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高中生而言,物理学科难度较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多物理知识和概念难以理解,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自信心受挫,学习热情下降,对物理学科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念主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激烈的交流和争论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本文总结了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D812,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137-01
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缜密的逻辑,因为物理學科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只有同样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然而,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物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并没有从老师那里学到学习方法,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已,更无法从物理知识中汲取科学精神和素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组,给学生创造彼此交流、畅所欲言的机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的行为往往是由意识驱使的,所以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前提。合作学习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老师要引导学生习惯使用合作语言,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益良多,自然会重视这种学习方法,在越来越熟练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获得综合素质与科学素养的提升。老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格外广泛,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模式,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实验,并且得出最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担任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参与会影响小组成绩,自己不再是独立于团队之外的个体,而是团队中的一份子,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尽最大努力地付出,才能为团队的获胜贡献力量。
二、科学的分组策略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根本保障
合作学习通常是以“组”为单位展开的,分组形式决定了学习方式,并且影响着学习效果,老师在制订分组策略时,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不要将优等生或者学习较差的学生集中分到一组,而是要平衡各组之间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特长、性别、性格、思维、学习水平等,争取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在组内发挥出个人价值。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有需要担任的角色和各自承担的任务,轮流担任小组长,给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让每个小组都能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打造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且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实验任务和各自的分工,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目标明确,更容易提高合作效率。老师还要考虑到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合作学习策略,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的机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发散性思维。老师要时刻记住自己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可以从旁点拨,但不能过度参与。在合作学习进行到某个阶段,或者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要及时总结学习成果。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
如果说总结合作学习成果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那么老师评价合作学习效果,便是为了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正视自身缺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首先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总结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再评价组内成员,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明确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和错误,重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同样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评价方式上应该多样化,除了老师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眼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会更加有的放矢,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合理的评价策略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行为习惯,深刻地思考自己对于小组、团队乃至整个班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获得存在感,更乐于参与合作。
四、结束语
新课标提倡教学活动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高中物理学科穿插了大量的实验操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为物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永贵.刍议合作学习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52):176.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D812,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137-01
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缜密的逻辑,因为物理學科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只有同样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然而,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物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并没有从老师那里学到学习方法,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已,更无法从物理知识中汲取科学精神和素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组,给学生创造彼此交流、畅所欲言的机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的行为往往是由意识驱使的,所以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前提。合作学习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老师要引导学生习惯使用合作语言,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益良多,自然会重视这种学习方法,在越来越熟练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获得综合素质与科学素养的提升。老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格外广泛,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模式,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实验,并且得出最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担任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参与会影响小组成绩,自己不再是独立于团队之外的个体,而是团队中的一份子,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尽最大努力地付出,才能为团队的获胜贡献力量。
二、科学的分组策略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根本保障
合作学习通常是以“组”为单位展开的,分组形式决定了学习方式,并且影响着学习效果,老师在制订分组策略时,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不要将优等生或者学习较差的学生集中分到一组,而是要平衡各组之间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特长、性别、性格、思维、学习水平等,争取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在组内发挥出个人价值。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有需要担任的角色和各自承担的任务,轮流担任小组长,给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让每个小组都能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打造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且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实验任务和各自的分工,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目标明确,更容易提高合作效率。老师还要考虑到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合作学习策略,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的机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发散性思维。老师要时刻记住自己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可以从旁点拨,但不能过度参与。在合作学习进行到某个阶段,或者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要及时总结学习成果。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
如果说总结合作学习成果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那么老师评价合作学习效果,便是为了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正视自身缺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首先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总结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再评价组内成员,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明确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和错误,重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同样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评价方式上应该多样化,除了老师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眼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会更加有的放矢,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合理的评价策略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行为习惯,深刻地思考自己对于小组、团队乃至整个班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获得存在感,更乐于参与合作。
四、结束语
新课标提倡教学活动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高中物理学科穿插了大量的实验操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为物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永贵.刍议合作学习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5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