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不在生活中演戏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何韬等
  答/吴秀波
  我会尽我所能在演戏中生活,
  不在生活中演戏。
  责任是我成功的最大动力。
  我觉得,人要是为自己活得好,
  不一定活得好:要是为别人活得好,
  就一定能活得好!
  Q 怎么看待《南方人物周刊》颁发给您的2012中国娇子青年领袖奖?
  a 自由平凡的生活,其实是生命最奢侈的常态。“领袖”二字真的不敢当。我会尽我所能在演戏中生活,不在生活中演戏。
  Q 2012年您横扫备大电视颁奖礼。您的获奖感言完全可以套用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话“‘不好意思,得奖的人又是我!’”
  a 我能混到说“不好意思”的时候吗?
  Q 您的艺术人生是经历过等待的,说说您成功的最大动力?
  a 我年轻时出过唱片,销量和崔健差不多;开过餐馆,但生意失败;当过明星助理,但总是苦于口笨手拙。我之所以选择做演员并且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孩子,因为责任。我觉得,人要是为自己活得好,不一定活得好;要是为别人活得好,就一定能活得好!
  Q 您说“演员就是笼子里的猴子”,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a 所谓的“笼子”是各种场合吧。不仅是艺术表演,每个生命每天都要受制于各种场合的制约。观众看戏里的人等同于看到笼子里的动物在表演,之所以看得那么开心、投入是因为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笼子了,忽略了其实我们大家都在一个大笼子里。
  Q 作为一个演过很多情感戏的演员,你对“爱”是怎么理解的?
  a 爱是“自由”的给予。老师爱学生,要给他们课余时间的自由;父母爱孩子,要给已经长大的孩子自由;男女的爱情,要给对方一定限度的自由……爱还需要表达,一定要经常说,你会发现越简单的爱越真实。
  Q 《心术》中,您饰演的霍思邈有句经典的台词,“我有两把刀,一把用来拯救病人的生命,一把用来剖析自我的心灵。”您如何剖析自己的内心?
  a 人的身体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老人拥有最后的态度,而孩子拥有最聪慧的先知。人在不停地长大,小时候听老师的话,手拉手一起走,大了以后变成强悍的中年人,充满着城府和武器,想不变都难。所以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一颗通透的心。
  Q 举个例子解释什么是爱?
  a 当了总经理,给你买了个戒指,那不是爱,那是被美化了的欲望。跳到河里去救人,从空中摔下之前让人躲开,白求恩来到中国,我以为那才是爱。
  Q 今后选角的原则?
  a 年过四十,有了孩子,不管外面宣传多热闹,我都会不断提醒自己,我说的话都会被儿子听到。我不再年轻了。如果让我演二十多岁的青年,肯定没勇气了,但我自信我可以把老人演成孩子。
  Q 您做过最大的改变是?
  a 看见自己。
  Q 最想在报纸上看到什么头条?
  a 人类可以真正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改善环境。
  Q 这辈子最尴尬的事情?
  a 被采访。
  Q 最近一次撒谎的时间?
  a 现在。
其他文献
频频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传出的青少年轻生的新闻,让人们在愤怒、慨叹之余,重新审视教育本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本刊选编张文质在泉州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座,以资探究。  “生命化教育”这个课题,从根本意义上说,首先是一种精神理念,是对更美好的教育的一种价值诉求,是一种成全每一个个体生命发展的理念。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就是: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
期刊
2005年3月29日,钱学森同志召集身边学生和工作人员作了一次讲话,讲述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经历和对创新精神和科技人才培养的想法。这是钱学森同志最后一次系统讲话,被称为钱老“最后的演讲”,文稿由涂元季、顾吉环、李明等整理。  今天找你们来,是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敢于想
期刊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打工女孩》  我父母在中国长大,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内战时代。家是一连串的城市,由日军的位置和国民党的处境决定:北平,西安,重庆,南京,上海,台北,台中。我父母在美国生活了五十年,却从未
期刊
我是在国家最混乱、个人最狼狈的时候开始认识我们这个党的。  国家最混乱,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个人最狼狈,指从全优学生变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1963年国庆节,我作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参加在天安门广场前组成的方阵。游行结束,举着鲜花跑向天安门。事前老师一遍又一遍交代:如果鞋子被踩掉,一定不能弯腰去提,否则会被后面的人挤倒踩伤,而且还会弄乱前进队伍,让毛主席看见我们的队伍不整齐
期刊
我们今天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五十年代某某教授特别了不起、学问很大的时候,基本上谈的都是他们的著作,不是课堂。可实际上对于具体的学生来说,他们曾经直接面对的,而且日后追怀不己的不是章程、不是课程表,甚至不是著作,而是曾经在课堂上生龙活虎活跃着的教授们。在这里,我想用各种材料复原帮助大家看看曾经有过的课堂,以及留下来的声音和影像。  鲁迅课堂:把讲义念一遍,后面就海阔天空开始神聊1920年12月鲁迅第
期刊
2013年1月6日,星云大师在海南省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发表演讲。  当我们的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第一就是希望平安。怎样的人生才能幸福安乐?我有几个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做自己的贵人。我们所求的贵人在哪里?真正的贵人就是自己。做自己的贵人,必须要有道德,有人格,把自己变得更好。你自己健全了,不仅是自己的贵人,也是别人的贵人。所以,做人先要求自己,不断地把自己的缺点改正了,自我健全,自然就
期刊
本文是竺可桢先生于1939年2月4日对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讲话。他从解读浙大校训“求是”的涵义入手,告诫新生遵循校训、明确自己所负的责任,培养舍己为国的牺牲精神。  诸君到浙大来,一方面要知道浙大的传统,一方面也要知道诸位所负的使命。  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  浙大从求是书院时代起到现在可说已经有了四十三年的历史。到如今“求是”已定为我们的校训。何谓求是?英文是Faith
期刊
5月15日,两位诺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著名书画家范曾主持。  大科学家会有非常清楚的风格有鲜明的风格的作家,才有可能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  范 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家从来都不能发明,他只是在不断发现。我想问莫言兄,您是在发明创造,还是有另一种途径?  莫 文学家关注的是人,科学家关注的是物;文学家探讨的是人类的情感,科学家关注的可能是物质的原理。所以同样
期刊
快速进步的社会,不断富足的生活,  却让中国人的心灵常被焦虑笼罩。  今天我们因何而焦虑?  2011年9月3日,龙永图、白岩松  做客贵州卫视《论道》节目,  反思当下中国人的焦虑之源,  寻求缓解焦虑之方。  找回浮躁社会中心灵的宁静。  Q/荆慕尧 A/龙永图白岩松  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焦虑是进步当中的痛苦,而不是退步当中的痛苦  Q:怎么看待现在年轻人大部分都处于焦虑的状态?  龙永图:我
期刊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天宫一号成功举行。由女航天员王亚平主讲,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们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全国约6000万名师生在地面课堂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是继2007年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太空授课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在太空中授课的航天员。  悬空打坐与大力神功  航天员们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