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增加了大量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般都分布在每章中间或章末,与本章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些阐述用本章相关内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有些用比较新颖的办法介绍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法;有些则是更深层次挖掘和探索相关知识。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这些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材料”的教学实践和钻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以“阅读材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华东师大版教材中涉及数学家和数学史的“阅读材料”不少,如“华罗庚的故事”(第1章)、“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第2章)、“贾宪三角”(第13章)、“勾股定理的史话”(第14章)、“笛卡尔的故事”(第18章)等,这些材料所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史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震撼。如通过 “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贾宪三角”、“勾股定理的史话” 的阅读与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数学发展的伟大贡献和推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昌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使命感。通过阅读“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不仅领略大数学家笛卡尔的划时代的笛卡尔坐标系在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而且感受到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在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家境贫困且患了严重疾病的大数学家华罗庚在痛苦的折磨中钻研数学的惊人意志和顽强毅力,进一步树立了为科学而努力拼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因此,“阅读材料”有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利用数学课堂进行思想教育的绝佳素材。
  
  二、利用“阅读材料”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强化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出:“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阅读材料”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学科整合的素材。如九年级上册第24章的阅读材料“黄金分割”,它与美术、自然等学科都有密切关系,教学时可以作为一个学习课题,在生活中观察和收集材料,通过测量发现和体会黄金分割的美学价值。又如,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中,当实验次数很多时,计算和手工绘图都相当繁琐。在阅读材料“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第5章)、“计算机帮我们处理数据”(第11章)、“计算机帮我们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21章)等时,介绍了计算机中的用excel制作统计表,绘制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电子表格的一些常识,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能使许多传统的数学教学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变得容易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在教学中,要体现“阅读材料”的延展性
  
  在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中,知识化的“阅读材料”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如“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第3章)、“欧拉公式”(第4章)、“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第6章)、“鸡兔同笼”(第7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第23章)、“线段的等分”(第24章)等。这些材料大都是对教材章节知识的强化、拓展和延伸,对于这样的“阅读材料”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其知识层面上下功夫,同时要重视它的延展性。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教师所安排的例、习题都是有实数根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实数解”这样的思维定势。所以,我们应该利用本节后面的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明确只有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才有实数根。又如,在学习完第21章后,已经知道“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某种集中趋势,但对如何理智地对待这个统计量所反映出的数据信息并无体验,阅读材料“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内容,通过对这个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对“平均数”这个统计量的理解更深刻了。因此,对于这一类材料的教学,要充分重视其延展性。
  
  四、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下转第9页)(上接第5页)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但有的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规律在教材中并没有做具体的介绍,而是渗透于数学知识当中,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要通过教师的提炼、总结和培养才能形成。如七年级上册第3章的阅读材料“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取材于实际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先把问题“退”到最简单的情形,流水线上有2台机床时考虑,然后再增加到3台、4台、…、n台,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又如,八年级上册第12章的阅读材料“为什么说“根2”不是有理数”不仅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发现,体会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而且让学生领会了反证法的思考方法。而““根5”的算法”一文中求“根5”的近似值的过程中则渗透了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八年级下册第19章“图形的‘裂缝’”这篇阅读材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的深刻含义,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作用.同时图形的“裂缝”也说明视觉上的错觉往往会欺骗我们,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证明的必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在教师平时教学的及时总结、不断提炼、悉心培养中形成.教师如果能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五、大量探索性的“阅读材料”,是数学课外活动的良好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课标教材的编写来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除在正文编排了如“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思考”、“讨论”、“探索”等内容外,还在“阅读材料”中编排了大量的探索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空间。如九年级上册第26章“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让学生统计一篇文章中的总字母数、每个字母出现的频数及频率,探索出灵活手指管辖的区域中的字母出现的频率一般较高,这样就体现出了不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优越性。又如,九年级下册第28章“硬币滚动中的数学”先通过对硬币沿直线轨道滚动和沿圆周轨道滚动的研究,再进一步尝试一些新的实验探索硬币滚动中隐藏的数学规律,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建立起“硬币滚动的圈数是那个滚动的硬币的圆心移动的距离与滚动轨道长度之比”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得出上述结论后,又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这一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需要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验证。“幻方”(第1章)、“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第15章)、“由尺规作图产生的三大难题”(第19章)等则介绍了几个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探索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留给了学生立志于数学研究的广阔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像以上这些探索性的“阅读材料”,正是我们的教学所关注的。
  总之,“阅读材料”穿插于课文间,有其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教师若能深入领会“阅读材料”的编写意图,切实搞好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使数学课更具有特色,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摘 要:助力区域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文从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内涵及两者关系出发,从技术、人才、理念、方法与品牌五个方面总结和创新职业教育助力区域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发展 助力 路径  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还不适应我国新时期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等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设想  诚信永远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使他们树立诚信做人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课前活动  诚信小故事演讲比赛  男女生分组竞赛式演讲,课堂气氛活跃,演讲内容丰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及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中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1.体会质朴的语言中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  2.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学会自我反省,提升人生境界。  导语  这只看似平常的手,就是巴金老人的手印。它镶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圣殿。就是这只手,在而立之年,为我们带来《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
摘 要:校园文化渗透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途径,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途径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一般注重将文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呈现静态、平面的特点,笔者称之为二维课堂。与此相对的三维课堂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发现创造,构建思维碰撞的“言说场”,进而学生内化成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构建三维课堂的核心是形成思维碰撞,其前提是寻找矛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PK大赛、情境代入和追问到底等方法,构建动态、立体的三维课堂,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灵动而高效。  
悲剧美是相对于喜剧美而言,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体现出来的一种美,以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悲剧美是通过师生课堂情感历程唤起孩子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课文中每一个悲剧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净化”的道德美感。因此,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合理、有效、机智地处理这些悲剧美的教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
摘要:“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虽涉及面广,但较为程式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更应不拘一格,“变”中求胜。课堂的“变”可体现在这些方面:一、课型设计要多样化,克服因教材编写的程式化而产生课型设计的程式化;二、活动安排要多样化,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命题方式要多样化,以命题的多样性来充实活动内容;四、最缀的内容多样化,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关键词
关键词:中职面点专业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 教学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已成为所有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而结合中职面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竞赛与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较少,需要对相关课题展开深入探究。  因此,笔者希望深入探究中职面点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