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的许多学校在对学生法制观念的教育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失。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有所作为。本文提出了“思想认识到位、丰富内容形式、强化教学管理”等几方面基本对策。
【关键词】 学校法制教育 缺失 对策
自1985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我国就贯彻“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想,始终把青少年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确实还存在诸多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阻碍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全民“普法”已进入“四五”时期,学校法制教育当然应该与时俱进,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贡献。当前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至少表现在:
1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
1.1法制教育先天不足,实施中缺乏“弥补”意识。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养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资源上都显得较为薄弱;再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经验来看,“依法办事”实际上经常遭到忽视。很少有学校能够拿得出像样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在为数不少的学校里实行“校长负责制”换来的是变相的学校“人治”格局。
1.2突出预防犯罪教育而淡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学校法制教育对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学校法制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不应该认为只有那些“双差生”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社会制度下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果只是将“普法”的意义归结为预防违法犯罪,那到头来法制教育的影响面就会微不足道。事实上,法制社会的发展要求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才是我们学校法制教育真正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1.3偏重“四落实”进展,轻视相关的课程建设。所谓“四落实”,即教育主管部门和法制宣传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提出的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的工作要求。然而,实际的状况是实缺少一个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评估学校相关工作的依据,以至我们很难对中小学学校法制教育做出一个权威性的评价。真正的课程建设必须表现为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序列规模,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自然延伸,又是“四落实”工作的具体和深化,更是社会“法制宣传”上升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本质要求。
1.4学校法制教育普遍表现为“失真”、“失范”和“失效”。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中小学法制教育理应表现为“法治”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和法治实践的指导,以切实造就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目前大多数教师现有的业务素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绝大部分都难以胜任法制教育,正在从事法制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都感到勉为其难,以致学校法制教育的公信度大打折扣。事实上,当学生对学校不再信赖、对教师不再信任时,学生接受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合理基础,学校法制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的教育权威是因为教师的人格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如果学生服从老师是介于教师享有特权,学生听话仅仅是因为无法抵挡这种强势而表现出的无奈,那教师所拥有的就不再是教育权威,而是教育授权。
2相关改进措施
如何才能让学校在对学生法制教育上有所作为呢?我们提出的对策是:
2.1思想认识上要到位。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要让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处理得好,“鱼”(学业成绩、分数)和“熊掌”(法制教育)是可以兼得的。因而学校要有一个具体的意见和规划,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法制化管理轨道,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有东西做,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还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2.2内容形式上要丰富。
2.2.1多途径。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落实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任课教师、有课时保证。二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德育课程,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定期设置法制教育展览板,举办法律法规图片展,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开展普法教育。四是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五是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2.2.2 直观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切忌以简单灌输说教了事,而应追求直观化。如多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模仿中央台《今日说法》等形式,对一个案例进行场景再现,并组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组织中小学生到劳教所上警示教育课,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2.2.3 生活化。学生生活是有效教学之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想取得好的效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制教育课堂的开放延伸。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法制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
2.2.4 规范化。要根据相关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学校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可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比如尝试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平时及时检查考核学生对法制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加强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等。
3 教学管理上要强化
3.1 明确职责。如果在教学上把法制教育与其它主科同等对待,把这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指标,将教育教学效果与考评学校、教师工作实绩挂起钩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必定能引起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
3.2 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家庭及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具体方式上如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通过采取与政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单位,聘请法制校长、校外辅导员,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讲座活动等。
3.3 加强治理。学校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3.4 提高师资建设。学校加强对法制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比如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等方法,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校长进行法律知识系统培训,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育队伍,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明.浅谈青少年法制教育.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 徐文后等.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J].职业圈,2007(12)
3 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
4 谭嘉等.象牙塔里的悲剧.健康报,2007-05-25(6)
【关键词】 学校法制教育 缺失 对策
自1985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我国就贯彻“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想,始终把青少年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确实还存在诸多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阻碍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全民“普法”已进入“四五”时期,学校法制教育当然应该与时俱进,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贡献。当前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至少表现在:
1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
1.1法制教育先天不足,实施中缺乏“弥补”意识。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养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资源上都显得较为薄弱;再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经验来看,“依法办事”实际上经常遭到忽视。很少有学校能够拿得出像样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在为数不少的学校里实行“校长负责制”换来的是变相的学校“人治”格局。
1.2突出预防犯罪教育而淡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学校法制教育对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学校法制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不应该认为只有那些“双差生”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社会制度下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果只是将“普法”的意义归结为预防违法犯罪,那到头来法制教育的影响面就会微不足道。事实上,法制社会的发展要求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才是我们学校法制教育真正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1.3偏重“四落实”进展,轻视相关的课程建设。所谓“四落实”,即教育主管部门和法制宣传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提出的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的工作要求。然而,实际的状况是实缺少一个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评估学校相关工作的依据,以至我们很难对中小学学校法制教育做出一个权威性的评价。真正的课程建设必须表现为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序列规模,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自然延伸,又是“四落实”工作的具体和深化,更是社会“法制宣传”上升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本质要求。
1.4学校法制教育普遍表现为“失真”、“失范”和“失效”。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中小学法制教育理应表现为“法治”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和法治实践的指导,以切实造就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目前大多数教师现有的业务素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绝大部分都难以胜任法制教育,正在从事法制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都感到勉为其难,以致学校法制教育的公信度大打折扣。事实上,当学生对学校不再信赖、对教师不再信任时,学生接受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合理基础,学校法制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的教育权威是因为教师的人格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如果学生服从老师是介于教师享有特权,学生听话仅仅是因为无法抵挡这种强势而表现出的无奈,那教师所拥有的就不再是教育权威,而是教育授权。
2相关改进措施
如何才能让学校在对学生法制教育上有所作为呢?我们提出的对策是:
2.1思想认识上要到位。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要让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处理得好,“鱼”(学业成绩、分数)和“熊掌”(法制教育)是可以兼得的。因而学校要有一个具体的意见和规划,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法制化管理轨道,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有东西做,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还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2.2内容形式上要丰富。
2.2.1多途径。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落实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任课教师、有课时保证。二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德育课程,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定期设置法制教育展览板,举办法律法规图片展,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开展普法教育。四是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五是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2.2.2 直观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切忌以简单灌输说教了事,而应追求直观化。如多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模仿中央台《今日说法》等形式,对一个案例进行场景再现,并组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组织中小学生到劳教所上警示教育课,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2.2.3 生活化。学生生活是有效教学之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想取得好的效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制教育课堂的开放延伸。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法制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
2.2.4 规范化。要根据相关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学校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可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比如尝试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平时及时检查考核学生对法制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加强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等。
3 教学管理上要强化
3.1 明确职责。如果在教学上把法制教育与其它主科同等对待,把这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指标,将教育教学效果与考评学校、教师工作实绩挂起钩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必定能引起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
3.2 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家庭及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具体方式上如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通过采取与政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单位,聘请法制校长、校外辅导员,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讲座活动等。
3.3 加强治理。学校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3.4 提高师资建设。学校加强对法制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比如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等方法,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校长进行法律知识系统培训,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育队伍,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明.浅谈青少年法制教育.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 徐文后等.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J].职业圈,2007(12)
3 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
4 谭嘉等.象牙塔里的悲剧.健康报,2007-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