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险管理虽为大家所熟知,但仍存在多种误区,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认知上的误区,并就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每一次大的金融风暴的到来,都会给身在其中的金融界精英们在某些方面给予深刻的教训,2003年的安然、世通财务丑闻导致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其核心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法律环境,改进公司治理状况,并最终加强公司的责任。2008年9月全球知名投行“雷曼兄弟”的倒下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这次“生动”的一课的题目是内部控制的拓展——风险管理。利益总是伴随风险而生,忽略风险,只顾眼前利益、追求短期的利润和指标,只会为危机埋下种子。在全球化的今天,无数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各个企业,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才能将风险转为机遇,并在严酷的形势下控制局面。
一、风险管理的误区
(一)风险管理只是CFO的事情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参与者仍然是CFO,诚然,在风险管理体系中,CFO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明白的是,企业这艘大船,船长是CEO,掌舵手是CFO,船长需要对天气、大海、船等有足够的了解,做出正确的指示,仅靠掌舵手来负责全部是有失偏颇的。1992年的COSO报告中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对内控都有责任。CEO对内控体系负有根本的责任,并且享有该系统的所有权。对于大型复杂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风险管理,而不仅仅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进行,才能取得风险管理的“最终”的和“深刻”的效果。如果CEO们和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或者信任不够,风险管理只会沦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走秀”和“过场”。
(二)风险管理只是形式主义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目前对风险管理的看法不一,有很多的CFO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并不认同,《首席财务官》杂志曾经做个一个“本土企业成功推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的调查显示,47%的CFO认为内部控制障碍的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隐含的意思可能是,或者企业对风险管理并不认同,或者认同不够,只是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9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更是给了内部控制一个标准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理解成了统一的“形式”。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将潜藏在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出来,一般理解的风险管理只是一些制度、流程等形式是片面的。
(三)只要把握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定制度和措施就够了
很多企业目前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认为已经做到了风险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效果并不关心,其实,企业目前缺乏的并不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度和措施,而是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与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和坚定的贯彻或执行。形式化的制度和流程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对我国的海外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大损害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形象,中航油形成的巨大亏空,并不是因为其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由于内控失灵,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造成的。
二、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企业应该真正的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风险就来源于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真正理解风险。无论是在亏损的时候还是在盈利的时候,都要绷紧风险的弦,尤其在盈利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清楚为何本企业有如此的幸运,哪里做的好,哪里没有考虑到,这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如果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防患于未然,重点考虑战略风险
风险管理需要把重点放在战略风险上,大方向把握好了,其他的是一些操作和运营方面等细节的事情,当然细节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企业也是像一条船,只有保证方向对了,有了正确的航线,才能到达彼岸。比如企业的产品,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原来的夏新电子的一款手机A8出尽风头,但一款产品的成功怎么能使企业可以屹立不倒,企业应该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新的设计,让品牌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很多的现象,其实原因是企业战略的风险没有充分考虑,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低估了风险的程度,或者没有及时找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将风险转化。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清楚企业的风险,一旦认识清楚,就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将风险加以控制(系统风险)或者将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讳疾忌医”不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态度。就像一根铁棍,起初只是少量的生锈,如果没有把铁锈去掉,将整根刷上油漆,那么这根铁棍最终会全部锈掉不能使用。
(四)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风险特征和风险点,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能人云亦云,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只是在照搬欧美的东西,但具体是否适用,并未认真考虑,所以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汽车如是,同样的工艺在国内国外制造出来的车有差别,会计准则如是,虽然形式趋同了,但会计准则极速变身,连国内专家都搞不懂其效果可想而知,这不是规范几个科目,规范几个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亦如是,“合身”才能穿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星文,肖丽云.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7.
[2]丁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 2007,12.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每一次大的金融风暴的到来,都会给身在其中的金融界精英们在某些方面给予深刻的教训,2003年的安然、世通财务丑闻导致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其核心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法律环境,改进公司治理状况,并最终加强公司的责任。2008年9月全球知名投行“雷曼兄弟”的倒下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这次“生动”的一课的题目是内部控制的拓展——风险管理。利益总是伴随风险而生,忽略风险,只顾眼前利益、追求短期的利润和指标,只会为危机埋下种子。在全球化的今天,无数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各个企业,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才能将风险转为机遇,并在严酷的形势下控制局面。
一、风险管理的误区
(一)风险管理只是CFO的事情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参与者仍然是CFO,诚然,在风险管理体系中,CFO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明白的是,企业这艘大船,船长是CEO,掌舵手是CFO,船长需要对天气、大海、船等有足够的了解,做出正确的指示,仅靠掌舵手来负责全部是有失偏颇的。1992年的COSO报告中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对内控都有责任。CEO对内控体系负有根本的责任,并且享有该系统的所有权。对于大型复杂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风险管理,而不仅仅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进行,才能取得风险管理的“最终”的和“深刻”的效果。如果CEO们和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或者信任不够,风险管理只会沦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走秀”和“过场”。
(二)风险管理只是形式主义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目前对风险管理的看法不一,有很多的CFO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并不认同,《首席财务官》杂志曾经做个一个“本土企业成功推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的调查显示,47%的CFO认为内部控制障碍的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隐含的意思可能是,或者企业对风险管理并不认同,或者认同不够,只是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9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更是给了内部控制一个标准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理解成了统一的“形式”。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将潜藏在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出来,一般理解的风险管理只是一些制度、流程等形式是片面的。
(三)只要把握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定制度和措施就够了
很多企业目前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认为已经做到了风险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效果并不关心,其实,企业目前缺乏的并不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度和措施,而是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与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和坚定的贯彻或执行。形式化的制度和流程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对我国的海外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大损害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形象,中航油形成的巨大亏空,并不是因为其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由于内控失灵,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造成的。
二、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企业应该真正的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风险就来源于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真正理解风险。无论是在亏损的时候还是在盈利的时候,都要绷紧风险的弦,尤其在盈利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清楚为何本企业有如此的幸运,哪里做的好,哪里没有考虑到,这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如果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防患于未然,重点考虑战略风险
风险管理需要把重点放在战略风险上,大方向把握好了,其他的是一些操作和运营方面等细节的事情,当然细节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企业也是像一条船,只有保证方向对了,有了正确的航线,才能到达彼岸。比如企业的产品,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原来的夏新电子的一款手机A8出尽风头,但一款产品的成功怎么能使企业可以屹立不倒,企业应该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新的设计,让品牌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很多的现象,其实原因是企业战略的风险没有充分考虑,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低估了风险的程度,或者没有及时找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将风险转化。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清楚企业的风险,一旦认识清楚,就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将风险加以控制(系统风险)或者将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讳疾忌医”不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态度。就像一根铁棍,起初只是少量的生锈,如果没有把铁锈去掉,将整根刷上油漆,那么这根铁棍最终会全部锈掉不能使用。
(四)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风险特征和风险点,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能人云亦云,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只是在照搬欧美的东西,但具体是否适用,并未认真考虑,所以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汽车如是,同样的工艺在国内国外制造出来的车有差别,会计准则如是,虽然形式趋同了,但会计准则极速变身,连国内专家都搞不懂其效果可想而知,这不是规范几个科目,规范几个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亦如是,“合身”才能穿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星文,肖丽云.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7.
[2]丁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