。”
顺洋木业在葛顺和的领导下,日益壮大。从小规模的加工厂到如今的大规模企业,其艰辛历程可想而知。在这过程中,葛顺和始终坚持“三抓”政策:抓生产、抓质量、抓市场。生产一线的质量控制是影响胶合板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顺洋木业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总经理每月必须有一半的时间下到一线抓质量,质检人员经常到生产车间和销售网点跟踪调查,从原材料加工工序、检验、产成品、包装出厂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处理和反馈。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顺洋木业坚持开展技术创新,并研制开发出杨木多层板、高级环保型防火贴面板、细木工板、覆膜建筑模板等多种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
顺势而为
在顺洋木业的海外市场中,中东有着特殊的地位,那里有顺洋木业唯一的海外办事处。顺洋木业取胜中东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
阿联酋最高气温高达40℃以上,再加上阿联酋四面环海,昼夜湿度差也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胶合板和密度板很容易开胶和变形。考察中,顺洋木业了解到一些中国公司出口的胶合板存在的质量问题,甚至引起了索赔纠纷。顺洋木业因此认识到,要打开阿联酋板材市场,必须先闯过这道“气候关”。
中东地区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传统木材市场,但中国产品比印尼和马来西亚产品便宜15%,价格上很有吸引力。不过,由于顺洋木业的产品原料是杨木,质地比较松软,材质不及印尼、马来西亚的产品,在阿联酋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形。根据市场需求,顺洋木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了板材的抗变形能力。此外,顺洋木业也在设备及工艺上做了调整,力求把板材的外表打磨得更加光滑漂亮。在中东市场上,顺洋木业的板材产品基本没出现过问题,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建设基地
在2007年7月1日国家新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板材行业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到5%,下调了6个百分点。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给板材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冲击,视出口为命脉的顺洋木业,更是能感受到了该项政策所带来的寒意。以产品品质打市场,并且适应政策变化,据此调整经营策略,主动应对市场,顺洋木业早已练就出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2007年顺洋木业和中建材集团强化了彼此间的合作,中建材集团正式挂牌顺洋木业为其出口基地。
中建材集团在国际市场上有良好的市场品牌和市场形象,有专业的外销人员和良好的融资能力,这些都是顺洋木业提升企业资质和强化出口能力所需的。二者的密切配合,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相互衔接。不断从中建材接受目标商场的信息反馈,顺洋木业可以灵活地调整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的合作并不为奇,但其中其实蕴涵了双方更为长远的目标。
泗阳是意杨之乡,那里积聚了众多的木业加工生产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近几年都在开展出口业务,在产业如此集中的地区,相互压价、无序竞争在所难免。特别是外部环境对板材业出口又有着诸多不利因素,这让身为泗阳木业商会会长的葛顺和有些坐不住了。平时对行业之事极为热衷的他在考虑,如何想法设法提升产业档次,克服无序竞争现象。因此这次顺洋和中建材的合作,初衷之一旨在通过顺洋木业能够树立标杆效应,联合当地多家实力公司组建木业集团,加快提高板材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国际议价能力,在泗阳打造一个行业的航空母舰。据介绍,泗阳政府也出台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软硬环境,引导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组成“联合舰队”。
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上。葛顺和强调,这种合作的初衷不是想打垮竞争对手,他的解读颇有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意味。葛顺和说顺洋木业可以把和中建材合作的订单全部公开,他也非常欢迎其他企业参与生产和供货。在泗阳,有比顺洋木业更有实力的企业,他坦言,不担心自己“主角”身份会沦为“配角”。此时,或许你也能看出葛顺和作为会长的不凡气度。
葛顺和还表示,要继续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管理,与世界接轨,跳出区域经济的小圈子。
随着木制品需求量的增加,木材加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必然会越来越紧张。这就需要企业拥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商。有句话说得好“谁掌握上游资源,谁才能赢得市场”。葛顺和说顺洋木业的采购链已经成熟,在原材料上基本不必过虑。今后在节省资源上会多做考虑,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为节约成本,保护资源贡献一份力量。
1996年,葛顺和怀着对创业的一种憧憬,走遍全国各大省市,对木业市场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国内木业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广阔。通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培训与学习,1997年,葛顺和办起了泗阳县顺洋木业有限公司。万事开头难,由于资金短缺,开始只购置了几台最基本的机器,一二十个人就将公司运转起来了。在短短的10年之后,现在的顺洋已经拥有了8200m2的厂房,年产能力达10万m3,所生产的各种板材产品大多远销中东、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
厚积薄发
据葛顺和介绍,其实顺洋木业做出口贸易是从2005年才开始的。尽管海外市场的开拓还只是近期的事,但葛顺和却表示,他在创建公司之初就考虑到了国际市场,将顺洋木业的产品销售到海外是他的梦想,并解释公司名为“顺洋”的寓意,是希望顺洋木业的产品能“顺利地飘洋过海”。葛顺和当年是否真有如此眼界,无从考证,但从顺洋木业接下来的两年迈入国际市场的步速来看,葛顺和确实是瞄准了国际市场,坚定不移地扩大出口。2006年顺洋木业的出口量就已占到其产量的1/4,2007年这一比例增至90%,年出口额达到八九千万元人民币。
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时,葛顺和对国际市场已格外关注,在设备、资金等方面也都积极地做了储备,只是碍于当时企业员工的素质并没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如此以来就很难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葛顺和说:“与其匆匆上阵,还不如蓄积能量,厚积而薄发。”
顺洋木业在葛顺和的领导下,日益壮大。从小规模的加工厂到如今的大规模企业,其艰辛历程可想而知。在这过程中,葛顺和始终坚持“三抓”政策:抓生产、抓质量、抓市场。生产一线的质量控制是影响胶合板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顺洋木业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总经理每月必须有一半的时间下到一线抓质量,质检人员经常到生产车间和销售网点跟踪调查,从原材料加工工序、检验、产成品、包装出厂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处理和反馈。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顺洋木业坚持开展技术创新,并研制开发出杨木多层板、高级环保型防火贴面板、细木工板、覆膜建筑模板等多种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
顺势而为
在顺洋木业的海外市场中,中东有着特殊的地位,那里有顺洋木业唯一的海外办事处。顺洋木业取胜中东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
阿联酋最高气温高达40℃以上,再加上阿联酋四面环海,昼夜湿度差也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胶合板和密度板很容易开胶和变形。考察中,顺洋木业了解到一些中国公司出口的胶合板存在的质量问题,甚至引起了索赔纠纷。顺洋木业因此认识到,要打开阿联酋板材市场,必须先闯过这道“气候关”。
中东地区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传统木材市场,但中国产品比印尼和马来西亚产品便宜15%,价格上很有吸引力。不过,由于顺洋木业的产品原料是杨木,质地比较松软,材质不及印尼、马来西亚的产品,在阿联酋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形。根据市场需求,顺洋木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了板材的抗变形能力。此外,顺洋木业也在设备及工艺上做了调整,力求把板材的外表打磨得更加光滑漂亮。在中东市场上,顺洋木业的板材产品基本没出现过问题,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建设基地
在2007年7月1日国家新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板材行业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到5%,下调了6个百分点。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给板材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冲击,视出口为命脉的顺洋木业,更是能感受到了该项政策所带来的寒意。以产品品质打市场,并且适应政策变化,据此调整经营策略,主动应对市场,顺洋木业早已练就出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2007年顺洋木业和中建材集团强化了彼此间的合作,中建材集团正式挂牌顺洋木业为其出口基地。
中建材集团在国际市场上有良好的市场品牌和市场形象,有专业的外销人员和良好的融资能力,这些都是顺洋木业提升企业资质和强化出口能力所需的。二者的密切配合,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相互衔接。不断从中建材接受目标商场的信息反馈,顺洋木业可以灵活地调整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的合作并不为奇,但其中其实蕴涵了双方更为长远的目标。
泗阳是意杨之乡,那里积聚了众多的木业加工生产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近几年都在开展出口业务,在产业如此集中的地区,相互压价、无序竞争在所难免。特别是外部环境对板材业出口又有着诸多不利因素,这让身为泗阳木业商会会长的葛顺和有些坐不住了。平时对行业之事极为热衷的他在考虑,如何想法设法提升产业档次,克服无序竞争现象。因此这次顺洋和中建材的合作,初衷之一旨在通过顺洋木业能够树立标杆效应,联合当地多家实力公司组建木业集团,加快提高板材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国际议价能力,在泗阳打造一个行业的航空母舰。据介绍,泗阳政府也出台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软硬环境,引导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组成“联合舰队”。
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上。葛顺和强调,这种合作的初衷不是想打垮竞争对手,他的解读颇有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意味。葛顺和说顺洋木业可以把和中建材合作的订单全部公开,他也非常欢迎其他企业参与生产和供货。在泗阳,有比顺洋木业更有实力的企业,他坦言,不担心自己“主角”身份会沦为“配角”。此时,或许你也能看出葛顺和作为会长的不凡气度。
葛顺和还表示,要继续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管理,与世界接轨,跳出区域经济的小圈子。
随着木制品需求量的增加,木材加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必然会越来越紧张。这就需要企业拥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商。有句话说得好“谁掌握上游资源,谁才能赢得市场”。葛顺和说顺洋木业的采购链已经成熟,在原材料上基本不必过虑。今后在节省资源上会多做考虑,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为节约成本,保护资源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