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是作曲家钟耀光创作的二胡作品,这首二胡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文仅对第一乐章做出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即“创作背景”“作品的京剧风格性技巧分析”“对演奏京剧风格性作品的思考”展开,希望通过分析可以提升演奏者演奏京剧风格作品的能力,并对这首乐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风格性技巧;京剧;韵味
[中图分类号]J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9-0109-04
一、创作背景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是由钟耀光在2008年应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组委会之邀,为二胡决赛创作的指定曲目。乐曲取材于2007年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光剧团创作的跨界京剧《快雪时晴》,其内容以东晋时期的《快雪时晴帖》为线索,描述张容穿越时空寻找好友王羲之手札的历程,并思索如何在战乱年代下安身立命,引发“何处是故乡”的感叹。
钟耀光,1956年生于香港,就读于费城演艺学院及纽约市立大学,主修打击乐,师从NicholasDAmico,Morris Long,并跟随Leigh Howard Stevens,Keiko Abe学习木琴,作曲师从Robert Starer与David Olan,并于1991年获打击乐演奏博士学位,1995年获作曲博士学位。现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学系专任教授、台北市立国乐乐团团长。代表作有《长笛协奏曲》《胡旋舞》《客家四季》等。
二、作品的京剧风格性技巧分析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经典的三部性曲式,但其中又包含了一些京剧特有的板式结构。
乐曲起始,由两个乐句在音区、色彩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即用八度和里外弦变换的手法表现出厚重与明亮、朦胧与清晰的对比。乐曲的第一句营造出大雪纷飞静谧、朦胧的意境,第二句转为外弦高八度演奏,描绘出雪后初晴明亮的画面。因此,在演奏时,第一个音sol要饱满扎实,运弓须平稳,并加以适当的揉弦;之后演奏翻高八度的乐句时,要注意揉弦频率较第一句要稍微快一些。见谱例1:
从乐曲的第34小节开始,转为京剧风格。第34~37小节,它以钢琴伴奏在重拍上的一个和弦开始,二胡从第一拍的后半拍进入,力度是ff,这种音乐进入的方式完全符合京剧音乐的特点,可称为“腰板”或“腰眼”。这4小节相当于一个短小的散板,目的是引入之后的慢板,并表现一种高亢激昂的情绪。见谱例2:
由于乐曲大部分移植了原京剧的乐段,因此旋律具有浓厚的京剧韵味。乐曲的第37-52小节,进入A大调,这段慢板旋律流畅,清新脱俗,表现一种喜悦的心情;前四小节的钢琴过门轻松而流畅,为气氛音乐。在演奏时尤其要重视第42小节的处理,弓子要短,使用顿音的奏法,但同时音色要饱满而松弛,有颗粒性,达到声断而“意”不断,这也是表现音乐风格性的重要手法之一。演奏这段慢板时,整体运弓平稳流畅,以长满弓为主,揉弦频率适中,装饰音要运用得自然。见谱例3:
乐曲的第53~65小节,二胡在钢琴的一连串向上爬行的音阶后进入,演奏第一个音时要提前呼吸,而后演奏者的头部及上半身可随着右手的运功发力一齐用劲儿演奏出音头,音头后要注意保持住声音的力度,不能虚,继而速度从慢到快,一气呵成。见谱例4:
乐曲的第54~61小节,是最具有浓厚京剧韵味的段落,京剧风格性技巧运用较多。演奏时不仅运弓要流畅,而且还要把握京剧行腔的顿挫感,但不能因此而产生滞涩之感,这就需要在演奏时借鉴京胡演奏京剧风格的技巧,如弓法、指法、气口、速度和力度等。下面,笔者结合这个段落的具体小节来分析该作品风格性技巧的处理,后见谱例5、谱例6。
1.弓法,对京剧风格的表现及其曲调情感的变化有重要联系。在我们一般的二胡演奏中,大多采用先拉后推的弓法,京胡则不同,除起始音和结束音之外,对整个唱腔的伴奏基本上运用先推后拉的弓法,即不断地进行推拉交替的演奏。如乐曲的第54小节,就是由推弓开始往下进行,并且演奏第一个音时,到弓子后半段要较为快速地推进,形成“扬”的效果,从而便于连接下一句,即表现京剧行腔顿挫鲜明的节奏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演奏时的弓法要以旋律的流畅进行为依据,比如弓子的使用长短、弓速的运用以及强弱力度的变化等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更好地表达乐曲情感。在演奏第54小节这句时,弓子力度要刚柔并济,既要体现出旋律的京剧韵味,又要收放自如,表达上要有弹性。
2.指法[2],京胡的指法有滑音、揉弦、颤弦、“开花音”、搔弦,打弦(分为单打、双打和连打)。其中,除“开花音”、搔弦和颤弦的演奏方法与二胡不同外,其余指法的演奏都与二胡相同。“开花音”也叫泛按音,演奏时先拉泛音随即拉实音,以拉实音为主,先虚后实,拉弓演奏,目的是加强本音,使音响达到刚劲饱满的效果。搔弦也叫扫弦,在用手指按音时,可以在高一个音的音位上用指尖由外向内地滑触琴弦,速度要快,目的是装饰本音。搔弦分为单骚和双骚,与打弦不同。颤弦,即指尖按定音位后,利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向琴杆方向一紧一松地很快地按压琴弦。在这段中,需要演奏者加入一些装饰音,例如第54小节中,第一拍中第一个音加回滑音,第二个音加颤音,第二拍中的“71”可以加入垫指滑音,第三拍中的“4”加打音,等等,再輔以手腕、手臂力度的变化来充分表现出乐曲的京剧风格。
3.气口,气口的运用对于演唱者和演奏者来说都十分重要,在京剧表演艺术的伴奏中,京胡琴师的气息要跟着演唱者走,二者之间如同鱼水相辅相成,要包好腔,既不能拖也不能抢,这样不仅观众听着舒服,演唱者唱得也舒服。此外,气口不仅仅是演唱时的一种换气需要,它还对唱腔的行腔顿挫感、句子的起承转合起到重要作用。如在第54小节中,演奏第一个“7”音后要有一个小小的呼吸,而后进行到“6”的时候要小收一下弓子,略做停顿之感,以便弓子向前突出表现“1”。在第55小节中,第三拍的小附点也可进行一个小呼吸,强调出附点节奏。而第四拍中的“4”音演奏时要略做停顿,目的是突出“7”,同时也划分出了乐句,让听众有明显得乐句感,使层次更为清晰。因此我们演奏时的气息要跟着旋律走,达到“心气一致”。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大气口还是小气口,都要明确出基本节奏,使得前后句子衔接自然,不致生硬。 4.速度与力度,是演奏者根据唱腔的需要来做快慢、强弱的变化。比如过门伴奏之后与演唱者的衔接处理,就需要演奏者给出明确的速度,以便于演唱者进入,而后速度随着演唱者变化。在这首作品中,这种衔接体现在钢琴伴奏与二胡上,从第54小节开始,慢起渐快,基本上演奏到本小节第四拍时回到原速,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时刻跟着二胡的速度。在这首京剧风格作品的力度运用上,主要是给旋律造成一些强弱的起伏变化,以及在表达情绪方面烘托热烈的氛围,达到音乐戏剧性的效果。当表现强而有力时,例如第86小节的第一个音,在演奏时就要左右手互相配合,左手按弦力度加大,右手需要给出音头,左右手同时发力,形成力度的爆发。见谱例5:
乐曲的第86~98小节,运用了京剧中导板和散板的板式结构。首先二胡从后半拍进入,由第一个乐句作为整段的先导,旋律高亢激昂,音区较高,节奏型主要为八分音符和附点,在演奏附点时运弓要先慢后快做出“甩腔”的意味。要注意的是,演奏这部分时每个分句之间要紧凑,不能拖,虽然没有固定的节奏,但抑扬顿挫必须在节奏里,不需要做很长的拖腔。这段中的空拍,不仅划分出了乐句,也是演奏时气息的呼吸口,因此我们演奏每一个分句时都要带着呼吸。在第98小节,板式结构从导板转为散板,由于乐曲情绪的需要,这句散板的演奏可比导板稍快一些,但仍然和导板一样的是在形式上要慢拉慢唱,随着力度的渐强,情绪也更为激动些。在板式的运用上,散板可用于唱段的开头、结尾处,也可接在其他板式之后,或单独成段。在这首乐曲中,散板接在了唱段的结尾处,因此也可称为“叫散[3]”。见谱例6:
乐曲的第125小节由钢琴伴奏进入乐曲的快板部分,速度为每分钟156拍,主要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以及热烈的气氛。二胡从第137小节进入,力度为f,这一段落体现了浓厚的京剧韵味。如在第138、143、150小节,乐句都在一拍中的后半拍进入,显然是运用了戏曲音乐的节奏。在演奏第155~158小节时,要注意把装饰音演奏到位,滑音的恰当使用最能体现乐曲的风格性特征。随后从第169小节开始,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需要注意右手运弓的颗粒性,以及左手音准的准确度。结尾由四个前十六后八音型一气呵成,每一拍的第一个音都是重音,演奏力度为ff,最后用一拍长音强收,声音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遐思。演奏这段时,首先要把乐句拉清楚;其次,运弓要流畅,拉十六分音符时注意弓段使用要靠后,便于提升速度以及声音的清晰度。见谱例7:
三、对演奏京剧风格性作品的思考
通过细致分析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第一乐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演奏,笔者发现在演奏这类京剧风格性作品时,要多模仿京胡的演奏方法,比如在装饰音、速度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规律。由于京剧唱词具有独特的韵味,它体现京剧的节奏韵律和语音语调,因此京剧的伴奏旋律也具有相同濃厚的韵味。京剧风格的作品有其鲜明的旋律特征以及丰富的社会内涵,如京剧音乐中多使用“1”音、“3”音和“6”音,京剧有其特有的声腔和板式结构以及其特定的角色故事,等等;另一方面,风格性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实践,并经过长期流传形成了特定的风格样式、风格技巧,因此若想生动演绎出京剧作品中的艺术效果及情趣,就需要我们多听多看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然后进行一些曲段的模唱,来熟悉京剧音乐的大致特点,从而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同时仍需要不断地对表现京剧风格的技巧加以练习,才能达到韵味十足的效果。
结 语
在演奏这首京剧风格的作品时,也可融入演奏者自身对乐曲内涵、风格把握等方面的全新理解,赋予乐曲新的生命力,即“今时·京韵”。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从小对戏曲的接触比较少,尤其是对戏曲音乐的唱腔、板式等都不甚了解。因此,在演奏这首京剧性风格的作品时,不同时代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与风格的把握是有其独特性的。这首乐曲虽是京剧风格,融入了很多戏曲特有的素材,如前文中提到的板式结构与演奏技巧等,但它又与纯正的京剧音乐仍有区别。故我们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可以加入对演奏现代创作类音乐作品的理解,比如融入演奏者自身对乐句的划分、情感的表现等方面的见解。
二胡的曲目量丰富,涵盖各种风格,我们在学习现代先进的演奏技法的同时,更要多学习一些经典的带有地域性风格的作品,尤其是风格性技巧的演奏,从而加强演奏者演奏风格性作品的能力,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笔者以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第一乐章为例,主要围绕演奏的弓法、指法、气口及速度、力度等方面浅析其京剧风格,希望能为学习演奏这首乐曲的二胡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1]《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封书札内容是王羲之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好友张容的问候。
[2]晏诵周.京胡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21—37.
[3]晏诵周.京胡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
(责任编辑:崔晓光)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是作曲家钟耀光创作的二胡作品,这首二胡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文仅对第一乐章做出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即“创作背景”“作品的京剧风格性技巧分析”“对演奏京剧风格性作品的思考”展开,希望通过分析可以提升演奏者演奏京剧风格作品的能力,并对这首乐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风格性技巧;京剧;韵味
[中图分类号]J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9-0109-04
一、创作背景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是由钟耀光在2008年应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组委会之邀,为二胡决赛创作的指定曲目。乐曲取材于2007年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光剧团创作的跨界京剧《快雪时晴》,其内容以东晋时期的《快雪时晴帖》为线索,描述张容穿越时空寻找好友王羲之手札的历程,并思索如何在战乱年代下安身立命,引发“何处是故乡”的感叹。
钟耀光,1956年生于香港,就读于费城演艺学院及纽约市立大学,主修打击乐,师从NicholasDAmico,Morris Long,并跟随Leigh Howard Stevens,Keiko Abe学习木琴,作曲师从Robert Starer与David Olan,并于1991年获打击乐演奏博士学位,1995年获作曲博士学位。现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学系专任教授、台北市立国乐乐团团长。代表作有《长笛协奏曲》《胡旋舞》《客家四季》等。
二、作品的京剧风格性技巧分析
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经典的三部性曲式,但其中又包含了一些京剧特有的板式结构。
乐曲起始,由两个乐句在音区、色彩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即用八度和里外弦变换的手法表现出厚重与明亮、朦胧与清晰的对比。乐曲的第一句营造出大雪纷飞静谧、朦胧的意境,第二句转为外弦高八度演奏,描绘出雪后初晴明亮的画面。因此,在演奏时,第一个音sol要饱满扎实,运弓须平稳,并加以适当的揉弦;之后演奏翻高八度的乐句时,要注意揉弦频率较第一句要稍微快一些。见谱例1:
从乐曲的第34小节开始,转为京剧风格。第34~37小节,它以钢琴伴奏在重拍上的一个和弦开始,二胡从第一拍的后半拍进入,力度是ff,这种音乐进入的方式完全符合京剧音乐的特点,可称为“腰板”或“腰眼”。这4小节相当于一个短小的散板,目的是引入之后的慢板,并表现一种高亢激昂的情绪。见谱例2:
由于乐曲大部分移植了原京剧的乐段,因此旋律具有浓厚的京剧韵味。乐曲的第37-52小节,进入A大调,这段慢板旋律流畅,清新脱俗,表现一种喜悦的心情;前四小节的钢琴过门轻松而流畅,为气氛音乐。在演奏时尤其要重视第42小节的处理,弓子要短,使用顿音的奏法,但同时音色要饱满而松弛,有颗粒性,达到声断而“意”不断,这也是表现音乐风格性的重要手法之一。演奏这段慢板时,整体运弓平稳流畅,以长满弓为主,揉弦频率适中,装饰音要运用得自然。见谱例3:
乐曲的第53~65小节,二胡在钢琴的一连串向上爬行的音阶后进入,演奏第一个音时要提前呼吸,而后演奏者的头部及上半身可随着右手的运功发力一齐用劲儿演奏出音头,音头后要注意保持住声音的力度,不能虚,继而速度从慢到快,一气呵成。见谱例4:
乐曲的第54~61小节,是最具有浓厚京剧韵味的段落,京剧风格性技巧运用较多。演奏时不仅运弓要流畅,而且还要把握京剧行腔的顿挫感,但不能因此而产生滞涩之感,这就需要在演奏时借鉴京胡演奏京剧风格的技巧,如弓法、指法、气口、速度和力度等。下面,笔者结合这个段落的具体小节来分析该作品风格性技巧的处理,后见谱例5、谱例6。
1.弓法,对京剧风格的表现及其曲调情感的变化有重要联系。在我们一般的二胡演奏中,大多采用先拉后推的弓法,京胡则不同,除起始音和结束音之外,对整个唱腔的伴奏基本上运用先推后拉的弓法,即不断地进行推拉交替的演奏。如乐曲的第54小节,就是由推弓开始往下进行,并且演奏第一个音时,到弓子后半段要较为快速地推进,形成“扬”的效果,从而便于连接下一句,即表现京剧行腔顿挫鲜明的节奏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演奏时的弓法要以旋律的流畅进行为依据,比如弓子的使用长短、弓速的运用以及强弱力度的变化等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更好地表达乐曲情感。在演奏第54小节这句时,弓子力度要刚柔并济,既要体现出旋律的京剧韵味,又要收放自如,表达上要有弹性。
2.指法[2],京胡的指法有滑音、揉弦、颤弦、“开花音”、搔弦,打弦(分为单打、双打和连打)。其中,除“开花音”、搔弦和颤弦的演奏方法与二胡不同外,其余指法的演奏都与二胡相同。“开花音”也叫泛按音,演奏时先拉泛音随即拉实音,以拉实音为主,先虚后实,拉弓演奏,目的是加强本音,使音响达到刚劲饱满的效果。搔弦也叫扫弦,在用手指按音时,可以在高一个音的音位上用指尖由外向内地滑触琴弦,速度要快,目的是装饰本音。搔弦分为单骚和双骚,与打弦不同。颤弦,即指尖按定音位后,利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向琴杆方向一紧一松地很快地按压琴弦。在这段中,需要演奏者加入一些装饰音,例如第54小节中,第一拍中第一个音加回滑音,第二个音加颤音,第二拍中的“71”可以加入垫指滑音,第三拍中的“4”加打音,等等,再輔以手腕、手臂力度的变化来充分表现出乐曲的京剧风格。
3.气口,气口的运用对于演唱者和演奏者来说都十分重要,在京剧表演艺术的伴奏中,京胡琴师的气息要跟着演唱者走,二者之间如同鱼水相辅相成,要包好腔,既不能拖也不能抢,这样不仅观众听着舒服,演唱者唱得也舒服。此外,气口不仅仅是演唱时的一种换气需要,它还对唱腔的行腔顿挫感、句子的起承转合起到重要作用。如在第54小节中,演奏第一个“7”音后要有一个小小的呼吸,而后进行到“6”的时候要小收一下弓子,略做停顿之感,以便弓子向前突出表现“1”。在第55小节中,第三拍的小附点也可进行一个小呼吸,强调出附点节奏。而第四拍中的“4”音演奏时要略做停顿,目的是突出“7”,同时也划分出了乐句,让听众有明显得乐句感,使层次更为清晰。因此我们演奏时的气息要跟着旋律走,达到“心气一致”。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大气口还是小气口,都要明确出基本节奏,使得前后句子衔接自然,不致生硬。 4.速度与力度,是演奏者根据唱腔的需要来做快慢、强弱的变化。比如过门伴奏之后与演唱者的衔接处理,就需要演奏者给出明确的速度,以便于演唱者进入,而后速度随着演唱者变化。在这首作品中,这种衔接体现在钢琴伴奏与二胡上,从第54小节开始,慢起渐快,基本上演奏到本小节第四拍时回到原速,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时刻跟着二胡的速度。在这首京剧风格作品的力度运用上,主要是给旋律造成一些强弱的起伏变化,以及在表达情绪方面烘托热烈的氛围,达到音乐戏剧性的效果。当表现强而有力时,例如第86小节的第一个音,在演奏时就要左右手互相配合,左手按弦力度加大,右手需要给出音头,左右手同时发力,形成力度的爆发。见谱例5:
乐曲的第86~98小节,运用了京剧中导板和散板的板式结构。首先二胡从后半拍进入,由第一个乐句作为整段的先导,旋律高亢激昂,音区较高,节奏型主要为八分音符和附点,在演奏附点时运弓要先慢后快做出“甩腔”的意味。要注意的是,演奏这部分时每个分句之间要紧凑,不能拖,虽然没有固定的节奏,但抑扬顿挫必须在节奏里,不需要做很长的拖腔。这段中的空拍,不仅划分出了乐句,也是演奏时气息的呼吸口,因此我们演奏每一个分句时都要带着呼吸。在第98小节,板式结构从导板转为散板,由于乐曲情绪的需要,这句散板的演奏可比导板稍快一些,但仍然和导板一样的是在形式上要慢拉慢唱,随着力度的渐强,情绪也更为激动些。在板式的运用上,散板可用于唱段的开头、结尾处,也可接在其他板式之后,或单独成段。在这首乐曲中,散板接在了唱段的结尾处,因此也可称为“叫散[3]”。见谱例6:
乐曲的第125小节由钢琴伴奏进入乐曲的快板部分,速度为每分钟156拍,主要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以及热烈的气氛。二胡从第137小节进入,力度为f,这一段落体现了浓厚的京剧韵味。如在第138、143、150小节,乐句都在一拍中的后半拍进入,显然是运用了戏曲音乐的节奏。在演奏第155~158小节时,要注意把装饰音演奏到位,滑音的恰当使用最能体现乐曲的风格性特征。随后从第169小节开始,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需要注意右手运弓的颗粒性,以及左手音准的准确度。结尾由四个前十六后八音型一气呵成,每一拍的第一个音都是重音,演奏力度为ff,最后用一拍长音强收,声音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遐思。演奏这段时,首先要把乐句拉清楚;其次,运弓要流畅,拉十六分音符时注意弓段使用要靠后,便于提升速度以及声音的清晰度。见谱例7:
三、对演奏京剧风格性作品的思考
通过细致分析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第一乐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演奏,笔者发现在演奏这类京剧风格性作品时,要多模仿京胡的演奏方法,比如在装饰音、速度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规律。由于京剧唱词具有独特的韵味,它体现京剧的节奏韵律和语音语调,因此京剧的伴奏旋律也具有相同濃厚的韵味。京剧风格的作品有其鲜明的旋律特征以及丰富的社会内涵,如京剧音乐中多使用“1”音、“3”音和“6”音,京剧有其特有的声腔和板式结构以及其特定的角色故事,等等;另一方面,风格性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实践,并经过长期流传形成了特定的风格样式、风格技巧,因此若想生动演绎出京剧作品中的艺术效果及情趣,就需要我们多听多看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然后进行一些曲段的模唱,来熟悉京剧音乐的大致特点,从而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同时仍需要不断地对表现京剧风格的技巧加以练习,才能达到韵味十足的效果。
结 语
在演奏这首京剧风格的作品时,也可融入演奏者自身对乐曲内涵、风格把握等方面的全新理解,赋予乐曲新的生命力,即“今时·京韵”。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从小对戏曲的接触比较少,尤其是对戏曲音乐的唱腔、板式等都不甚了解。因此,在演奏这首京剧性风格的作品时,不同时代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与风格的把握是有其独特性的。这首乐曲虽是京剧风格,融入了很多戏曲特有的素材,如前文中提到的板式结构与演奏技巧等,但它又与纯正的京剧音乐仍有区别。故我们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可以加入对演奏现代创作类音乐作品的理解,比如融入演奏者自身对乐句的划分、情感的表现等方面的见解。
二胡的曲目量丰富,涵盖各种风格,我们在学习现代先进的演奏技法的同时,更要多学习一些经典的带有地域性风格的作品,尤其是风格性技巧的演奏,从而加强演奏者演奏风格性作品的能力,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笔者以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第一乐章为例,主要围绕演奏的弓法、指法、气口及速度、力度等方面浅析其京剧风格,希望能为学习演奏这首乐曲的二胡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1]《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封书札内容是王羲之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好友张容的问候。
[2]晏诵周.京胡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21—37.
[3]晏诵周.京胡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
(责任编辑:崔晓光)