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初步纳入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思维教育纳入高校基础课程体系,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文章对目前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几个不足,同时提出相应的教育模式解决办法。在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起到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创新思维;创业教育
一、我国高校创新思维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整体缓慢。高考经常被社会称作“最后一片净土”,虽然说明了高考制度的相对公平外,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高考和高等教育制度发展改革较为缓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方法和理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进步,但是一些传统观念和一些旧有的模式仍然长期、大范围存在,制约着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创新思维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受到制度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各个高校创新思维教育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多数仍旧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教育的层面上,高等教育制度对于创新思维教育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没有积极、宽松的整体教育制度环境,单独改革创新思维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才是推动培创新思维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
2、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在高校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乏善可陈,以教师、教室、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占统治地位。创思维教育需要比较自由的教学场地、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合,这些软硬件要求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尚未具备,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任务目标没有完成。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师资的水平和稳定性都难以保证。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前提在于教师是否首先具备了创新思维,一些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还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照本宣科、教学方式生硬,与实践生活结合的内容较少,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较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且只能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和切入,具备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虽然在不断地增强,但受制于编制、岗位配备等因素,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仍旧困难重重。
二、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的措施建议
1、加快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制度保证。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教育管理体制上,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更大的自主决定权和更高的学分比重,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硬件设备和人才配备上予以保障,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软硬实力,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教育体系上,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内容和课程目标体系,形成一整套包括“大学生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途径与方法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及其具实施方案”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
2、用创新思维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当务之急是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该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去进行;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局限课堂和教材,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实践中去;第三,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媒介,立足第一课堂,开展实验、实习活动。在活动中巩固第一課堂所学知识,并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3、建设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在制度、经费、编制上给予支持,组建一批专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派送教师进行学习进修,掌握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即便是条件较差的学校,即便只安排一名老师作为创新创业教师也不是不可,但一定要是专职的,以专职老师为核心,建设一套专兼职老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保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的对策探析
设立清晰的创新思维教育发展目标。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领域,创新思维教育的改革必须具备清晰的目标和框架,这是保障教育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先决条件:1、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只能作为高等教育制度整体改革大框架下的一个部分存在和进行;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3、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
四、结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改革传统亦被提上议事日程“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的时代主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创新教育的核心受众人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但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明珠.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2] 陈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3] 于慧.谢萍.论隐性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4] 黄超.王艳婷.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5] 刘玉秀.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创新思维;创业教育
一、我国高校创新思维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整体缓慢。高考经常被社会称作“最后一片净土”,虽然说明了高考制度的相对公平外,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高考和高等教育制度发展改革较为缓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方法和理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进步,但是一些传统观念和一些旧有的模式仍然长期、大范围存在,制约着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创新思维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受到制度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各个高校创新思维教育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多数仍旧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教育的层面上,高等教育制度对于创新思维教育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没有积极、宽松的整体教育制度环境,单独改革创新思维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才是推动培创新思维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
2、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在高校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乏善可陈,以教师、教室、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占统治地位。创思维教育需要比较自由的教学场地、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合,这些软硬件要求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尚未具备,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任务目标没有完成。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师资的水平和稳定性都难以保证。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前提在于教师是否首先具备了创新思维,一些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还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照本宣科、教学方式生硬,与实践生活结合的内容较少,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较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且只能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和切入,具备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虽然在不断地增强,但受制于编制、岗位配备等因素,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仍旧困难重重。
二、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的措施建议
1、加快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制度保证。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教育管理体制上,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更大的自主决定权和更高的学分比重,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硬件设备和人才配备上予以保障,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软硬实力,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教育体系上,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内容和课程目标体系,形成一整套包括“大学生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途径与方法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及其具实施方案”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
2、用创新思维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当务之急是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该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去进行;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局限课堂和教材,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实践中去;第三,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媒介,立足第一课堂,开展实验、实习活动。在活动中巩固第一課堂所学知识,并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3、建设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在制度、经费、编制上给予支持,组建一批专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派送教师进行学习进修,掌握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即便是条件较差的学校,即便只安排一名老师作为创新创业教师也不是不可,但一定要是专职的,以专职老师为核心,建设一套专兼职老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保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的对策探析
设立清晰的创新思维教育发展目标。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领域,创新思维教育的改革必须具备清晰的目标和框架,这是保障教育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先决条件:1、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只能作为高等教育制度整体改革大框架下的一个部分存在和进行;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3、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
四、结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改革传统亦被提上议事日程“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的时代主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创新教育的核心受众人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但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明珠.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2] 陈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3] 于慧.谢萍.论隐性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4] 黄超.王艳婷.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5] 刘玉秀.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