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我国的扶贫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目前,对农村扶贫问题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多样化;开发式;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35-1
1 川东地区基本情况和农村贫困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川东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一区域山大沟深坡陡,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群众生活相当困难。川东地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受“5·12”四川汶川地震影响,政府大力改善川东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加快老区发展、造福老区人民,从根本上也逐步改变了川东革命老区的落后面貌,但其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和农村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贫困现象依然严重,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也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 川东贫困地区的状况和关键因素
2.1 贫困农户生存环境差,未有效改善
川东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差,绝大多数处在自然环境恶劣,区域,交通、水利、人饮、农田基本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手段。农村部分贫困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生活,在这部分地区,农民生活困难,住房简陋,生活取水、孩子上学、农副产品运输等十分困难。加之信息闭塞,又缺医少药,一遇天灾、疫病,困难程度就更大。
2.2 贫困人口整体素质较差
农村贫困户因收入少缺钱,即便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全免,失学、辍学都较高。由于人口素质低,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的农村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且商品意识、市场观念极为淡薄,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加之部分贫困户生育观念落后,都有多子多福的观念,结果造成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
2.3 农民经济收入结构单一
贫困户由于思想保守,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观念陈旧,农民收入依然还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粮食生产成为家庭收入的主体。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没有很好利用,传统农业单一的经济收入结构导致来源极少。
3 贫困地区多样化扶贫的方向和举措
3.1 应支持和扩大产业化扶贫,发展特殊优势产业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政策拉动、龙头带动、典型促动的思路,把产业化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首先,针对川东地区农村的特点,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中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其次,利用四川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着力打造水电能源基地,引导贫困地区围绕水电形成支柱产业。第三,利用川东贫困地区自然景观保存完整,民族文化和红军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这将有力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在产业化项目管理上,应将扶贫项目和内容公开,使用效益公开,做到监察、审计、群众等层层监督,避免发生项目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格把守产业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于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起到绝对的重要性。
3.2 强化劳务扶贫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劳务扶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新举措,就是对农村贫困人群中剩余劳动力通过组织各类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达到一定的专业、专长技能水平,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作为劳动力转移的“敲门砖”,并引导他们合理有序的转移,实现“培训一个人,带一家致富”的扶贫目的,贫困地区的农民很渴望参加培训,形成这些愿望的背景、原因是形势所迫,大事所趋,也是群众生存、发展、享受的必然选择。首先,应广泛的及早发动,大力增加培训学校,对培训教学、学员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广泛发放扶贫宣传资料。其次,针对当前返乡农民工及在家符合劳务扶贫培训对象的低收入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统计、核实,了解农户培训意愿、专业需求,科学合理地做到在培训时较快、更迅速提取政策涵盖劳动力资源。第三,按农户意愿、市场需求,认真筛选、配置专业。尽量把选基地、定专业这些基础工作提前做好、做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培训考核,分期分批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实施计算机操作、服装、厨师等专业的技能等培训,最终能让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择业就业能力有所提高。
3.3 改善和完善信贷扶贫体质
第一,将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机构推入农村,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并获得合法地位。放宽对公益性、准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机构的金融准入,先允许他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用自己的资金贷款,待机构发展成熟后,可以有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给予贷款,政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当前正在开展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开辟了民间资金对农村金融的准入途径,应该加快试点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第二,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尤其在易受到冰雹、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参保、财政补贴、防保统筹、建立台账、理赔透明、农民受益”的投保模式,为农作物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减少农民因自然灾害致贫的几率。
川东贫困地区扶贫,应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立法促规范的现代新农村发展理念,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为己任,将川东地区的发展落到实处。同时,川东地区扶贫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推行综合性扶贫,采取多样化扶贫措施,将贫困地区农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2001.
[2]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概要.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 柯元. 新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方式探略.农业考古.
[4] 张庭余.济南市农村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2009.
[5] 赵曦.中国西部农村反贫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小娟(1985-)女,汉族,四川人,重庆邮电大学后勤教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9级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多样化;开发式;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35-1
1 川东地区基本情况和农村贫困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川东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一区域山大沟深坡陡,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群众生活相当困难。川东地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受“5·12”四川汶川地震影响,政府大力改善川东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加快老区发展、造福老区人民,从根本上也逐步改变了川东革命老区的落后面貌,但其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和农村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贫困现象依然严重,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也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 川东贫困地区的状况和关键因素
2.1 贫困农户生存环境差,未有效改善
川东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差,绝大多数处在自然环境恶劣,区域,交通、水利、人饮、农田基本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手段。农村部分贫困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生活,在这部分地区,农民生活困难,住房简陋,生活取水、孩子上学、农副产品运输等十分困难。加之信息闭塞,又缺医少药,一遇天灾、疫病,困难程度就更大。
2.2 贫困人口整体素质较差
农村贫困户因收入少缺钱,即便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全免,失学、辍学都较高。由于人口素质低,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的农村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且商品意识、市场观念极为淡薄,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加之部分贫困户生育观念落后,都有多子多福的观念,结果造成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
2.3 农民经济收入结构单一
贫困户由于思想保守,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观念陈旧,农民收入依然还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粮食生产成为家庭收入的主体。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没有很好利用,传统农业单一的经济收入结构导致来源极少。
3 贫困地区多样化扶贫的方向和举措
3.1 应支持和扩大产业化扶贫,发展特殊优势产业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政策拉动、龙头带动、典型促动的思路,把产业化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首先,针对川东地区农村的特点,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中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其次,利用四川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着力打造水电能源基地,引导贫困地区围绕水电形成支柱产业。第三,利用川东贫困地区自然景观保存完整,民族文化和红军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这将有力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在产业化项目管理上,应将扶贫项目和内容公开,使用效益公开,做到监察、审计、群众等层层监督,避免发生项目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格把守产业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于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起到绝对的重要性。
3.2 强化劳务扶贫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劳务扶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新举措,就是对农村贫困人群中剩余劳动力通过组织各类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达到一定的专业、专长技能水平,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作为劳动力转移的“敲门砖”,并引导他们合理有序的转移,实现“培训一个人,带一家致富”的扶贫目的,贫困地区的农民很渴望参加培训,形成这些愿望的背景、原因是形势所迫,大事所趋,也是群众生存、发展、享受的必然选择。首先,应广泛的及早发动,大力增加培训学校,对培训教学、学员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广泛发放扶贫宣传资料。其次,针对当前返乡农民工及在家符合劳务扶贫培训对象的低收入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统计、核实,了解农户培训意愿、专业需求,科学合理地做到在培训时较快、更迅速提取政策涵盖劳动力资源。第三,按农户意愿、市场需求,认真筛选、配置专业。尽量把选基地、定专业这些基础工作提前做好、做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培训考核,分期分批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实施计算机操作、服装、厨师等专业的技能等培训,最终能让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择业就业能力有所提高。
3.3 改善和完善信贷扶贫体质
第一,将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机构推入农村,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并获得合法地位。放宽对公益性、准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机构的金融准入,先允许他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用自己的资金贷款,待机构发展成熟后,可以有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给予贷款,政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当前正在开展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开辟了民间资金对农村金融的准入途径,应该加快试点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第二,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尤其在易受到冰雹、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参保、财政补贴、防保统筹、建立台账、理赔透明、农民受益”的投保模式,为农作物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减少农民因自然灾害致贫的几率。
川东贫困地区扶贫,应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立法促规范的现代新农村发展理念,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为己任,将川东地区的发展落到实处。同时,川东地区扶贫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推行综合性扶贫,采取多样化扶贫措施,将贫困地区农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2001.
[2]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概要.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 柯元. 新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方式探略.农业考古.
[4] 张庭余.济南市农村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2009.
[5] 赵曦.中国西部农村反贫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小娟(1985-)女,汉族,四川人,重庆邮电大学后勤教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9级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